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文化入手抓党建,倡导学习、敬业、和谐、廉洁,通过党建文化为其科学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本文以此“文化入手抓党建”的实践案例,剖析其理论基础并阐释其内在逻辑关联,对该模式给予了认同与肯定。
关键词:高职院 基层党建 文化力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学校的稳定与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卫院)紧紧围绕“文化”、“党建”和“发展”三个关键词,以文化为推手,以党建为抓手,以科学发展为目标,在党建工作实践中着力培育学习文化、敬业文化、和谐文化和廉洁文化,形成“文化入手抓党建,服务中心促发展”的党建工作特色,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良性发展体系。
一、学习提升发展能力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有鉴于此,苏卫院搭建学习平台、开辟学习阵地,通过学习文化的培育努力提升党員干部的发展能力。
学习平台即中心组学习机制。苏卫院力戒看视频、念文章的学习方式,而是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瞄准学院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邀请专家学者会商诊脉。学习阵地是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会,同样也是引导和鼓励党务工作者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开展专题研究。实践表明,紧密联系实际、基于问题的合作探究,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学校的发展能力。
二、敬业提高工作效率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体现。苏卫院得天独厚的是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并形成了“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因此,苏卫院将之与主题教育、党日活动相结合,通过敬业文化的培育不断完善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主题教育活动任务和目标集中,但是苏卫院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努力探索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学院日常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结合点,倡导“党员站出来,党旗飘起来”,引导和鼓励党员敬人敬业,争做先锋模范。党日活动相对具有开放性,但是苏卫院却沟通敬业文化与党员先进性的内在逻辑,要求各支部坚持学院特色、党员特长与改进工作、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大力培育和弘扬敬业文化,发挥党员影响力,在广大师生中树立起党员鲜明的标杆形象,不仅提升了党员的先进性,也培育出了学院的精气神,敬业成为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活水之源。
三、和谐创造优良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培养和谐型人才的润滑剂,也是任何一所高校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苏卫院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民主治校,谋求党内和谐、干群和谐、师生和谐,并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上不断纵深推进、外向延伸。
苏卫院是四所中专卫校合并升格的产物,鉴于校情苏卫院提出“容人所长、容人所短、用人所长”,在理念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力军功能。一方面依靠师生谋发展,一方面也兼顾师生的切身利益的保障和满足,努力使师生真切体验到和谐度和幸福感,引领师生更加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来,并逐渐形成了和谐的“链式效应”:学院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今后的服务对象为本,最终实现从和谐校园到和谐社会的效应延伸。同时随着学校的升格发展不断完善民主治校,完善职代会、学生工作联席会、民主党派座谈会等,大力推进院务公开,畅通民主渠道,集中民智民意,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实践表明,和谐文化的培育不仅促进了学院的内部和谐,更形成了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
四、廉洁消除腐败土壤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5]。高校腐败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背景下也有明显上升趋势,究其根源,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苏卫院通过廉洁文化创造廉洁环境,发挥制度和文化的合力倍增效应,既致力于廉洁的干部队伍建设,更着眼于长远,致力于学生廉洁思想的熏陶和养成。
苏卫院充分挖掘校本廉洁文化资源,依托校内的江苏巡抚衙门旧址创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编撰清官廉吏文化读本、排演勤政廉政事迹故事,开设廉洁文化活动周、开辟廉洁作品展示橱窗。在廉洁文化的创建过程中,苏卫院的独特思维是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其目的在于在整个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廉洁氛围,形成舆论监督环境,放大领导干部在师生面前腐败的机会成本,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在强调德性激励的同时苏卫院也强调制度约束,严密排查高校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建章立制、加大监督力度,有效降低部门内部贪腐风险隐患,破解反腐倡廉措施针对性不强、可控性不够、覆盖面不广等症结。实践表明,廉洁文化营造的舆论环境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各级干部的自省、自警、自律,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拒腐防变能力。
五、模式分析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要以党委、总支、支部“三级组织”为经,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五项建设”为纬,构建起科学完整的党建工作体系,同时也应非常重视党建软环境、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文化是软实力,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建设则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先进文化有助于促进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工作有助于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
从上述苏卫院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出,“文化入手抓党建”这一模式的出发点在于文化的培育和文化作用的发挥,目标在于有效推动党的建设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其内在逻辑则是:以学习文化为助推剂,助力于充实内涵,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能力支撑;以敬业文化为催化剂,助力于增添活力,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以和谐文化为润滑剂,助力于团结共进,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稳定保障;以廉洁文化为防腐剂,助力于党性修养,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监督保证。
注: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育人——传统官德教育实践研究”(2012SJB880073)
关键词:高职院 基层党建 文化力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学校的稳定与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卫院)紧紧围绕“文化”、“党建”和“发展”三个关键词,以文化为推手,以党建为抓手,以科学发展为目标,在党建工作实践中着力培育学习文化、敬业文化、和谐文化和廉洁文化,形成“文化入手抓党建,服务中心促发展”的党建工作特色,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良性发展体系。
一、学习提升发展能力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有鉴于此,苏卫院搭建学习平台、开辟学习阵地,通过学习文化的培育努力提升党員干部的发展能力。
学习平台即中心组学习机制。苏卫院力戒看视频、念文章的学习方式,而是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瞄准学院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邀请专家学者会商诊脉。学习阵地是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会,同样也是引导和鼓励党务工作者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开展专题研究。实践表明,紧密联系实际、基于问题的合作探究,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学校的发展能力。
二、敬业提高工作效率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体现。苏卫院得天独厚的是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并形成了“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因此,苏卫院将之与主题教育、党日活动相结合,通过敬业文化的培育不断完善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主题教育活动任务和目标集中,但是苏卫院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努力探索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学院日常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结合点,倡导“党员站出来,党旗飘起来”,引导和鼓励党员敬人敬业,争做先锋模范。党日活动相对具有开放性,但是苏卫院却沟通敬业文化与党员先进性的内在逻辑,要求各支部坚持学院特色、党员特长与改进工作、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大力培育和弘扬敬业文化,发挥党员影响力,在广大师生中树立起党员鲜明的标杆形象,不仅提升了党员的先进性,也培育出了学院的精气神,敬业成为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活水之源。
三、和谐创造优良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培养和谐型人才的润滑剂,也是任何一所高校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苏卫院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民主治校,谋求党内和谐、干群和谐、师生和谐,并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上不断纵深推进、外向延伸。
苏卫院是四所中专卫校合并升格的产物,鉴于校情苏卫院提出“容人所长、容人所短、用人所长”,在理念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力军功能。一方面依靠师生谋发展,一方面也兼顾师生的切身利益的保障和满足,努力使师生真切体验到和谐度和幸福感,引领师生更加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来,并逐渐形成了和谐的“链式效应”:学院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今后的服务对象为本,最终实现从和谐校园到和谐社会的效应延伸。同时随着学校的升格发展不断完善民主治校,完善职代会、学生工作联席会、民主党派座谈会等,大力推进院务公开,畅通民主渠道,集中民智民意,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实践表明,和谐文化的培育不仅促进了学院的内部和谐,更形成了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
四、廉洁消除腐败土壤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5]。高校腐败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背景下也有明显上升趋势,究其根源,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苏卫院通过廉洁文化创造廉洁环境,发挥制度和文化的合力倍增效应,既致力于廉洁的干部队伍建设,更着眼于长远,致力于学生廉洁思想的熏陶和养成。
苏卫院充分挖掘校本廉洁文化资源,依托校内的江苏巡抚衙门旧址创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编撰清官廉吏文化读本、排演勤政廉政事迹故事,开设廉洁文化活动周、开辟廉洁作品展示橱窗。在廉洁文化的创建过程中,苏卫院的独特思维是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其目的在于在整个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廉洁氛围,形成舆论监督环境,放大领导干部在师生面前腐败的机会成本,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在强调德性激励的同时苏卫院也强调制度约束,严密排查高校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建章立制、加大监督力度,有效降低部门内部贪腐风险隐患,破解反腐倡廉措施针对性不强、可控性不够、覆盖面不广等症结。实践表明,廉洁文化营造的舆论环境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各级干部的自省、自警、自律,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拒腐防变能力。
五、模式分析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要以党委、总支、支部“三级组织”为经,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五项建设”为纬,构建起科学完整的党建工作体系,同时也应非常重视党建软环境、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文化是软实力,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建设则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先进文化有助于促进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工作有助于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
从上述苏卫院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出,“文化入手抓党建”这一模式的出发点在于文化的培育和文化作用的发挥,目标在于有效推动党的建设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其内在逻辑则是:以学习文化为助推剂,助力于充实内涵,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能力支撑;以敬业文化为催化剂,助力于增添活力,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以和谐文化为润滑剂,助力于团结共进,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稳定保障;以廉洁文化为防腐剂,助力于党性修养,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监督保证。
注: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育人——传统官德教育实践研究”(2012SJB88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