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优化管理是高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高校教学模式队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缺陷,并进行深入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之视角,提出优化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缺陷;对策
1.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缺陷
(1) 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缺位。高校教学秘书的组成人员较为复杂,包括职工子弟、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家属还有高校毕业生、中途转行的中学教师等,由于这些人员在学历、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当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来达成的,但是,在高校中,教学秘书所要承担的工作量极其繁重,以致于分身乏术,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开支,极少向教学秘书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导致教学秘书队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管理工作的变化、高校改革的动向等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了解,直接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岗位激励机制的错位。当前,
高校过于偏重教学队伍的建设,给予一线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极高的精神和物质待遇。然对于教学秘书,难有职务晋升的空间和相应岗位激励机制,薪酬待遇虽然也按照绩效工资的标准来实施,但是在定岗定级的过程中,主观上造成教学秘书岗位级别的过低,造成其绩效工资不高的情形,导致其不平衡感增强。在高校的一些人看来,教学秘书工作无非就是排课、报销、发布信息、巡考等工作,导致教学秘书的重要性被忽视。在高校中教学秘书与一线教师岗位激励机制上的错位,直接影响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
(3) 教学秘书队伍创新力的失位。教学秘书的管理创新对于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其教书育人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当前激励机制错位、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缺位的情形下,教学秘书的大部分工作被注册、选课、排课、考核、考试等日常事务性工作所拖累。此外,还要应付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材建设等阶段性的工作,甚至还要处理可能出现的高校突发事故,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蕴被繁重的日常工作所拖累,何言创新?尤其是在职业培训缺位、激励机制错位的前提下,创新的驱动力明显不足,以至于教学管理工作在低效率与低水平中徘徊。
2.优化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强化认识,将教学管理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在低效率与低水平中徘徊的原因,与高校对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息息相关,即是说没能将教学秘书的工作摆在高校诸多工作的一个合理位置,进而导致了高校教学秘书在人事管理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并造成其工作归属感低下。对此,高校必须在人事管理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教学管理工作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教学秘书的职业拓展、业务能力提高、激励机制规范等方面着手,让其感觉自身的工作并非“低人一等”,激活其工作动力,为管理育人工作的成效和高校的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2)科学管理,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秘书队伍。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对高校各项工作发展的助推,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高素质、强有力队伍的创建,与高校对教学秘书队伍的科学管理息息相关。“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如何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来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秘书队伍的创新力、执行力和改革力是高校教学秘书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大议题。对此,必须开展人本化、人性化、柔性化管理,实现教学秘书职业培训的常态化、业务学习的常规化,使其能感知教学管理工作最新动向,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实现对本职工作的改革、发展,为更好地推动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注入“正能量”。
(3)人尽其才,完善高校教学秘书管理中的用人机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岗得其人,人适其岗”。教学秘书这一岗位,关乎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能不能选用“善其岗、明其事”的人才,直接决定岗位的奉献力和服务力。针对当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良莠不齐的情况,必须完善教学秘书队伍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通过竞争上岗而非“裙带关系”的原则来决定岗位人选,确定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制度,为能选用合适的、合格的、具备创新力、执行力的教学秘书奠定基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总之,教学秘书工作在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小觑,必须在地位认识上、科学管理上和选人、用人制度建设上充分改革,为教学秘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效能的发挥搭建平台,并不断强化对教学秘书队伍的“以人为本”管理,进而推动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冯 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力资源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0(03):89—90.
[2]郑旭辉.基于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J].科技信息,2008(35):157—158.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缺陷;对策
1.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缺陷
(1) 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缺位。高校教学秘书的组成人员较为复杂,包括职工子弟、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家属还有高校毕业生、中途转行的中学教师等,由于这些人员在学历、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当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来达成的,但是,在高校中,教学秘书所要承担的工作量极其繁重,以致于分身乏术,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开支,极少向教学秘书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导致教学秘书队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管理工作的变化、高校改革的动向等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了解,直接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岗位激励机制的错位。当前,
高校过于偏重教学队伍的建设,给予一线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极高的精神和物质待遇。然对于教学秘书,难有职务晋升的空间和相应岗位激励机制,薪酬待遇虽然也按照绩效工资的标准来实施,但是在定岗定级的过程中,主观上造成教学秘书岗位级别的过低,造成其绩效工资不高的情形,导致其不平衡感增强。在高校的一些人看来,教学秘书工作无非就是排课、报销、发布信息、巡考等工作,导致教学秘书的重要性被忽视。在高校中教学秘书与一线教师岗位激励机制上的错位,直接影响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
(3) 教学秘书队伍创新力的失位。教学秘书的管理创新对于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其教书育人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当前激励机制错位、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缺位的情形下,教学秘书的大部分工作被注册、选课、排课、考核、考试等日常事务性工作所拖累。此外,还要应付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材建设等阶段性的工作,甚至还要处理可能出现的高校突发事故,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蕴被繁重的日常工作所拖累,何言创新?尤其是在职业培训缺位、激励机制错位的前提下,创新的驱动力明显不足,以至于教学管理工作在低效率与低水平中徘徊。
2.优化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强化认识,将教学管理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在低效率与低水平中徘徊的原因,与高校对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息息相关,即是说没能将教学秘书的工作摆在高校诸多工作的一个合理位置,进而导致了高校教学秘书在人事管理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并造成其工作归属感低下。对此,高校必须在人事管理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教学管理工作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教学秘书的职业拓展、业务能力提高、激励机制规范等方面着手,让其感觉自身的工作并非“低人一等”,激活其工作动力,为管理育人工作的成效和高校的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2)科学管理,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秘书队伍。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对高校各项工作发展的助推,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高素质、强有力队伍的创建,与高校对教学秘书队伍的科学管理息息相关。“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如何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来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秘书队伍的创新力、执行力和改革力是高校教学秘书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大议题。对此,必须开展人本化、人性化、柔性化管理,实现教学秘书职业培训的常态化、业务学习的常规化,使其能感知教学管理工作最新动向,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实现对本职工作的改革、发展,为更好地推动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注入“正能量”。
(3)人尽其才,完善高校教学秘书管理中的用人机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岗得其人,人适其岗”。教学秘书这一岗位,关乎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能不能选用“善其岗、明其事”的人才,直接决定岗位的奉献力和服务力。针对当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良莠不齐的情况,必须完善教学秘书队伍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通过竞争上岗而非“裙带关系”的原则来决定岗位人选,确定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制度,为能选用合适的、合格的、具备创新力、执行力的教学秘书奠定基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总之,教学秘书工作在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小觑,必须在地位认识上、科学管理上和选人、用人制度建设上充分改革,为教学秘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效能的发挥搭建平台,并不断强化对教学秘书队伍的“以人为本”管理,进而推动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冯 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力资源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0(03):89—90.
[2]郑旭辉.基于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J].科技信息,2008(35):157—158.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