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房屋建筑特别是砖混结构房屋建筑工程中,最令施工单位头痛的要数砼板角斜裂缝的出现。每栋房屋出现的数量不同,有的每层都有,有的仅为少数几层。经过多年来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发现我县区域内砼板角斜裂缝均在建筑物的阳角,大约成45度角,裂缝粗细不均,本文主要从砼材料、施工质量、构造措施、温度应力等方面进行分述如下:
1.砼材料
1.1分析原因
1.1.1原材料不符合要求。粗骨料级配不合理,在施工现场抽查发现粗骨料最大粒径超过40mm,这样浇揭出来的砼收缩性增大。其次细骨料含泥量过大,也使砼收缩性增大。砼收缩性增大会诱导裂缝在板受力薄弱的地方产生裂缝。
1.1.2砼搅拌时未按配合比设计下料或配合比设计不当。查阅有关资料发现:用水量不变时,水泥用量每增加10%,砼收缩增加5%;水泥用量不变时,用水量增加10%,砼强度降低20%,砼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10%。
1.1.3现场养护不够。砼浇捣后未能及时按要求进行养护或养护的天数不够。现在极少有现场用麻袋、塑料布、锯渣等对砼面进行覆盖养护,在高温天气,刚淋水不久即被蒸发掉了,使砼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1.2防治措施
1.2.1对原材料进行严格选材。选用粒径在5~40mm的粗骨料,细骨料含泥量不得超过规范要求,且必须符合级配。
1.2.2配合比按規范要求设计,施工时实行过磅制度,严格按配合比设计下料。
1.2.3砼浇捣后及时在规定时间12个小时内进行养护,高温天气必须进行覆盖养护。
2.施工质量
2.1分析原因
2.1.1钢筋安装时,板角处钢筋多层重叠(两向均配负弯矩筋)使上部钢筋位置高出设计位置,导致最上一层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不够。这样板角上部受拉区砼变薄,刚度变小,受力变形后易拉裂。其次,交叉作业人员不注意将板角上部钢筋踩踏下沉后未进行纠正,上部钢筋保护层超厚,钢筋不起作用,上部受拉后开裂。
2.1.2在两方向板负筋交叉处未设分布筋,使此处钢筋网架比较单薄,相当于将一方向的负筋作为另一方向的分布筋。
2.1.3电气套管敷设时,安装人员为走近路,在斜三角处敷设套管,使此处的砼有效截面变小,受力后容易产生裂缝。
2.1.4砼强度未达规范要求的1.2N/mm2即放线上砖砌筑,造成砼内伤。
2.2防治措施
2.2.1钢筋安装时,在板角处调整好上部钢筋位置,并用钢筋头做成撑脚固定好负筋位置,也避免了被踩踏后下沉的现象。
2.2.32将分布筋按净跨长度下料绑扎所有负筋,增强板角钢筋网共同受力的整体性。
2.2.3严禁在板角斜裂缝产生范围内敷设电气套管。
2.2.4留置同条件试件,强度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在楼面上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且楼面堆载不能超过要求。
3.构造措施
经多年的总结发现,随着抗震构造设防措施的增加,板角斜裂缝也随之增加,而裂缝匀出现在板阳角处。从内力角度分析,阳角的的构造柱、圈梁及板构成一个刚性角,其中板是最薄弱者,受力后上部三角受拉形成斜裂缝。处理的方法是在阳角加设加强筋,垂直于裂缝方向布置,数量一般为φ8@100。长度为1米,两端作直弯钩,一端锚入梁内,以增加板角的刚度。另一种方法是有阳用的板采用双向双层配筋并适当增加板的厚度,即解决了板角多层钢筋重叠,又可使板角受力比较均匀,避免出现斜裂缝。从这几年的处理经验,第二种方法最有效,但造价稍高一些。
4.温度应力
在排除以上三种原因后,我们就应该讨论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了。据验收时收集的资料显示:有部分的工程是在施工单位自验收后到竣工验收前几天才发现板角斜裂缝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而且是西面比东面多,夏天最多,冬天很少有。分析其原因是:施工单位自验收后就门窗紧闭,等待验收。这样经白天阳光照射后,屋内温度增高,而到晚上外部温度降低,外部结构也将热量挥发掉,而屋内的热量很难挥发出去,室内外温差增大,内部结构形成温度应力而使板角出现裂缝。西面比东面裂缝多更能说明这一点,因为西面受日照时间多长且温度多高。防治的措施是将窗户打开,保持屋内通风。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对板角斜裂缝的分析与防治方法还有很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加强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工作,加大监督工作,防止板角斜裂缝的发生。■
1.砼材料
1.1分析原因
1.1.1原材料不符合要求。粗骨料级配不合理,在施工现场抽查发现粗骨料最大粒径超过40mm,这样浇揭出来的砼收缩性增大。其次细骨料含泥量过大,也使砼收缩性增大。砼收缩性增大会诱导裂缝在板受力薄弱的地方产生裂缝。
1.1.2砼搅拌时未按配合比设计下料或配合比设计不当。查阅有关资料发现:用水量不变时,水泥用量每增加10%,砼收缩增加5%;水泥用量不变时,用水量增加10%,砼强度降低20%,砼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10%。
1.1.3现场养护不够。砼浇捣后未能及时按要求进行养护或养护的天数不够。现在极少有现场用麻袋、塑料布、锯渣等对砼面进行覆盖养护,在高温天气,刚淋水不久即被蒸发掉了,使砼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1.2防治措施
1.2.1对原材料进行严格选材。选用粒径在5~40mm的粗骨料,细骨料含泥量不得超过规范要求,且必须符合级配。
1.2.2配合比按規范要求设计,施工时实行过磅制度,严格按配合比设计下料。
1.2.3砼浇捣后及时在规定时间12个小时内进行养护,高温天气必须进行覆盖养护。
2.施工质量
2.1分析原因
2.1.1钢筋安装时,板角处钢筋多层重叠(两向均配负弯矩筋)使上部钢筋位置高出设计位置,导致最上一层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不够。这样板角上部受拉区砼变薄,刚度变小,受力变形后易拉裂。其次,交叉作业人员不注意将板角上部钢筋踩踏下沉后未进行纠正,上部钢筋保护层超厚,钢筋不起作用,上部受拉后开裂。
2.1.2在两方向板负筋交叉处未设分布筋,使此处钢筋网架比较单薄,相当于将一方向的负筋作为另一方向的分布筋。
2.1.3电气套管敷设时,安装人员为走近路,在斜三角处敷设套管,使此处的砼有效截面变小,受力后容易产生裂缝。
2.1.4砼强度未达规范要求的1.2N/mm2即放线上砖砌筑,造成砼内伤。
2.2防治措施
2.2.1钢筋安装时,在板角处调整好上部钢筋位置,并用钢筋头做成撑脚固定好负筋位置,也避免了被踩踏后下沉的现象。
2.2.32将分布筋按净跨长度下料绑扎所有负筋,增强板角钢筋网共同受力的整体性。
2.2.3严禁在板角斜裂缝产生范围内敷设电气套管。
2.2.4留置同条件试件,强度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在楼面上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且楼面堆载不能超过要求。
3.构造措施
经多年的总结发现,随着抗震构造设防措施的增加,板角斜裂缝也随之增加,而裂缝匀出现在板阳角处。从内力角度分析,阳角的的构造柱、圈梁及板构成一个刚性角,其中板是最薄弱者,受力后上部三角受拉形成斜裂缝。处理的方法是在阳角加设加强筋,垂直于裂缝方向布置,数量一般为φ8@100。长度为1米,两端作直弯钩,一端锚入梁内,以增加板角的刚度。另一种方法是有阳用的板采用双向双层配筋并适当增加板的厚度,即解决了板角多层钢筋重叠,又可使板角受力比较均匀,避免出现斜裂缝。从这几年的处理经验,第二种方法最有效,但造价稍高一些。
4.温度应力
在排除以上三种原因后,我们就应该讨论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了。据验收时收集的资料显示:有部分的工程是在施工单位自验收后到竣工验收前几天才发现板角斜裂缝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而且是西面比东面多,夏天最多,冬天很少有。分析其原因是:施工单位自验收后就门窗紧闭,等待验收。这样经白天阳光照射后,屋内温度增高,而到晚上外部温度降低,外部结构也将热量挥发掉,而屋内的热量很难挥发出去,室内外温差增大,内部结构形成温度应力而使板角出现裂缝。西面比东面裂缝多更能说明这一点,因为西面受日照时间多长且温度多高。防治的措施是将窗户打开,保持屋内通风。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对板角斜裂缝的分析与防治方法还有很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加强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工作,加大监督工作,防止板角斜裂缝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