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美育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言诗文教学中,挖掘文本中种种美的因素,实施审美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健康、积极、高尚的思想情感。《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文言诗文教学中有策略地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努力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逐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美的鉴赏情趣,沉浸于文言诗文的学习之中。
  一、借用音乐手段,在氛围中创设美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言诗文作品蕴含着许多美的元素。在进行品味鉴赏时,可根据审美对象或审美主体的特点,辅之以情感内涵相近的音乐,创设一种浓郁的美的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感体验,接受美的陶冶。例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是一首以清晨游览古寺所见所感的诗。作者笔下的古寺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蕴含着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配合班得瑞的曲子《仙境》中的《寂静山林》来教学,那空灵曼妙的音乐不仅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在那清晨朝阳下古寺的幽雅静穆之中,还可以自身产生一种自由自在、超凡脱俗的意境之美,这种感受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绝妙地吻合。
  把音乐引入新教材文言诗文的课堂,使学生能够感受这种情感的变化并引起共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可以使枯燥的文言诗文课堂氛围变得生动、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带着一种审美情感,进入文章的情感意境,品味出蕴含其中的喜怒哀乐。
  二、挖掘内在精华,在揭示中展现美
  对文章的审美,不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对词句表象的理解上,而应结合作家的个性与写作时的特定心境,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和挖掘课文中的内在美点,揭示作者通过描写各种客观美所表现的深层次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充分领悟文中思想情感的美,从而在美的情感中得到感染。
  在引导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美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领略到作品中的“美”所蕴含的高尚情趣。如《桃花源记》描写的是桃花源中的平和安乐的生活,如果仅仅理解对桃源中优美景色、人们安居乐业的赞美,就会使文章显得浅薄平淡,无法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但进一步从桃花源中太平祥和出发,结合当时兵荒马乱的社会现实细细品味,就能体会到文章是作者对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求。由于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条件下这样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于是他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的表现,从世外桃源的和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高情远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形象。
  情感性是文学艺术区别其他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真情只能在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深刻挖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引导学生真正走近作者,挖掘作品,才能感受美的真正含义。
  三、分析人性的丑恶,在比较中体验美
  开启审美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比较、有鉴别才会有收获。让学生的思维通过美与丑的比较,飞向更广阔、更自由、更绚烂的审美空间,让审美真正成为“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这也是新课程的文言诗文教学要实践的一个主要目标。
  新教材文言诗文中有许多篇章都蕴含着大量的美与丑的较量与抗衡。美与善的事物固然令人爱慕和喜悦,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并深入地发掘出事物丑陋的那一面,在对比中会令人感到那美的部分更加鲜亮,更具有震撼力。如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卖炭老翁辛勤劳动的果实,最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此文的背景——唐德宗时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地掠夺,这就是所谓的宫市。当时太监打着宫市的名号,大肆欺压掠夺老百姓。首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刻感受到宫市的罪恶,对此丑陋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憎恶感。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通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道貌岸然的宫差狐假虎威、明目张胆地掠夺财物的丑陋姿态和“满面尘灰烟火的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个势单力薄、生活在底层的穷苦可怜的卖炭老翁的形象展开对比,来展现人性的“善”和“丑”的本质,通过人物形象的赏析深入认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鞭挞人性的丑恶,净化学生的心灵的目的。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在文言诗文的学习中,体会认识到真正的人性之美,为学生的培养审美情趣打下结实的基础。
  四、引导思维翱翔,在想象中欣赏美
  教师在文言诗文教学时,尤其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审美对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广泛地联想,进行再创造思维。德国文艺评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为美的。”由于文学作品能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所以能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因此,只有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文言诗文的鉴赏能力。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一种何等宏伟壮观的场面啊!“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那究竟是怎样的两种晴雨景色呢?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去感受,那不仅仅是“淫雨”“阴风”“浊浪、山岳”的“满目萧然”;也不仅仅是“景明”“波澜”“沙鸥”“锦鳞”“皓月”的“喜洋洋”,那是一份融入了包括作者在内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或喜或悲。最后再让学生领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小树立为国忧民的远大志向,便水到渠成了。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对于文言文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进行再创造,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由潜入深地进行辨析,才能对于作品中的美进一步地审美创造、审美评价。
其他文献
<正> 最大吸气流速—容量曲线(Maximal inspiratory flow—Volume curve MIFV)正常值国内虽有报道,但测定例数较少,为了解我国健康人的正常值及与性别,年龄等因素对MIFV各常
【摘 要】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素质,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结合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焕发政治课魅力。  【关键词】教学理念 转变 构建 高效课堂    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实现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位政治教师
语言排行榜从2011年12月T10BE编程语言排行榜的统计数据来看,应用范围最广的编程语言依然是老牌的Java和C。季军C++与排在第四位的C#N差距不大,并且C孝近期还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增
小儿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组织炎的救治体会兰州军区总医院口腔科姚宏刘兰忠张宫厚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组织炎是颌面部最严重的炎症之一,是一种弥散、坏疽性、发展迅速、全身毒性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的良好精神生活的建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常说:“三岁看到老”,不无它的道理。幼儿的内心正如一张白纸,喜模仿的性格,让他们从身边生活中学习,并
【摘 要】求变思变,就是痛苦地修炼自己。力求创新,就不能保守,就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新课改实施以来,在各种学习研讨中,我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走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 课程标准要求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概述甲午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启发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特点,注意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来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过程。  2. 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
<正> 肺棘球蚴病,又名肺包虫,是人体肺脏感染细粒棘球絛虫(犬絛虫)的蚴而引起,是西北牧区的多发病,主要以手术治疗,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治疗有较完整记录的病例64例,现小结如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理念陈化不足以引领教学改革、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导致教学现状不太乐观。而后现代主义理念,为转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理念并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向导。本文就后现代主义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进行简要探讨,旨在提供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后现代主义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作为人类历史长河的积淀和精髓,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得不是像现代主义所说的是纯粹“镜式”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