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对估算和数感培养的影响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ang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估算与数感密切相关,若能拥有良好的估算能力,则对促进数感的培养亦有帮助。教师在上课时既需要利用锚定效应,又需要预防锚定效应。在学生数感的培养过程当中,要合理进行“锚”式教学。
  关键词:数感 估算 小学中年级 锚定效应
  
  估算和数感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两大主题,为人们揭示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我国已于2002年正式将估算和数感作为两个重要方面写入《数学课程标准》。事实上,估算涉及理解数字的意义和关系,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于数字与比较大小、以多重方式表征数字、发展运算策略、判断数量合理性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均包含在数感的几项特征中。因此,估算与数感密切相关,若能拥有良好的估算能力,则对促进数感的培养亦有帮助。
  然而,在现实的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着许多对于估算和数感的负面影响,锚定效应就是其中的一种现象。自从1974年卡尼曼和特韦斯基发现了锚定效应以后,就不断地被用于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同时,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其他心理现象的一个潜在原因,所以理解锚定效应,对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估算和数感,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那什么是锚定效应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两组问题。
  请一组人都回答两个问题:①南非的人口超过350万吗?②你猜南非的人口有多少?再请另一组人回答两个类似的问题:①南非的人口超过1000万吗?②你认为南非的人口有多少?你在两种情况下对南非人口的估计会一样吗?一个很有趣的结果是,人们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都受了第一个问题的影响,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随着第一个问题数字的增大而增大。这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人们心理中一种常见而有害的现象,即锚定效应。
  考虑作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从而形成了思维定势。教师在上课时既需要利用这种锚定效应,又需要预防锚定效应。那么,如何在学生数感的培养过程当中,合理进行“锚”式教学呢?教学案例无疑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锚”,成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就笔者在中年级教学中亲身经历的一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描述
  
  “送温暖——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教科书设计了“送温暖”的活动,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估算、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1、案例研究的起因。这个案例的研究起因于看一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课。授课教师以“送温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整个课堂教学流畅有序,师生配合默契和谐,从对除法算式的结果的估计,到引导学生认识“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竖式算理,学生们一气呵成,有序地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回答出了课堂情境所要解决的问题。
  
  2、案例引发的问题。①在这节课中,虽然学生们较好地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但学生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其中的算理,而不是纯粹只是懂得了一个计算的方法?②在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然后再进行计算。但是却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不懂得从何人手去进行估算,而计算直接想到的就是运用竖式计算。这是否是由于锚定效应的影响,使得竖式计算已经成为学生对于解决除法算式问题的首选甚至是唯一的方法?③如何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在培养此类问题估算和数感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锚定效应对于学生思维的定势影响,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而不只是局限于老师教授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上?
  
  二、案例分析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贯穿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授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数感的发展?学生数感得以发展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教师在其中应该做哪些有价值的活动,才能避免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不会受锚定效应的影响呢?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
  教师可以用均分或分组这两种直观的方式来讲解除法问题。这两种方法应该和书面记录相互配合,因为书面记录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理解计算过程的结构性记录。传统的竖式算法是记录计算过程的简洁方式,也是计算正确率很高的一种方法,但是它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在最初做出正确的估算,以及是否能较好地理解多位数的位值结构。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作业和考试计算的正确率,教师往往过多地强调了竖式计算的使用,甚至只教授竖式计算一种方法,使得竖式计算这支“锚”牢牢地扎在了孩子们心里,根深蒂固。
  但是,如果学生对所遵循的计算规则一知半解,那么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啼笑皆非的错误。因为他们关注的仅仅是数字,而不是数字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涉及到零,学生们就会出现错误。在完全忽略零的时候,这种错误更易发生。
其他文献
摘要 由于作文教学对教师限制得过死,写作要求的条条框框压制了学生写作的灵性,导致学生怕写作文。从注重阅读、巧用文本、充分“辩文”、自由倾吐等方面,提出“简简单单教作文”的策略,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保护和张扬儿童的纯真个性。  关键词 轻松作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懒”教师教作文,在作文教学上采用简单的策略,殊不知简单生睿智,简单见实效。    一、引进经典重积
期刊
摘要 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感受,来自于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情感。构建一个民主宽松的、张扬个性的、乐意表达的作文教学环境,表现真实的自我。在感悟中写作,表达真情实感,充分展现自我,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写作训练 生成机制 教学环境    “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生命的回归。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
期刊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大搞题海战术,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些自觉性强、上课专心、阅读面广的同学,作文能力较强,而懒于动笔、作业拖拉、不肯用功的学生其写作水平则逐渐退步。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并使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具有创新的能力,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课题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在的农村,掀起了外出打工的热潮,导致许多留守儿童的成长出现一些不良的苗头,所以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尤为重要。数学课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但它不能简单地用正面说理的形式,必须充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诸多因素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品德。  1.从教学内容人手。小学数学教材中
期刊
摘要 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实现过程性目标,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亲历性”、教学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亲历性 主体性 案例分析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
期刊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文章讲述的是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已经得肠胃病的3个小战友能吃上东西,走出那无边无际的草地而壮烈牺牲的事。  教学意图  教育学生学习忠于信念、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都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一切代价,直到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大无畏的精神,而没有去发掘体现在老班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决策行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4页~第5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新知识。  2.新授:(1)教学例1。师:“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
期刊
摘要:约课让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各种能力显著提高,校领导和教师的关系也更加融洽,而且利于操作,教师并没有感到有负担,而且普遍反映对提高授课效果有益,自然也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约课 背景 内容 方法 实施    多年来,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约课”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进行了反复的尝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期刊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往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是班主任,而班主任的管理又大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手把手的细致管理,这样学生感受到的是约束,班主任老师又很累,成效也不显著。如何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样,践行主体多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班级我管理呢?于是,班级自主化管理应运而生。    1、定岗。在班级实践管理中,往往存在着交叉点与死角,以致造成管
期刊
摘要:智慧教育是以智慧课堂为载体的。可以说,课堂是教师无法第二次跨入的“同一条河”,即使是面对同一批学生,第二遍教同一篇课文,教师也无法重复出“昨日的故事”。至少说,智慧课堂应该给学生一点新感觉、新情调、新进步和新思想。  关键词:新感觉 新情感 新进步 新思想 智慧课堂    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