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其“象”觅其“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彰显数学之文化,需要教师教学时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化繁为简、辨异求同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在洞察中追根、在抽取中溯源、在提炼中觅质、在创新中升华,着力使数学这一独特之“文”,实现发展思维这一根本之“化”。
  [关键词]数学文化 由表及里 去伪存真 化繁为简 辨异求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14
  文化是精神,是人类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展现的一种精神;文化是财富,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财富。人类的文化无不充斥于学校设置的各类课程之中,而数学之文化则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无可比拟的。何谓难以替代和无可比拟?缘于数学之抽象。何谓抽象?抽象者,抽其“象”也。在“抽”到“象”之间,人们要从繁、杂、多、变的事物中舍其“表”,取其“质”;弃其“非”,觅其“同”。因此,彰显数学之文化,需要教师教学时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化繁为简、辨异求同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在洞察中追根、在抽取中溯源、在提炼中觅质、在创新中升华,着力使数学这一独特之“文”,实现发展思维这一根本之“化”。
  一、由表及里
  事物有“表”也有“里”,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需要也应当透过表象看本质。如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的教学,可通过导引、指摸、临摹、描画、思判等环节,让学生由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外在之“表”,透视其边延、边线、周长等内在之“核”,从而彰显人类由表及里的思维文化。
  1.导引
  屏幕先呈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枫叶飘满“鸟巢”的壮观场面,再从中特写一片枫叶,并配乐播放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如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指摸边线
  师:拿出课前捡拾的树叶,与屏幕上的枫叶、同桌的树叶比一比,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相同吗?
  生:不同。
  师(手势暗示):但它们都有什么?(边线)请用手先摸树叶的边线,然后摸课桌桌面、课本封面的边线。
  3.临摹形状
  师:如何将树叶的形状不变地迁移到随堂作业本上呢?(拓印、临摹等)怎么临摹?
  生1:先将树叶放平按在纸上,在树叶边沿任意选取一点作原点,然后从原点开始,向同一方向紧靠边沿描画,再回到原点,拿起树叶。
  师:临摹出的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什么?(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生2:图形一周的长度。
  4.描画图形
  师出示课本“练一练”中的实物图形(如下图),让学生用彩笔描出图形的周长。
  5.思判周长
  师:先判断下面每组的图形是否有周长,再思考有周长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
  二、去伪存真
  事物有“伪”也有“真”,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需要也应当透过假象求真谛。如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教学,可通过提取、观察、比较、判断等环节,让学生从周长、路程、总价等看似“井水不犯河水”的假象中,探寻出比值相同这一内在的真谛,从而彰显人类去伪存真的思维文化。
  1.提取经典文化的常识
  配乐播出:“我国古代最长的小说是《榴花梦》,全书共三百六十卷,约四百八十三万字,作者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女作家李桂玉。书中叙述的是唐代中叶,一群闺中女子在兵荒马乱时期出来建功立业的故事。”
  师:假如你暑假打算看这部小说,可能看多少页?剩下多少页?(生各自估计)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3:看的多,剩的少;看的少,剩的多。
  师:这里一个量在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把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观察形象直观的图像
  师: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面积是相关联的量吗?(生独立填表,如下)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是怎样变化的?
  生4: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周长就增加4㎝。
  生5: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
  生6:正方形的边长总是周长的
  ……
  师: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是怎样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观察图像(如下),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面积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生:不同。
  师(出示关于路程、总价的例2、例3):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生7:速度相同,单价不变。
  3.比较似乎割裂的案例
  师:比较例1~例3的变化规律,你有什么发现?
  生8:都有两个相关联的量。
  生9: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
  生10:两个变量相对应的比值相等。
  ……
  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存在正比例的关系需要具备哪几个要素?
  生11: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两个量对应的比值一定。
  4.判断本质迥异的关系
  师(回顾例1):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
  生12:不,因为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师:暑期阅读《榴花梦》一书,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成正比例吗?
  生13:不,因为它们不是比值一定,而是和一定。
  师: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
  生14:不,因为父子的年龄是差不变,而不是比例不变。
  师:完成课本“练一练”中的1~3题,先判断,再说理由。
  ……
  三、化繁为简
  事物有“繁”也有“简”,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需要也应当透过繁琐寻简洁。如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乘法”的教学,可通过问、想、找、比等环节,让学生从估算、拆算、表算等繁多的方法中,找寻出竖式计算这一通用的准则,从而彰显人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文化。
  1.问题让学生自己问
  屏幕再现神舟十号飞天的动人场景,配乐《东方红》,动态显示卫星图文(例题):“我国早在1970年4月24日就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 ?”
  师:从图文中,你知道了哪些有用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5:绕地球3圈、7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生16:110×20=2200、120×20=2400,114×21的积比2200大,比2400小,它在2200与2400之间。
  生17:114×20=2280,114×1=114,2280 114=2394。
  生18:114×21=114×7×3=798×3=2394。
  ……
  2.联系让学生自己找
  师:不同的算法间有无必然的联系?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
  3.繁简让学生自己比
  师:在多样化的算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洁?为什么?
  生19:估计能估出范围,但不精确;拆数能化难为易,但不简洁;列表能显示算理,但不方便;竖式不仅直观,而且通用。
  师:既然大家都认可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法,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完成课本中的“想一想”和“练一练”。
  ……
  四、辨异求同
  事物有“异”也有“同”,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需要也应当透过差异觅统一。如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可通过感悟、提炼、归真、串通等环节,让学生从实验种子数、发芽种子数的发芽差异中,寻求出百分率的本质,从而彰显人类辨异求同的思维文化。
  1.从局部到整体——感悟
  师:科技小组做黄豆种子的发芽实验,要知道种子发芽情况的好坏,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出示实验种子数相同的一组数据,如下表)你认为哪个品种的种子发芽情况好,为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后,变换为发芽种子数相同,如下表):你认为哪个品种的种子发芽情况好,为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变换为实验种子数、发芽种子数都不同,如下表):现在你认为哪个品种的种子发芽情况好,为什么?(生各抒己见)
  2.从差异到统一——提炼
  (师增加三号品种的种子实验数据,如下表,让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哪个品种的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生20:想知道谁的发芽情况最好,要看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
  生21:一号、二号、三号品种的发芽种子数分别占实验种子数的生22:这三个分率不好直接比较。
  生23: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
  3.从书本到生活——归真
  师: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出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占总人数的52%”)从“52%”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24:平均每100人中约有52人是男性。
  生25:也可以看出平均每100人中约有48人是女性。
  生26: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我国人口男性多,女性少。
  师(多媒体出示“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49.8%”表示什么意思?
  生27:平均投篮100次,约投中49.8次。
  师:怎么出现了小数?
  生27:投篮的总次数不是正好100次时,投中数除以投篮总数就有可能出现小数。
  师(多媒体出示“希望工程小学今年的学生数是去年的120%”):“120%”表示什么?
  生28:如果去年是100人,今年则是120人。
  师:为什么百分号前面的数会比100大?
  生29:数的变化有减少也有增加,减少就比100小,增加就比100大。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百分数?说说它们分别表示的意思。
  4.从单一到多向——串通
  师:请用百分数的知识完成下面各题。
  (1)一模一样:形容(100)%相同。
  (2)一贫如洗:形容非常穷,拥有的为(0)%。
  (3)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而能(100)%说中要害。
  (4)一窍不通:比喻懂得的为(0)%,不懂的为(100)%。
  (5)一帆风顺:比喻(100)%的顺利,(0)%的挫折。
  ……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本质,获得不同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同课异构是教研活动的常见模式。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通过分析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的区别,得出只有素材源于学生,且开放探索过程,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3-02  在教研活动中,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作为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程晓堂教授指出英语语言能力是基础,是其他几项能力发展的依托;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突破点;学习能力是必要条件。 学习任何学科都具有掌握学科知识和获得思维发展的双重价值,理想的教育是学思并重。英语是语言学科,拥有培养语言能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普及和智能化时代的深层变革,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时代大考和向应用型技术人才培育的广泛变革。在以转型发展为前提下,主要是以地方本科高校为转型发展中的发展主力,推动快速转型。衡水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在京津冀一体化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立足衡水区域优势和经济发展的综合定位,创建与培养兼备理论知识和高级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大力推动转
[摘 要]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不以数学思想为指导,而数学思想蕴含在數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通过创设有效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转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69-02  【教材内容】苏教版
[摘要]简单梳理“梯形”作为数学名词的来源,并借助梯子的结构,分析了梯形是对其结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抽象提炼的结果,是人们大脑的反映,展现了梯形有关概念的来源及合理性,水到渠成地得到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给出了教学中应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和重视民族语言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梯形;梯子;概念;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
【摘要】當学生迈入中高年级后,思维能力开始逐渐成熟,识字量也在不断上升,可以独自尝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使用批注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留意重难点,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为其文学素养的成长奠基。本文重点阐述了批注式阅读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借此促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点燃他们读好书的热情。  【关键词】课外阅读;批注;小学语文  所谓批注式阅读,一般是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目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新变化,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除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求促进学生在多样化教学模式下身心的综合发展,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素质拓展;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影响力,巧妙地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为体育教学课堂带来最大化效益,促进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言:“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義。”这就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文与言割裂、“重字词轻理解”提出了严峻挑战。  传统文言文教学弊端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重点放在课文字词疏通上,课上花大量时间在文言字词句的解释和疏通上,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讲解,很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截了当地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这种方式虽然节约时间,但是却没有给学生惊喜,使教学过程比较平淡,也无法帮助学生快速地走进地理教学情境中。而导入是学生接触到地理内容的“第一印象”,决定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程度,良好的导入环节能够有效烘托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抱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导入方法,直击学生的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多年课程改革的坚持,可见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改革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观念审视、研究课堂教学,使课堂新意盎然,充满生机与活力。  巧妙引“导”,为数学学习准确导航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在:设计合适、有效的问题,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