国医大师朱良春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经验

来源 :四川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e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隶属于中医学“真心痛”、“胸痹”等疾病的范畴.朱良春教授认为冠心病总属本虚标实,病位虽在心,但与诸脏关系密不可分.“痰、瘀、风、虚”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这些都与络脉功能息息相关.朱老在运用“通络法”基础上,将独到的中医辨证与老药新用经验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总结黄振炎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黄振炎教授认为风邪与痰湿是岭南地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致病因素,本病标在肺而本在脾,肺脾两虚,营卫失和是本病的致病根本.因此治疗时应结合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重视岭南地区居住人群脾虚湿热的体质特点,发病急者根据病位病程不同或疏风宣肺通窍,或化痰理肺止嗽治其标;而病情缓解者以调和营卫之法,调理体质,培护脾本,并视其寒热兼症随证加减.
总结介绍罗铨教授辨治中风后遗症的经验.罗铨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中风后遗症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发病之本主要为气虚、肾精亏虚,瘀血、痰浊是其关键致病因素,临证谨守病机,辨病与辨证结合,以辨证为诊治之本,对证选方用药,灵活运用补肾、益气活血、化痰之法,擅用虫类药物及藤类中药,祛邪与扶正兼顾,疗效显著,对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谯凤英教授对鼻鼽临床有独到见解,强调脾、肾两脏是鼻鼽发病与治疗的关键,尤以脾肾阳虚为主,兼有气滞、血瘀、湿阻等证,倡导以脾肾同治为原则,主以温肾健脾,辅以行气活血利水,顺应天人相应理论,根据兼证随证治之.
新型冠状病毒于2019年末席卷华夏大地,其传播迅速,来势凶猛,给中国乃至全世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西医尚未发现特效治疗药物,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中医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研究运用吴又可编著的《瘟疫论》,对新冠肺炎的病因、临床症状、中医治疗、治疗之后的护理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解析,为中医预防以及治疗新冠肺炎提供理论依据.
臁疮是临床易诊难治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曹建春治疗臁疮经验丰富,其在病机治则、内外合治、组方用药等方面的见解均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臁疮以“虚”、“淤”、“腐”为主要病因病机,基于“归元”理论提出了“扶正祛邪,促进机体自身免疫修复”的总体治则,确立了针刺结合中药内服外用的具体治疗方法,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通过梳理阐释《伤寒杂病论》中肝胆病辨治相关条文和方证,以期启发临床辨治肝胆病的思维与方法.拟从肝胆病证的条文着手,分析肝胆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总结阐发仲景辨治肝胆疾病的思维、立法与组方,发现仲景辨治肝胆病较为系统完备.仲景辨治肝胆病的辨证思维、立法组方均可以较好的指导临床,应当予以继承和发扬.
“皮肤卫外功能”是“卫气”功能在皮肤的表现,体现为皮肤“疏泄”与“润泽”状态和功能,结合其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以及与营卫、脏腑、经络皮部的重要联系作用,提出针灸通过皮部-经络-脏腑辨证、结合局部辨证及病程辨证,调控“皮肤卫外功能”,改善皮毛功能,在临床遵循选穴规律: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
通过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加上笔者的理解阐述担截法的含义,分析担截法的理论基础,拓展其理论深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担截法是一种传统针刺方法,以远端取穴为要义,以标本根结和阴阳互求及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沟通全身气血,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担截法具有灵活、简便、有效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2019年末中国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众多中医药专家将新冠疫情辨证为寒湿疫,并将新冠肺炎列入中医湿病范畴.专家们结合《金匮要略》湿病治疗思路和经典名方拟定了包括清肺排毒、宣肺排毒、化湿败毒在内的新冠肺炎“三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新冠肺炎“三方”组方思路的认识和化裁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该文以《金匮要略》的治湿思想为出发点解读新冠肺炎“三方”的组方思路及组方原则,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对“三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三方”的临床辨证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因此基于《金匮要略》的治湿思想探讨新冠肺炎“三方”的组方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研究,大多从“血分”论治.王玉玺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认为银屑病患者久病多湿,且湿易兼夹诸多邪气,可将祛湿作为治疗重点,兼顾清热、散寒、解毒、润燥等.临床对银屑病的治疗收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