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绩效评价与管制政策研究》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用事业是由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行业组成,主要包括城市自来水、排水与污水处理、管道燃气、供热、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以及园林绿化等。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三十六条”),针对城市公用事业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建设。从实践的角度看,在20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才开始重视对这一领域实行以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在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是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关注了近期宏观调控中的三个重要命题:“稳中有为”、“合理区间”、“中高速增长”,并进行了相关的量化探讨。本文最后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与其守住“下限”,不如把握“中线”。
经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与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协商决定,将于2013年11月22—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纪念张培刚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本次活动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院和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目前,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许多学者认为应改变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方式,重点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但是,因为各方面理解和解释不一,易造成误解,有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产能已大,供给管理无非想进一步扩大产能,会使供求更失衡。所以,正确理解供给管理的实际含义是消除误解的前提。本文拟从中国宏观经济背景、未来走势、国外供给管理经验及中国供给管理政策的内容等方面分析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问题。
本文应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不可观测成分模型(MS—UC)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并对通货膨胀惯性是否发生结构变化进行识别与动因解释。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可以由一个具有吸收态的区制转换模型加以刻画;我国通货膨胀率存在两次结构变化,这导致通货膨胀惯性大小呈现区制依赖的特征,但总体上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其主导力量要归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而随机冲击因素对通货膨胀惯性影响正趋于弱化。这些结论对目前中央银行进行的预期管理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众所周知,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的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缓解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与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GDP比重来看,我国服务业都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3年10月19—20日,由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主办、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承办的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15届年会暨“包容性发展:公平与创新”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办。来自南开大学、辽宁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以及人民日报理论部、《经济学动态》杂志社、《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经济学家》杂志社、《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社、《浙江学刊》杂志社、《财经论丛》杂志社、中国能源报社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专家学者们围绕上述领域的重大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展开了
首届“北京青年农经学者论坛”于2013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召开。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发起。论坛旨在通过作者陈述、同行点评、与会者互动等形式提升青年农经学者的研究信心和能力,为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水平的全面提升与青年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继2011年和2012年发布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之后,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城市生活质量研究中心于2013年3—5月继续对中国35个城市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得出了评价2013年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指数和客观经济指数。调查结果表明:与201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城市生活质量总体态势平稳,但是“两个反差”依然存在,同时,高企的生活成本、普遍存在的房价上涨预期,以及居民对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和空气质量的担忧,构成了极为严峻的挑战。要应对上述挑战,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素分配是收入分配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国内要素分配研究起步很晚,但在国内发展现实和国际研究热潮共同推动下呈加速跟进之势,集中涌现出一批成果。经细致梳理,将其归为四大主题:指标测度与国际比较研究为其基础,要素份额演进趋势研究为其亮点,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为其核心,应用领域与政策研究为其归宿。本文立足分主题剖析,力图廓清该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辽宁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13)”于2013年6月14日,在北京市社科联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地方领导等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