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镜》的译介和注疏看藏族文论的形成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世纪中期,萨班·贡噶坚参首次将印度古代梵语文论《诗镜》翻译成藏文.此后,经过各派僧俗文人对其原典进行翻译、理解、解释、应用,写出了400多部注疏、评论类著作,完成了《诗镜》的本土化和经典化,使之成为藏族文论的主要组成部分.《诗镜》在经过13世纪至14世纪中期的形成、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期的发展、17世纪初期至19世纪晚期的兴盛之后,与本土诗学家创立的“味”论、“生命”论等相结合,改变《诗镜》重形式轻内容的唯美倾向,重新建构了“形体、生命、修辞”三位一体的诗学体系,树立了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的美学思想.
其他文献
始于1949年的“中国当代文学”迄今已走过了70余年,其“时间”是只有30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且还将继续发展下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构造出来的“当代文学”概念,已经无法覆盖、阐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时期”至千禧年的“新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这种情形,给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与编写直接构成挑战.作为文学的“当代”到底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是否要给愈走愈远的“当代”树立一块界碑,以推进“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梳理“辑录”共和国文学70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写出版,或许能为这
“和佛”是宝卷说唱中特殊现象,把“和佛”现象放在“和”“相和”“唱和”这一说唱大传统中理解,虽然“和佛”有佛教讲唱传统的直接影响,但是从更为古老的文化传统看,“和佛”同样与古代中国“相和”传统一脉相承.“和”与楚辞的“乱”,汉魏相和大曲的“艳”“趋”,吴声西曲的“和”“送声”都是众声和唱,它们是唱和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唱和”是戏曲帮腔的渊源.根据“唱和”的功能划分的“和”“和佛”及“唱和”存在一个从神圣到世俗的演变过程.“相和”“和佛”仪式是“唱和”传统的神圣阶段的遗留,文人诗词唱和是相和的世俗形态,
试律诗曾是乾隆二十二年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随着科举被废而走向式微;但是,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一些报刊上却颇为集中地出现了不少“新型”试律诗——即格式上一致,而在诗题得句、内容、语言风格及审美趣向等方面却与清人试律诗迥异.这一现象固然可视为对科举的反讽式回音,不过,更可能是体现了当时作者试图使试律诗这一诗体走向独立而做出的努力;而且,对于全面考察当时“兴味派”的文学观念而言,亦有不少裨益.
湖南省图书馆藏王鸣韶手稿《鹤溪文稿》是较稀见的清人别集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综合运用稿本正文、批校题记、藏印及书目文献著录四类材料,考证出手稿至少经历了三次结集:第一次是1782年,王鸣韶将自己所作142篇文章结集,题名“礼传堂文集”;第二次是1788年新年前,王鸣韶补入《华萼堂记》等篇;第三次是1788年7月20日后至该年年底,王鸣韶临终前补入《少山汪先生哀词》等文,增为192篇.1922年9月9日,叶德辉分类编次、手书篇目并题名为“鹤溪文稿”.对于清代文集整理研究来说,《鹤溪文稿》结集个案研究有多
芬兰学者劳里·航柯(Lauri Honko,1932-2002)是国际著名史诗学家.①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史诗学的诸多基本论题,在史诗的界定、文本类型的划分、文本化过程、歌手的创编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在帕里和洛德为研究“荷马问题”而走向南斯拉夫的史诗比较研究这一学术传统的影响之下,劳里·航柯为解决芬兰本土的“卡勒瓦拉问题”,也将视野扩大到东波罗的海地区的其他史诗传统.“卡勒瓦拉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的文本化问题,与此相应的是埃利亚斯·伦洛特(Elias L(o)
任翔、高媛主编的《中国侦探小说理论资料》(1902-2011),是专门辑录中国侦探小说理论资料和汇编侦探小说目录的一部重要工具书,但其附录“侦探小说目录”部分存有缺憾.本文主要关注对象为“侦探小说目录”的清末民初部分,并将其称为“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目录(1896-1918)”.虽然瑕不掩瑜,但出于对工具书进一步完善的目的 ,通过对其指暇和补遗,以期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
李榖、李穑父子是先后考中元朝进士并接受元廷任职的朝鲜半岛士人,他们的仕元为两地文学交流带来契机.李榖、李穑父子诗歌创作倾向在总体上表现出一致性,有投身大都,向往与留恋并存的一面;又有游离大都,怀归与旁观共在的一面.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复杂微妙的关系,是李榖、李穑父子诗歌创作倾向形成的主要语境.受箕子记忆和朝鲜半岛身份认同的共同影响,李榖、李穑父子在中心与边缘的张力中选择进退,并为朝鲜半岛文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上午钱理群和温儒敏先生提到现代文学三大怪人:严家炎、樊骏和王信,后两者都在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我觉得很幸运,自来到文学所,一直和他们共事,学到了不少.rn对于严家炎先生,我们也非常尊敬.2020年10月,我们已经在文学所为严家炎先生全集的出版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主要由李建军召集.当时“全集”还没面世,新星出版社的领导来听取意见.那时候严家炎先生身体硬朗,他发表了一个主题演讲:《中国文化的精神出路》,这个演讲就是后来“全集”的“代序”.座谈会的纪要,已经发表于2021年初的《南方文坛》.今天来看到严先生身体已经
期刊
学界对清代旗人戏曲活动的研究厘清了各阶层旗人的观演剧状况,揭橥了禁戏法令对旗人观演剧的影响,梳理和挖掘了旗人的戏曲创作和剧本收藏史实.这些论著构建了旗人戏曲活动研究的总体认知,有助于深入了解旗人在戏曲发展史中所做的历史贡献.但相关论述在史料的运用广度和研究视野的调整方面仍有待继续开拓.
文章从史料研究出发,考证沈从文在呈贡的居住条件、经济状况、精神文化、文学写作、人际交往等“生活内容”,在已知材料的基础上,使用了许多新史料,较为细致地叙写出沈从文在呈贡近七年的生活面貌,同时记述了呈贡给予沈从文的物质和精神补养,落实了许多历史细节,纠正了已有误解,填补了一些研究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