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案例在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改革的压力。作为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劳动法教学难度较大。一方面也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劳动法的课程体系特点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劳动法案例教学效果的调研得知,案例教学是开展劳动法教学的重要手段,不过在进行劳动法案例的选择时要注意实用性和难易度。
  [关键词]劳动法 案例教学 高职高专 人力资源管理
  
  一、劳动法在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将劳动法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这是由于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依法进行用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劳动用工的现实来看,拖欠农民工工资、非法延长劳动时间等劳动案件频发,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依法用工也成了企业合规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劳动法学相关课程的设置名称为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充分体现了在整个劳动关系管理过程中劳动法所起到的指导性作用。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试中也将这一部分的内容分成两块来考:一是劳动法理论知识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劳动关系管理实践部分。其分值比重在人力资源管理师单项课程分值中是最高的。
  依法用工是企业用工管理的最底线,触犯劳动法律法规的惨痛教训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可以说,劳动法律法规是企业用工看得碰不得的高压线。从河南的矿工的“开胸验肺”到最近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无一不与违法用工有关,企业由此面对的舆论压力和企业形象降低的压力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因此,劳动法在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高职高专教学对知识掌握的基本要求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因而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于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则更为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j整体上的知识领悟能力相对本科生略低。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客观上由于知识积淀的原因,整体上在知识领悟程度上要低于本科生。因此从教材设计的深度上看,高职高专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教材要较本科教材更为浅显一些,目的在于便于这一群体学生接受。
  (二)对知识体系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劳动法课程从法学教学去分析应该是一门理性思维偏多的学科,但由于过深的法学理论难以为高职高专学生所接受,所以在教学技巧上要选择知识转换,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去阐述深刻的道理。
  (三)学生之间基础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高考扩招,高职高专招录的分数线较低,所以学生之间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进行劳动法教学课程方案设计时应该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以便于全体学生都能够理解应用。
  
  三、劳动法案例教学效果调研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用虚拟的方式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景,建立对事件的真实感受,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事件的体验、阅读和分析,找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并使学生最终掌握蕴涵于事件解决过程中的基础理论。
  通过对人力资源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在不同时间发出的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劳动法的案例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其中67.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作用在于实用性强,可以为自己在就业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20.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原因在于其趣味性强,克服了单纯学习法学理论的枯燥性。综合所有统计结果,对劳动法案例教学的优点进行总结如下:
  (一)劳动法案例教学具有实用性。每一个劳动法学的案例都是在现实用工中提炼出来的,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之外的课堂教学中插入适当的劳动法案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后期的实习实训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劳动法案例教学具有趣味性。单纯的理论教学或者是劳动法的法条学习可以应用于研究生层次的教学过程中,但高职高专学生群体的学习方向是注重应用性,因此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劳动法学案例教学摆脱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性,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劳动法学科与自己的实践有密切联系,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劳动法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三)劳动法案例教学具有辅导性。劳动法案例教学时为了佐证和应用法学理论,可以加强学生对具体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法条要义的最佳方法。除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外,劳动法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增强学生应用劳动法理论解决用工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劳动法案例教学具有重点性。劳动法案例教学能够最快地向学生传授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尤其对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多是通过重点案例解析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的。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最好的。
  
  四、劳动法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一)注重案例的选择:在进行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趣味性,案例的难易度要适中,过深或过浅的内容都不合适。第一,选择的案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第二,要关注时事热点,并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案例题库。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劳动教学案例题库具有教学功能、编辑功能、管理功能、检索功能,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与提高,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易出错的精选案例经典案例形成劳动法案例题库。在每章内容学习结束后发给学生去做,然后进行点评。
  (三)适当应用现场模拟法使学生进入角色。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由学生亲身感受在劳动仲裁和劳动案件诉讼中是如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调动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四)适时运用案例分组讨论法。运用案例分组讨论法,可以先将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每小组指定或推选出一名讨论组织者。然后,各小组针对教师展示劳动法案例和提出的问题,结合所学的法律原理进行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本小组较为一致的观点,并确定一名代表将本小组的观点整理成简短的讨论报告。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的劳动法学思维有极大的好处。
其他文献
西部开发的顺利进行,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驾护航”,商号权制度即为其中之一.而“冠生园事件”暴露出,我国的商号权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待修正、完善.
[摘要]通过对几年来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回顾,笔者总结了本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室管理以及如何与社会需求接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分析化学中,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相辅
[摘要]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强化多媒体教学,调整专业认识实习时间,开设“冲压模具模型拆装”性实验,在加强互动式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1.引言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大学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
[摘要]本文以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为对象,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机械制图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识图的技能。  [关键词]机械制图 课程改革 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制图的标准、投影基础、形体的表达、零件及装配体的表达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
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到东晋时期造纸业已经相当发达。隋朝时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据《中国雕版源流考》考证:雕版印刷术“实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被称为人文主义艺术电影,在二十世纪人类出现精神危机的时刻,基耶斯罗斯基的电影为个体生命寻求解救之道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这体现出基耶斯罗斯基的人文
临近期末,如何了解学生本学期音乐学习情况,如何帮助学生科学、合理、新颖、有趣的全面复习本册所学内容,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现以湘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万花筒》综合复习课为例,谈谈音乐综合复习课的教学新思路。    一、明确综合复习教学目标    《标准》对3—6年级学段目标是: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3~5首;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本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综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与特征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他提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具有八项彼此独立的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八种智能。  多元
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别林斯基把它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该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广阔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
今晚,我的精神分外爽快,感觉强忍的那颗常年受家族影响、受管束和压制的心,也可以有任性放纵的时候。向来逆来顺受的保姆姚阿姨,在我每次跨出门前,都会问我:“去哪儿?”她似乎总是用非常怀疑的眼光注视着我,让我无法迈出那个家门。然而,今天是个例外。也许,姚阿姨是被电视剧的情节完全迷住了吧!我竟有独自出去散步的机会。白天里的虚伪之语、嘈杂之事,现在都可一抛而空。这一刻,我能做真正的自己。  跨出门的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