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过程中涌现出的心理问题往往被轻视、忽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分析入手,并探讨科学的疏导、矫正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思维 心理疏导
学生写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或各有不同,但又往往具有共性。教师应仔细分析其写作中的心里流向,像心里医生一样或澄清,或矫正,或在情感行为上给予调节,排除其心里障碍,那么就有可能取得教学的成功。
一、作文起始阶段的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
如前所述,学生怕作文,问题往往是在感知、再现、思维上出现困难,伴随产生情感上的压抑,使学生难以找到写作的灵感(兴奋点)。于是学生会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或虽有材料,但思路紊乱,不知从何着笔;握笔在手,心存疑虑,不知怎样开头能令人满意等等。作文教学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妨从帮助学生思考,培养思维品质入手。让学生能打开思考的大门,顺着认识的规律和写作的规律写作训练。
我曾尝试作文课在给学生题目后,随即就让学生考虑行动:“题目使你脑子里呈现了哪些想法?哪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就快速记下这些词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记录思考题目时所产生的重要词语,因为这些词语是思维活动中闪现的火花,反映了思维再现与创造的轨迹。顺着这些思想的火花——词语,往往就能找到确定的最富创造性的主题。它们也可能成为谋篇布局,选材剪材的重要依据。采用这种方法指导作文,学生拿到题目无从下手,抓耳挠腮,咬水笔,瞪着白纸发愣的现象不见了。每人列出一张词语表,当然这些词最后不一定都会被“织”进文章里去,但有一些词语必被写进后来的文章,有些还会成为形成主题的关键词。
二、兴趣、意志在行文中作用巨大
学生行文中出现的焦虑、烦躁、注意迁移、意志衰退等心里障碍,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变化也是十分微妙的,前文列举调查归纳的七种情况都可能诱发出焦虑和烦躁,也都可能发展为写作意志的衰退。这方面的疏导,老师如只像蹩脚的心理医生,用过甚其词和不负责任的保证来开导学生,一旦学生觉察到不能兑现,那就只能使他们陷于“幻灭”的苦痛和绝望了。这里我以为有三个问题,最应首先考虑解决:
1.不断激发兴趣,使写作的随意性逐渐转化为写作的执着性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建一种供学生乐于研究问题的情景,以便激发学生认识问题的兴趣,从而寻求解决问题和准确表达的方法。我曾有这样一次体验:在学完立论文章和驳论文章,进行此文章写作教学时,偶尔发现学生对辩论很感兴趣,于是就以组织开辩论会为形式,要求学生写发言稿。开始学生为新鲜而兴奋,但随之又为难以形成满意的立论和反驳而苦闷。我及时抓住学生难找论据进行论证,思路闭塞或思想偏激等问题,提出正方反方先交换一次文稿,泄露一次“机密”,让双方充分发现对方问题,增强最后成文参加辩论的自信心。信息交流是正反双方学生思想顿时激活了,如何立论,如何反驳,以至如何应变这些技巧问题也成了研究对象,为开好辩论会,学生几易其稿,兴趣浓厚,平时行文中的心理障碍为一种写作的冲动所打破。
2.恰当的写作要求与心理调节
分析学生行文中的心理问题,还有两个倾向:一是学生很想自己写好,却又感到自卑,信心不足,却又不甘心;二是作文“完美主义”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压迫感,使之产生恐惧或厌恶。心理学上把这两种现象叫做心理失调,其失调的程度和某个认识的重要性以及失调因素的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以为要想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应调整好写作教学心理。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非要做到十全十美不可,便是自我苛求,结果只能是自我折磨。所以我主张对学生的作文文理不畅,论述不深,叙述不生动,以至错字病句大可不必责之过严。只要大体合乎范式即可。“文章是写出来的”,写作能力只能在实践中提高,写都不敢写谈何写作水平的提高呢?
3.强化思维训练,打开写作视野
传统的写作总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忽视了学生“形成自己的重心”。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学生的思维最容易被教师的指导所左右,学生也最为迎合教师意志而犯难,就此意义而言,学生行文的困哪,心理障碍就在于怕教师。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教师的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应取一种民主的、平等的、互助协作的态势。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思考,强化思维训练上花功夫。
三、修改评讲阶段写作教学动机和情感的再调整
对学生来说,人人都写作文,但写完作文很少有人再会回过头来想一想,先前主题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写作过程中选用了这些材料,写成的文章达到自己先期的目的了没有等等问题,事实上教师也很少顾及学生完成作文时的内心世界。传统的作文教学更是把修改讲评看作是教师“一人说了算的事”,这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地取得写作成功。
实践中,“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互批互改”“让学生上讲台宣读作文请大家评讲”“把作文贴在作文园地供大家评析”等方法远比传统的方法要有效,因为把学生作文个体映像放入群众中讨论交流,更利于学生懂得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要达到文章“准确、鲜明、生动”,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学生作文的讨论修改有文字向内心深入流动,学生的智能在开发的心理交流中本着快乐的原则得到自由的体现,进而就有可能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目的。
写作教学中学生心理流向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写作心理障碍还与学生的个体品质关系密切,心理的疏导因此也就复杂而多变,任何一种具体做法当然不可能是灵丹妙药。
作文过程中涌现出的心理问题往往被轻视、忽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分析入手,并探讨科学的疏导、矫正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思维 心理疏导
学生写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或各有不同,但又往往具有共性。教师应仔细分析其写作中的心里流向,像心里医生一样或澄清,或矫正,或在情感行为上给予调节,排除其心里障碍,那么就有可能取得教学的成功。
一、作文起始阶段的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
如前所述,学生怕作文,问题往往是在感知、再现、思维上出现困难,伴随产生情感上的压抑,使学生难以找到写作的灵感(兴奋点)。于是学生会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或虽有材料,但思路紊乱,不知从何着笔;握笔在手,心存疑虑,不知怎样开头能令人满意等等。作文教学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妨从帮助学生思考,培养思维品质入手。让学生能打开思考的大门,顺着认识的规律和写作的规律写作训练。
我曾尝试作文课在给学生题目后,随即就让学生考虑行动:“题目使你脑子里呈现了哪些想法?哪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就快速记下这些词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记录思考题目时所产生的重要词语,因为这些词语是思维活动中闪现的火花,反映了思维再现与创造的轨迹。顺着这些思想的火花——词语,往往就能找到确定的最富创造性的主题。它们也可能成为谋篇布局,选材剪材的重要依据。采用这种方法指导作文,学生拿到题目无从下手,抓耳挠腮,咬水笔,瞪着白纸发愣的现象不见了。每人列出一张词语表,当然这些词最后不一定都会被“织”进文章里去,但有一些词语必被写进后来的文章,有些还会成为形成主题的关键词。
二、兴趣、意志在行文中作用巨大
学生行文中出现的焦虑、烦躁、注意迁移、意志衰退等心里障碍,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变化也是十分微妙的,前文列举调查归纳的七种情况都可能诱发出焦虑和烦躁,也都可能发展为写作意志的衰退。这方面的疏导,老师如只像蹩脚的心理医生,用过甚其词和不负责任的保证来开导学生,一旦学生觉察到不能兑现,那就只能使他们陷于“幻灭”的苦痛和绝望了。这里我以为有三个问题,最应首先考虑解决:
1.不断激发兴趣,使写作的随意性逐渐转化为写作的执着性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建一种供学生乐于研究问题的情景,以便激发学生认识问题的兴趣,从而寻求解决问题和准确表达的方法。我曾有这样一次体验:在学完立论文章和驳论文章,进行此文章写作教学时,偶尔发现学生对辩论很感兴趣,于是就以组织开辩论会为形式,要求学生写发言稿。开始学生为新鲜而兴奋,但随之又为难以形成满意的立论和反驳而苦闷。我及时抓住学生难找论据进行论证,思路闭塞或思想偏激等问题,提出正方反方先交换一次文稿,泄露一次“机密”,让双方充分发现对方问题,增强最后成文参加辩论的自信心。信息交流是正反双方学生思想顿时激活了,如何立论,如何反驳,以至如何应变这些技巧问题也成了研究对象,为开好辩论会,学生几易其稿,兴趣浓厚,平时行文中的心理障碍为一种写作的冲动所打破。
2.恰当的写作要求与心理调节
分析学生行文中的心理问题,还有两个倾向:一是学生很想自己写好,却又感到自卑,信心不足,却又不甘心;二是作文“完美主义”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压迫感,使之产生恐惧或厌恶。心理学上把这两种现象叫做心理失调,其失调的程度和某个认识的重要性以及失调因素的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以为要想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应调整好写作教学心理。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非要做到十全十美不可,便是自我苛求,结果只能是自我折磨。所以我主张对学生的作文文理不畅,论述不深,叙述不生动,以至错字病句大可不必责之过严。只要大体合乎范式即可。“文章是写出来的”,写作能力只能在实践中提高,写都不敢写谈何写作水平的提高呢?
3.强化思维训练,打开写作视野
传统的写作总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忽视了学生“形成自己的重心”。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学生的思维最容易被教师的指导所左右,学生也最为迎合教师意志而犯难,就此意义而言,学生行文的困哪,心理障碍就在于怕教师。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教师的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应取一种民主的、平等的、互助协作的态势。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思考,强化思维训练上花功夫。
三、修改评讲阶段写作教学动机和情感的再调整
对学生来说,人人都写作文,但写完作文很少有人再会回过头来想一想,先前主题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写作过程中选用了这些材料,写成的文章达到自己先期的目的了没有等等问题,事实上教师也很少顾及学生完成作文时的内心世界。传统的作文教学更是把修改讲评看作是教师“一人说了算的事”,这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地取得写作成功。
实践中,“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互批互改”“让学生上讲台宣读作文请大家评讲”“把作文贴在作文园地供大家评析”等方法远比传统的方法要有效,因为把学生作文个体映像放入群众中讨论交流,更利于学生懂得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要达到文章“准确、鲜明、生动”,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学生作文的讨论修改有文字向内心深入流动,学生的智能在开发的心理交流中本着快乐的原则得到自由的体现,进而就有可能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目的。
写作教学中学生心理流向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写作心理障碍还与学生的个体品质关系密切,心理的疏导因此也就复杂而多变,任何一种具体做法当然不可能是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