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为2015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论文;课题编号:SDSZ-2015-060
摘要: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紧紧把握时代的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和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 【中图分类号】G641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新媒体不断的普及和进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随大环境的步伐,广泛应用新媒体平台,拓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将教育目的、意向渗透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和各种学生活动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以影响学生的"无意识"教育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开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之转化为"有意识"结果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者将教育目的和意图隐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各种课内外活动中,并通过暗示、从众、无意识、情景效应、熏陶、感染和体验等心理活动,以含而不露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融于由教育者创设的教育情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其熏陶和影响。从广泛意义上讲,它是学校之中除正规课堂之外学习的一切东西。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貌似是在非预期、无计划的过程中进行的,它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共同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部内容,二者相互补充、渗透、转化。
二、新媒体应用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通过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新媒体。
1、可行性: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影响
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渗透全社会。 新媒体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普遍追捧。"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12月我国10-2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56.5%,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在网民总体比例中占21.6%。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不可预知的,它影响着大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必然性: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旳深度融合
应用新媒体幵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多层面、多样化的社会变迁过程,大学生的头脑正受着各方面信息的冲击。大学生也越来越依赖新媒体的信息渠道,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一种必然,符合时代的要求。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必将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利用新媒体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1、依托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培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熟练运用多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念创新,要做到理念创新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剔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影响,打破束缚。
2、依托新媒体建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⑴ 依托微博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借助微博平台,通过发布即时信息,与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化的交谈。这种交谈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领域,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社会伦理或家庭琐事中,是消融于泛生活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⑵依托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即时通讯的典型代表有微信、QQ、MSN等。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讯用户已达到3.85亿,其中18至24岁之间是即时通讯使用的高峰人群,而大学生便是这个群体的主力军。
⑶依托新媒体丰富大学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文化从构成上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次,这四种文化之间处于相互作用与反作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行为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体现,也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形态传递出来。例如,借助新媒体征集校园公益广告,开展优秀广告语、广告语设计大赛;开展短信创作大赛或者建立设计大赛等等。学生们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自身的潜在能力和才华得以开发,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达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⑷依托新媒体完善高校管理措施
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的管理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师生的言行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也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如今,新媒体的诞生为高校完善管理措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方式:先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如,可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通过新媒体选举班委,这样避免了现场选举时有些学生采取从众的行为,从而有利于获得学生的真实意愿;此外,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就如何管理班级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中执行,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自觉的遵守班规,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此外,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遇到很多现实的问题,如學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闷题、就业困惑、认知误区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问题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帮助、指导学生努力解决各种实际的困难,通过处理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促进其思想和心理问题的解决。
新媒体还可以因势利导凸显服务理念,坚持危机传播管理与主动服务育人相结合,通过主动服务育人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高校要通过"微博" BBS、QQ等途径及时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及形成的舆论状态,并对其困惑给予一定的解释和积极的引导。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紧紧把握时代的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和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 【中图分类号】G641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新媒体不断的普及和进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随大环境的步伐,广泛应用新媒体平台,拓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将教育目的、意向渗透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和各种学生活动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以影响学生的"无意识"教育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开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之转化为"有意识"结果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者将教育目的和意图隐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各种课内外活动中,并通过暗示、从众、无意识、情景效应、熏陶、感染和体验等心理活动,以含而不露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融于由教育者创设的教育情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其熏陶和影响。从广泛意义上讲,它是学校之中除正规课堂之外学习的一切东西。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貌似是在非预期、无计划的过程中进行的,它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共同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部内容,二者相互补充、渗透、转化。
二、新媒体应用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通过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新媒体。
1、可行性: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影响
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渗透全社会。 新媒体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普遍追捧。"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12月我国10-2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56.5%,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在网民总体比例中占21.6%。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不可预知的,它影响着大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必然性: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旳深度融合
应用新媒体幵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多层面、多样化的社会变迁过程,大学生的头脑正受着各方面信息的冲击。大学生也越来越依赖新媒体的信息渠道,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一种必然,符合时代的要求。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必将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利用新媒体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1、依托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培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熟练运用多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念创新,要做到理念创新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剔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影响,打破束缚。
2、依托新媒体建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⑴ 依托微博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借助微博平台,通过发布即时信息,与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化的交谈。这种交谈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领域,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社会伦理或家庭琐事中,是消融于泛生活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⑵依托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即时通讯的典型代表有微信、QQ、MSN等。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讯用户已达到3.85亿,其中18至24岁之间是即时通讯使用的高峰人群,而大学生便是这个群体的主力军。
⑶依托新媒体丰富大学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文化从构成上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次,这四种文化之间处于相互作用与反作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行为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体现,也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形态传递出来。例如,借助新媒体征集校园公益广告,开展优秀广告语、广告语设计大赛;开展短信创作大赛或者建立设计大赛等等。学生们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自身的潜在能力和才华得以开发,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达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⑷依托新媒体完善高校管理措施
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的管理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师生的言行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也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如今,新媒体的诞生为高校完善管理措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方式:先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如,可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通过新媒体选举班委,这样避免了现场选举时有些学生采取从众的行为,从而有利于获得学生的真实意愿;此外,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就如何管理班级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中执行,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自觉的遵守班规,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此外,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遇到很多现实的问题,如學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闷题、就业困惑、认知误区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问题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帮助、指导学生努力解决各种实际的困难,通过处理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促进其思想和心理问题的解决。
新媒体还可以因势利导凸显服务理念,坚持危机传播管理与主动服务育人相结合,通过主动服务育人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高校要通过"微博" BBS、QQ等途径及时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及形成的舆论状态,并对其困惑给予一定的解释和积极的引导。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