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装,对优雅与甜美的最佳诠释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_shang_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关注服饰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在纷繁复杂的快节奏生活中,女性担当了许多社会职责,她们温婉柔美的一面逐渐被忙碌的学习和繁杂的工作摩擦掉,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女性,都渴求寻找自己温柔娴淑的一面。因此“娃娃装”这一独特的服饰风格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关键词:娃娃装;优雅;甜美;女性;文化;审美
  “娃娃装”风格的连衣裙是女孩子们衣橱中不可缺少的装配之一,非常受年轻女性的喜爱。连衣裙在各种款式造型中被誉为“款式皇后”,是变化莫测、种类最多的服装品种,其特点在于可以用多种方式将上下身组合在一起,并根据造型需要,形成不同的款式结构,“娃娃装”连身短裙富于变化,为创新设计和开发应用提供了创作灵感。日本的流行市场可谓是盛产“娃娃装”的温床,类似Lolita式的蓬松裙装随处可见,对于这种现象,在光野桃在《优雅一生的淑女课》一书中做出了解释:“日本人最害怕的就是性感过头,如果可以,最好永远像天真的少女一般,因为她们的内心拒绝长大,虽然无法阻止年龄的增长,她们会一直怀揣着这种情绪,就这样长大变老!”。从这一点隐约可以体会“娃娃装”对相当一部分女性来说,仍然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这也为“娃娃装”服饰的着装心理研究提供了素材。那究竟什么是“娃娃装”呢?人们常用 pretty conservation,即优雅又不失可爱这个词来形容介于十五六到二十三四岁的年轻女孩,表现出拒绝长大、渴望天真的少女情怀[1]。那么“娃娃装”便是孕育这种情怀的载体,从具体形式上将女孩的天真浪漫无限放大。
  1浪漫经典的X型女装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在继续发展形式美感的基础上也同时孕育了古典美学和艺术思潮,形成了高度束缚的浪漫主义服饰形态。在性别上形成了极端对立,表现在男性上重下轻,女性上轻下重,女装从西班牙风流行开始,广泛使用紧身上衣和膨大的裙撑,表现出胸、腰、臀三位一体的X型特征。夸张的装饰细节运用,在这一时期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后世的服饰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娃娃装”服饰中的Lolita式、洛可可式还有芭比式、甚至是芭蕾舞服装,都是对这一时期女装造型在轮廓及装饰上的复制和承袭。
  2简洁时尚与美丽蜕变
  19至20世纪的女装进入到“流行的世纪”,在保留了蕾丝、荷叶边、蝴蝶结等装饰元素外,时装款式越发的简介、自然、大方。在20年代的服装风尚中,“娃娃装”连身短裙以迷你裙样式首次出现,这种活泼可爱的服饰风格迅速流行开来迷你裙不仅展现出女性优美的身段,迷人的曲线,也先露出女性小巧脆弱的内在气质。今天的迷你裙样式是“娃娃装”风格连身裙中常见款式之一,它在塑造女性天真可爱的同时,也强调了女性的不可缺少的女人味。
  3绚丽多彩的上衣下裳
  现代“娃娃装”服饰造型元素来源于西方人的服饰造型特征,但经过深入探索发现,“娃娃装”服饰文化也呈多元化发展。我国古代服饰以上衣下裳制为基本型制,上襦下裙的服饰自汉代流行起来,经由未经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裙在隋唐时期除了变得更长、更窄之外,腰线明显上提,大多束腰裙腰线达到胸乳处,也有一种无腰长裙,将腰带束于胸上部,其下自然下垂,袒露上胸[3] 隋唐五代时期,除了长裙外,还有其他多种裙类,包括花裥裙、间色裙、百褶裙等,在上襦下裙形制的基础上,加之以图案装饰、面料拼接等手法,使女子服饰更加丰富多彩。花裥裙是在群身上饰以竖条细纹,然后再细纹见装饰花纹图案,有宝相花或四瓣纹。间色裙是唐代另一种普遍流行的女裙,是用两、三种颜色拼接成竖条间色的裙装,这一群装在现在看来也颇具时尚美感[4]。总之,高腰式女裙在我国由来已久,对现代服装的影响也源远流长。从款式上看,高腰束裙在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娃娃装”款式为主的O型裙和高腰的A型裙深受女性喜爱。从装饰手法上看,图案运用和拼接效果给我们现代服饰产生直接影响,既可以直接效仿,也能通过艺术设计的抽象加以运用。
  4翻阅百年时尚老照片
  民国时期的女装变化非常丰富,以学生装、旗袍、西式连衣裙三种主要流行服饰为主要线索。女学生(包括女教师)穿着上穿合体衫,下穿深色长裙或百褶裙,衣身上没有过多的装饰,整体色调朴素淡雅,是当时女子较为流行的装束[5]。几时年来这种清纯质朴的学生装流行于女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之中,至今学生所穿着的制服也是上浅下深的服饰搭配,我们常见的学院风格“娃娃装”,便由此成为兼具“知性”和“甜美”气质的女性形象。旗袍的种类丰富多样额,随着流行变化,其局部款式与细节装饰也不断变化。其中有的旗袍样式受西式裙装影响,造型呈A型的,并加以花边最为点缀,这种款型再与小碎花布结合,充分展露出那时女孩青春甜美的气息。到了70年代的连衣裙款式更加丰富,碎花图案和花边领、花边裙也应用广泛。“娃娃装”在这一时期逐渐成形,其标志特点大花边领、A型裙、小碎花都已成为女性日常装,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逐渐发展成熟,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娃娃装”。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淑,即有美丽、清纯、善良的意思,淑女,又有悠闲洁净的含义,淑媛,也同样形容女子的善良美好。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淑好之人,戚施之所妒也 ”《盐铁论·非鞅》[9]。此时的“淑”均指美好的人,或被人妒忌、或被人追求。从中可以看出,女性的行为举止从古代就已被定型:从出生开始就要注重一言一行,注重品德礼节,时刻要保持“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的身材样貌,才能有好的名誉和归宿。因此女子对于着装与形体的要求也甚为严苛,无论是古时传说的“环肥燕瘦”,还是现实残酷的裹小脚,均体现了时代对女性极端美好的内外在双重要求。20世纪西方的女装更强调柔和的线条和自然的体态,淑女的味道较之前几个世纪,通过服装中细碎的垂褶和浪漫的荷叶边能更自然的体现出来。演员卡洛·麦克马斯在当时所穿着的裙装是优雅淑女的典型写照,服装装饰着大量的蕾丝和细褶。高挺的胸脯,通过细腰自然垂下的裙摆拖到地面,加上蓬松的发型和花朵作点缀,整体优雅而恬静[6]。小说电影《乱世佳人》中费雯丽所穿着的裙装总是有着层层叠叠的花边和大量的蝴蝶结,经常会出现她与周围田园景色相融合的一幕,体现出自然却又不适贵族风范的淑女形象,当然,穿着紧身胸衣的过程也是经典的一幕,同样的一幕在现代作品《泰坦尼克号》中也堪称经典,为了达到窈窕淑女的美丽形象,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6“形体美”与“形式美”
  生活中人们选择服装时与个人着装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而着装的习惯养成,与身体条件和性格条件有直接关联。有的人喜欢柔和飘逸、舒适自然的服饰,有的人喜欢修身合体、装饰华丽的服饰,前者能展现人体自然曲线、注重形体的自然美态,后者是人为的塑造形体,讲求视觉和比例,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美感。根据不同的审美文化和美学理念,形成东西方服饰特征的差异性。然而当今的服饰文化早已打破了传统文化和审美固定模式的束缚,无论是平面还是立体、“形体膜拜”还是“精神至上”,已不再有国别和种族的界限。从中可以看出,“娃娃装”的经典X型样式流行于中国、日本、韩国,同样,无腰无省的片裙“娃娃装”也深受西方人的喜爱,因此“娃娃装”服饰所赋予的“形体美”和“形式美”审美内涵,共同赋予了“娃娃装”丰富的款式种类以供消费者进行选择。
  7浪漫华丽与纯粹质朴
  浪漫主义常形容艺术作品的风格或艺术大师的创作风格,是一种不受束缚、自由奔放的人文情怀。服装中的浪漫色彩从拜占庭时期展露头脚,到18世纪前后大放异彩,浪漫主义思想贯穿于西方服装史的各个阶段,表现为丰富的蕾丝和花边、华丽的面料和装饰以及性感的X和S造型。浪漫风格的服饰在今天不仅惯用于礼服和婚纱,也常用于时装和日常着装,日本流行的Lolita服饰是浪漫主义的经典样式,华丽梦幻的蕾丝和花边像极了过去了洛可可式,年轻人中不乏有这类服饰的忠实粉丝。相对于浪漫主义梦幻与华丽的大放异彩,简单朴实的服装也细水流长的充实着人们的衣装世界。纯色的棉麻面料和质朴的色织布构成的服装简洁大方、自然舒适,仿佛空气一样清新自在,人们在偿腻了精致华丽的甜点外,也希望能呼吸一下纯净新鲜的空气。“娃娃装”服饰内涵丰富多样,不同的审美内涵赋予款式不同的审美价值,无论是浪漫的还是质朴的,人们依照不同的环境和心情选择不一样的服饰情调。
  总而言之,想要设计出一件恒久经典又前卫时髦的服装,定要在服装发展的历史道路上追踪寻影;要使一件平淡无奇的服装变得生动和丰富,定要在艺术形式上充实它的内在美感;欲要选择一件具有极高审美品位的服装,定要挖掘自身较高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涵养。丰富多彩的现代艺术给“娃娃装”服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创作之源,使得市场上随处可见充满艺术创新的“娃娃装”。一件成功的服装设计作品,在享受它的装饰艺术之外,更能体会出服装带给人们精神的无尽享受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
  [1] 光野桃著(日).优雅一生的淑女课[J].胡菡,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 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5566.
  [3] 赵联赏.服饰智道[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168173.
  [4] 吴山.中国历代服装、染织、刺绣词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110120.
  [5] 黄强.衣仪百年:近百年中国服饰风尚之变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613.
  [6] 哈瑞特·沃斯利.西方女装百年图鉴[M].谢冬梅,黄芳,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812.
  作者简介:葛星(1987—),女,山西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照片档案是记录一座城市建筑风貌、社会发展、经济盛衰、文化变迁等最直观的历史佐证。城市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利用开发,日益受到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以宁波市文化馆开展的一项拯救老照片行动为例,通过对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宁波城市风貌及生产生活场景的珍贵历史照片档案的保护、整理、编辑、出版等实践,引发出关于城市照片档案利用与开发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城市;照片档案;利用;
期刊
摘要: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主要阐述作曲家生平、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等,与其他艺术作品知识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笔者认为,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应该打破音乐“孤立化”的僵局,将音乐的作品与其他艺术知识联系起来,这来才能更深刻地体现音乐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下文简称《查拉》)为例,建立起与哲学的横向拓展联系,展开对交响诗《查拉》的哲学横向思考。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哲学;横向拓展  1《
期刊
摘要:安迪·沃霍尔被誉为波普艺术的代表符号,他的波普艺术理论植根于高速发展的美国工业社会。沃霍尔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手绘模式,以社会流行的热点、影视明星、政治人物、生活中的商品等为题材,运用沃霍尔式的重复排列方式,塑造出最直接的艺术画面。其代表作品无论是在制作方法、作品素材或是对艺术界的影响上,都对当代的艺术文化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安迪·沃霍尔成功的引领了波普运动,将大众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
期刊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专项重点)规划课题(HGJXHA110575);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2010536);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2012)  摘要:适应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高校纷纷建立数字媒体专业。目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本文从构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人
期刊
摘要:苏州滑稽剧团,是一个仅有数十名演职人员的地方性小剧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团如同国内其它院团一样面临着“演出难”的严峻考验。辛勤的付出必将得到最后的成功,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使该团获得了一次次国家性大奖。究其成功的秘诀在于,该团在剧目创作中善写身边“小人物”,坚持精心打磨,不甘轻易满足,排练演出中一直秉承和发扬着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正是在不断地努力下,苏州滑稽剧团才得以演出了一出出
期刊
摘要:色彩风景写生不同于室内静物写生,作画对象由室内发展到室外,我们面对的是包罗万象的大自然,视野也更加的开拓。作为一项颇具综合实践性的艺术活动,色彩风景写生要求我们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实践,到大自然中去搜集素材,去发现美,认识美。同时,更要了解自然光色的季节性、气候性变化,掌握户外光色的活动规律,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风景;观察;写生;生活  风景画最早源于人物画的背景,随后才逐步发展为独
期刊
摘要:本文将探讨性地从建筑居住空间到街巷公共空间到聚落整体空间三个构成界面,尝试从非传统视角对聚落空间进行层次化的描述与解释,来探讨聚落内部的深层次组构方式。  关键词:居住;街巷;聚落  随着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化结构的变化,大大的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运转,大量的农村人口奔向城市,而处于城市边缘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形态在城市化浪潮中将处于消失的边缘。全国开始对村落进行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
期刊
摘要:以中国常州工学院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两所大学为例,本文分别从艺术课程结构、艺术课程内容、艺术课程培养目标方面对两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和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调整艺术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整合艺术课程内容,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明确艺术课程目标,体现学前特色,具有创新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课程设置
期刊
摘要:文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第一是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其次是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诉求”,最后做出总结。笔者从城市雕塑和景观装置切入,思考当下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和参与性是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欠缺的地方,“互动”在城市公共艺术中不仅仅是视觉意义上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公共艺术在实施过程中与周边环境、地域特色、生活在当地的公众在文化精神上的互动和协调一致。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城市
期刊
摘要:2010年1月,“技术控”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在中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3D观影热潮,而其精湛的3D技术也让人们叹为观止。3D技术的介入让《阿凡达》被业内人士称为是电影史的里程碑。由其引起的3D观影狂潮后,3D电影越来越多,3D掀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感受了如此华丽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3D的学习热潮,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长期从事职业学校3D教学,在惊叹于世界顶级3D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