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开科学学生观之路上的绊脚石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所持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不同的学生观会对教学产生不同影响。历经近几个世纪的探索,明确了什么样的学生观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形成了关于科学学生观的“知”。但纵观我们的教学实践,并没有将这个“知”践行。阻挡我们从知到行的绊脚石是什么?如何搬开它呢?
  [关键词]科学学生观 发展 主体 践行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68-02
  
  一、教师学生观的含义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能否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与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关系,而学生观又是教师素质构成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那么何为学生观?有的学者认为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教育对象的地位、主体性、独特性、情感和特点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总体的基本看法,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正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一样,学生观就是教师对教育对象——学生所持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具体说来就是教师观察、认识、评价学生观点的总和。
  二、教师学生观对教学的影响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不过,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意识。如有些教师认真思考过,有些教师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具有不自觉性。但不管教师学生观的自觉性如何,它都客观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相应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观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和采取的教育措施,其教育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学生观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持有怎样的学生观,就会选择相应的教学目标,付诸相应的教学行为,即学生观是教师开展整个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出发点。
  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学生观会对教学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只有在科学学生观的指导下,教师才能正确认识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情感、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树立科学学生观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生观是科学的?该怎样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一)现代科学的学生观
  学生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人本主义相伴而行,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学生观在人们的认识逐步加深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从被看做是被动的学习容器到确立主体地位;从只关注知识学习到关注全面的发展;从关注整体发展到关注个体的最佳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明确了什么是科学的学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识的主体。
  作为以生命个体而存在的学生,和成年人一样具有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唤醒学生的这些生命意识。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常常要压抑甚至泯灭学生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学生不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探究知识,而是必须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缺乏自主发现、自发产生的因素;知识的传授也存在误区,习惯于把“知识”与“生活”剥离,让“知识”视为权威,由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灌输。这些习惯性的做法,从本质上讲,是把学生仅仅当做知识的认知体和容器,而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意识。
  教育即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而不只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学生是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人,他们同样渴望理解,渴望平等,渴望尊重。教师只有积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并在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只有这样,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智情觉醒的过程,教育才会充满活力。
  2.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差异的主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拥有其独立的个性和人格特点,不应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学生的差异是表现在多个方面的,既有认知能力的差异,又有认知方式的差异;既有多种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教师画了个圆圈儿问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铁环”“是烧饼”“是足球”“是鸡蛋”“是布娃娃脸上的小酒窝儿”“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当拿着同样的圆圈问大学生同样的问题时,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个零吧。”这个故事诠释了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入学时像个问号,到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这就是由于我们过于强调统一,而忽视了丰富个性的结果。传统教育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衡量学生。而这种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产生的结果必然就是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标准件”。因此,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为目的,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学生是发展中的主体。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均不成熟,和成人是有差别的。所以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将成人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行为强加给学生。二是学生某时间空间的表现仅能作为该时空下的评价依据,不能直接套用到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空间。即换位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少一点指责,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如何确立科学的学生观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教育的基石。首先要确立学生为中心的意识。现代教育强调,教育过程不仅是学生认知潜能的发展过程、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过程,是受教育者精神的建构过程,是引导儿童精神发展的历程。树立学生是教师意识中心的意识,也是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观念的体现。其次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地位和特点。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更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
  四、科学学生观的践行
  马克思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出的,一旦形成理论后又要回到实践中去起指导作用,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修正。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都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将长时间寻觅得到的科学学生观束之高阁,依然走着明知道是错误的老路。那么到底是什么绊住了走向科学学生观的脚步?
  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想,虽然深知怎样是科学的,但就是愿意坚持不科学的。例如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谬解,认为老师是权威,知识是权威,这样一来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第三方——学生也就理所当然地得服从权威。虽然我们知道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识、具有独立个性差异的发展中的主体。但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并未真正地战胜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老观念,实施也就只能是空谈了。所以要挪开这个绊脚石,必须改变观念,用正确的学生观代替那些陈腐的不合时宜的学生观,并积极主动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自觉性。二是不能,知道什么是科学的,也愿意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由于种种制约因素,权衡利弊后无奈将其弃在角落。例如教育制度相对于教育实际的滞后。正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一样,教育制度如果适应了教育实践的发展,就会对教育实践起促进作用;如果不适应教育实践的发展,就会对教育实践起阻碍作用。表现比较明显的是评价制度。在教师们不得不考虑升学率的情况下,也就不得不放弃科学的学生观。要搬开这块石头就不是光靠教师以及各教育工作者观念的改变就够的,必须是社会各界和各层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办得到的。
  看来走向科学学生观之路上的绊脚石之一是主观的,之二是客观的。要搬掉它们必须主客观两个方面都努力,愿意了并且能够了,才能将我们寻觅至今的科学学生观置入认识—实践—再认识的科学循环中去,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省冬训的运动员与某市的国际巡回赛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分析及研究。研究的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最后对分析得出不同
电子电工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电工与电子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有涉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而电子电工技术课程也因电子电工的迅速发展面临一系
我国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符合人本思想.本文以“武汉模式”为例对“低保制度”实施情况及发展完善进行分析阐述,认为宜在
从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现状来看,中职德育课教学有些后劲不足,存在极大的改革和改进空间。需要尽快落实教学改革策略,改善德育教学方式的同时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德育
[摘要]经济法在我国是一门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从其法律地位上来讲,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议。但毋庸置疑,其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经济法课程,对经济法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的热点问题。在经济法教学中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直以来的共识,但如何使得经济法的教学更能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何使得经济法教
[摘要]阐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教师对任务的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能。  [关键词]计算机 任务驱动 趣味性 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66-02    “任务驱动”模式就是根据教学大纲,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
为了逐步改善解决农民工住房条件,在中央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做出了有益探索。本文通过盘点我国各地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和实践,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
摘要受道德分层理论启发,通过分析探讨医务人员与病人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与法律,以求简单明了的表述相关道德和法律,使民众易于把握,扩大道德法律实施的基础,为新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医务人员 病人 基本道德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86-01    1997年开始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医疗改革,主要以市场经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素质教育的教导者,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同样担负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把人类活动、生产劳动、娱乐等动作加工提炼成规范化、有节奏的动作,通过人体的手势、动作姿态、造型来表达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