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裁判文书说理不足的原因探析

来源 :华人时刊·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裁判文书的制作质量低下,特别是说理严重不足,素受社会各界诟病。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潜藏于文书制作者内心的“官本位”思想弱化了提高质量加强说理的精神动力,同时这种“官”身份的自我设定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书制作者的问题意识和视域。
  【关键词】司法裁判;裁判文书;裁判文书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74-01
  一、我国裁判文书的制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裁判文书质量不断提高,被当事人和社会认可的程度也有所提升,但就全国法院范围特别是中基层法院来看,裁判文书质量仍然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换言之,当前裁判文书的制作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还是实质层面的问题:遗漏主要事实或者叙述事实存在矛盾;遗漏对诉讼请求或抗辩意见主要理由的表述及评断;简单罗列证据,未表述认证及必要、充分的认证理由等。
  实质层面的问题,虽近几年来一直为大家所关注,也在各方面寻求自以为有效的办法予以应对,以期相关问题尤其是裁判文书说理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然现实表明,“裁判文书质量仍然不高、不容乐观”。具体而言,当前的一部分裁判文书较之以前在实质方面根本没任何改善,另一部分裁判文书虽然加大了说理的力度,但显然效果并不如预期那样。
  二、裁判文书说理不足的原因
  要探清裁判文书说理不足的原因,最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可能就是——裁判文书为何说理?使用裁判文书是为了解决纠纷,同时通过裁判文书给社会以法律的宣示与指引。所以,裁判文书说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让两造接受裁判结果以定纷止争,同时向包括两造在内的社会公众阐释法律予以行为的导向和指引。
  其实这个回答预设了裁判文书的预期受众是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社会公众。“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法官来说,尽管并不自觉,这在目前其实并不是个问题,他们事实上是更多地把当事人以及普通民众作为自己判决书的预期受众。”法官的这种预期并非随意,而是直接缘于对裁判文书功能实现的期待。裁判文书的功能最终决定于裁判文书的性质。而文书的性质却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
  法官为什么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对裁判及其结论的自愿接受,而不是直接单纯地运用他能够运用的强大的国家权力强制受众接受?概言之,如果选择那种单纯的强制性手段,则势必会削弱整个裁判的正当性,这是为现代法治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为了从裁判文书的角度说明和保障裁判的正当性,裁判文书必须要“摆事实讲道理”,而且要从受众角度将事实摆清楚道理讲明白从而让受众更容易接受。经验表明,最可能让“听众”“听”明白的言说方式和途径就是站在“听众”的立场用听者的语言和思维表达。这样做一方面拉近了言者与听者的心理距离,同時弱化或降低了两者间的语言和知识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言说者将自己置于听众立场站在与听众平等的言说位置,那些能强化接受效果的外部因素(例如某种权力或权威)被剥离掉了,此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言说本身。
  当然,作为裁判及裁判文书制作主体的法官,不可能在事实上完全站到当事人的立场。然而,如果言说者与听众居于平等位置时,言说者就有极大可能从心理上强迫自己去充分发掘言说本身。我们的裁判文书之所以说理不充分,就是因为站在裁判文书一端作为言说者的法官缺乏或根本就没有说理的自觉。其原因之一,则极可能是法官在面对裁判文书的受众时,那种传统的制度与审判文化所造成的习惯性“俯视”心态。正如苏力教授所指出的,“尽管法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员,但是,用‘我说你听’的方式、行政的方式、决断的方式处理纠纷还是为许多法官接受,并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他们不仅是不大会说理,他们更不大习惯说理”。他进而指出,在中国法院内保存的案件卷宗内,除了正式的裁判文书书副本外,都还附有一份结案报告。这份报告对案件处理都有详细的介绍,有比较详细的关于判决理由的论证分析。就他看过的结案报告来看,即使是文化、业务水平相对说来比较低的基层法院法官实际具有的分析论证能力要比根据现有的裁判文书推断他们具有的能力要强得多。问题就在于,为什么给一般受众看的裁判文书并不像结案报告那么细致充分呢?这是不是和一个对象需要“仰视”或“平视”而对另一个对象“俯视”有关联呢?
  参考文献:
  [1]苏力.判决书的背后[J].法学研究,2001(3).
  [2]孙龙海.如何提高裁判文书质量[J].中国审判,2013(8).
  [3]孙海龙,高伟.裁判文书及其公信力现状调查和改革路线研究[J].法律适用,2007(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思路,为事业单位创新自身工作方法提供了宽阔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事业单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53-01  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新时期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和关键,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难题,本文分析了在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随之新兴了一种交易方式——电子交易。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子消费者出现的背景以及电子交易的特点,从而提出了一些电子交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制建立。  【关键词】电子消费者;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66-02  一、电子消费者的概念  电子消费,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它
期刊
【摘要】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以来都成为了西方国家对我国指控与诟病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是指控中国违反了IMF有关规定,操纵汇率,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本文将重点将从IMF规则与《新决议》出发,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否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澄清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正当性。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IMF规则;汇率操纵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68
期刊
【摘要】股权众筹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备受初创企业和草根投资者的追捧。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并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股权众筹的性质和监管,其融资行为本身和众筹平台的运作均存在诸多风险。本文认为股权众筹实质上具有公开发行证券的特征,并借鉴美国JOBS法案建议在保护市场活跃性的前提下改善我国《证券法》的监管方向:将股权众筹纳入公开发行证券的范畴;明确适用投资者保护的规定,从而让股权众筹这一新型融资模式
期刊
税收风险管理作为现代税收管理的先进方法,对于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优化配置有限的征管资源,强调充分发挥信息情报的作用,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执法风险,减少税收流失。
  本文以H省税务机关税收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风险管理的一般原理,对H省税务机关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分析原因,为进一步优化税收风险管理提出科学化、合理化的意见建议,为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体系中最基层的政府组织,乡镇公务员是乡镇政府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都是乡镇政府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对地方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中央及地方开始注重基层获得感的提升,并将2019定为“基层减负年”,这一举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也对完善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起到促进作用。菏泽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最近几年各乡镇、街道招录了很多大学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菏泽市乡镇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更进一步的推动了菏泽农村地区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菏泽市在激励乡镇公务员积极性方面做了一些
【摘要】在刑事诉讼的辩护制度中,指派辩护制度属于非常关键的一分子,其也算是一类法律援助,有利于国家对司法人权的保障。这一制度能够推动公民拥有平等司法保护,使得特定主体人权得到保障,能够促使司法最终实现公证,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法制变得健全,社会朝着进步文明发展。在201年,新的《刑法诉讼法》重新修改了原来的规定。这当中,有几率被判无期的被告人与犯罪嫌疑人,以及还有一部分控制或辨认自身行为的精神病
期刊
【摘要】死刑制度违背人道主义和人权主义,国际社会许多国家已经废除死刑,我国对死刑的刑事政策经过了相对宽松到扩张,再到逐渐限制的过程,虽现阶段还没有废除死刑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民人权意识的增强,对死刑适用的限制甚至废除将会实现。  【关键词】死刑;少杀慎杀;限制死刑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58-03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
期刊
【摘要】政府针对秸秆焚烧问题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要从城镇化视角对其原因进行规范阐释,并建议资源充分利用与土地流转,以期完善秸秆焚烧的法律规制,实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减少环境危害的合理预期。  【关键词】秸秆焚烧;城镇化;原因阐释;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69-01  一、实践难题:秸秆焚烧法律规制的现状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已成为民生之重,作为为人们老年生活抵御风险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日益受到重视。而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化水平提升,使得劳动力流动速度日益加快,如何使频繁流动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顺利衔接,保障他们老年后的退休待遇,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梳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相关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济宁市为研究范围,基于生命周期假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社会流动理论,从跨区域和跨制度两方面来论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衔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