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客观主义批判

来源 :宁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笛卡尔囿于唯理论的认识阈限,从"我思"出发,以"怀疑"为手段,用与思维的本性一致的东西即理性来证明,确保自身的存在,所建立的主体以及构建的"客观"无非是将部分当作全体。康德提出了"统觉之必然的统一"的原理,其所谓的"客观"表面上是试图克服主观主义,使理性具有某种"客观效力",本质上正是思维的"先天综合",而这正是主观主义,其客观化过程最终没有避开"目的论"。客观主义虽以现实的客观存在为依据,却不能用辩证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客观存在,实则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客观主义打着"客观"的旗号,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掩盖了其主观主义的本质,危害极大。对待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应当从揭示规律的高度去把握历史事实,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警惕和批判以客观主义面目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新民粹主义。
其他文献
古代"中国"概念包含一国之中心,地域意义上的"中国"(中原),种族概念上的"中国"(汉族),文化意义上的"中国"(礼)四种含义,着重点在"文化中国"。辽宋西夏金时期,历史的发展正由"天下一体"向"中华一体"过渡,被称为"前中华一体"时期。这一时期,传统"中国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辽、西夏、金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接受了文化意义的"中国",开始以"中国"自居。它们的"中国观"是开放的、发展的、包容的,具有进步意义,为元朝最终实现"中华一体"打下了基础。
中央与地方之关系问题既是王朝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唐代中后期朝廷与藩镇之间的矛盾是王朝政治的主要问题。唐德宗贞元四年(788),邠宁节度使韩游瓌受张献甫之代,潜归京师,引发邠宁士卒的哗变。两《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传世文献关于该事件过程、涉事人员互相抵牾的记载,不只是反映了该时期唐王朝与朔方军之间互不信任的关系,更深刻地揭示中央权力的渗透与朔方军自主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实质,而此与朔方军固有的族群观念和治军方式关系紧密相关。
克林顿对华实施新的“人权战略”刘奋云1994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宣布,美国政府决定延长1994—1995年度的对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并决定今后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处理。但就在这同一个发布会上,克林顿在答记者问和所公布的政府决定中宣...
“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理论研讨会召开1994年12月4日,首都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理论研讨会暨1994年年会”。国家教委及北京大学的负责同志林炎志、任彦申、梁柱、赵存生、曹胜利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者首先回顾和...
经济学家谈引进外资的若干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引进外资的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易风我国经济学界在利用外资问题k的形而上学片面性是很严重的。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表现是:只看到引进外资可能带来的严重h1)题和危险,而看不到引进外资可能带来的好处。在相当...
"■"(lew^2-zji^1)一词出现于西夏桓宗所撰"大白高国新译三藏圣教序"中,本义为"白子"、"白天子"。此前学界猜测指的是"西夏译经图"中出现的惠宗时代主持译经的安全国师白智光。根据《月月乐诗》所载勒尼语"■"(lew^2 so^2,白高)与党项语"■"(phiow^1bjij^2,白高)相对应,可以推断西夏国名"大白高国"用勒尼语来表述应作"■"(lew^2-so^2-low^2-■),从而认为"■"(lew^2-zji^1)实为"大白高国天子"的省称
黑水城出土TK172《六壬课秘诀》是现存最早的"六壬式口诀"的官方完善本,明清时期的官板"六壬式口诀"文献当是在此基础上编订而成。后世的"官板"口诀在传抄过程中经过使用者的改编,形成了不同的新的民间传本,丰富了"六壬式口诀"的版本。黑水城本《六壬课秘诀》的发现,对认识六壬式法流传的广度和热度,研究六壬式法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意见领袖为了保证信息权威性、提高影响力、扩大受众面,逐步与其他意见领袖建立互动关系形成意见领袖社群,社群中意见领袖专业化、多样性等结构特征影响广泛用户多元化信息诉求的满足程度,是影响话题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网络舆情事件中的新浪微博意见领袖群体为研究对象,选取年度重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谣言辟谣和科普辟谣三类话题,构建话题--意见领袖耦合矩阵、意见领袖关注网络,分析不同类型话题的意见领袖社群结构特点。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网络舆情事件,都存在多个意见领袖群体共存的局面,综合类新闻媒体是网络舆情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主导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有一个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贾平凹的乡土观念与文化想象构成了一个反比定律,随着文化想象的日益飞扬,他的乡土意识在一步步弱化。贾平凹的文化想象里到底揭示了多少乡土文化嬗变的客观规律?这也许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语言文化外交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一种外交形式,是以教育和交流的手段达到增进相互了解、提升国家形象、达成文化交流的对外文化活动,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政治经贸相通、人才相通和误解消除有巨大推动作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需要国际汉语人才的支撑。因此,应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强调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重。贯彻"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打造语言文化外交品牌项目,创新汉语教学形式,搭建语言文化学习平台等积极有效的语言文化外交形式,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