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加大了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许多地区的中考、高考试卷中也出现了名著阅读的题型,这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往往会给学生“开列书单”、“推荐书目”,明确阅读任务。然而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不少学校的名著阅读基本上是为了应付中考、高考名著阅读题,学生只能是背背名著导读,做做各种练习题。
笔者在接手高一语文课时了解到,大部分同学读名著很少,甚至有同学没完整地读过一本。因此,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吸取名著的精髓,营造师生共读的书香氛围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品读名著,充实自我。想为学生打开一扇门, 教师必须自己走进这扇门。一个语文教师不博览古今名著,见识就会浅陋,语言就会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因此,笔者把阅读文学名著作为真正该备的一课,和学生一起读名著,认真做好名著名言的摘抄,写好读书心得,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读名著。
其次,多方诱导,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
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以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和《阿Q正传(节选)》,它们都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受学生喜爱。通过组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学生会积极地找原著来读,从而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利用媒体讲解名著渐成时尚。如中央台10频道推出的“百家讲坛”就为“引”读名著提供了契机:当易中天品“三国”时,学生们会饶有兴趣地读《三国演义》,当刘心武讲《红楼梦》时,班级会掀起“红楼热”……学生会在乐此不疲的阅读中慢慢受益。
通过观看影视,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提升阅读名著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等名篇后,有意识地让学生观看根据这些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从思想上汲取了营养,引发了阅读兴趣,更加关注名著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为名著阅读作了良好的铺垫。
组织读书兴趣小组,深入学生中去,关注学生的阅读。读学生喜爱的书的扉页,看书的重点章节,询问读书的感觉,说一些赞赏的话,让学生及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阅读情况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朗诵、演讲、辩论赛、读书征文、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在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要进行必要的表彰。举办活动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第三,开设名著阅读课。阅读名著,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但只靠课余时间,缺少课内的带动,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出现的新课型。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可每定期抽出一两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
第四,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如果教师课堂上讲的课文,考试时出的阅读题,都与名著无关,学生必然会觉得花那么多时间阅读名著似乎得不偿失;急功近利者更会以此为理由,视学生读名著为“不务正业”,认为抓名著阅读是“白费时间”。教科书中所选的多是经典美文,其主题、构思、语言、写法与新大纲推荐书目中的文学名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和名著的理解。同时,笔者还精选文学名著中的片段,设计好问题,将其引入试卷,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取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样一来,课内的教材学习与课外的名著阅读就有机地联成了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课文的乐趣、阅读名著的妙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阅读经典名著中,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文学名著的阅读,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丰富了学生阅读的形式与内容,改善了学习方式,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有效地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初步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一些学生还在参加各级阅读竞赛、作文比赛中获奖。今后,我将不断实践,用阅读照亮学生的生活,用经典铸就学生美好的未来。让他们在书香浸润中,取得素质培养和升学考试的双赢。
衡思军,教师,现居江苏邳州。
笔者在接手高一语文课时了解到,大部分同学读名著很少,甚至有同学没完整地读过一本。因此,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吸取名著的精髓,营造师生共读的书香氛围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品读名著,充实自我。想为学生打开一扇门, 教师必须自己走进这扇门。一个语文教师不博览古今名著,见识就会浅陋,语言就会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因此,笔者把阅读文学名著作为真正该备的一课,和学生一起读名著,认真做好名著名言的摘抄,写好读书心得,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读名著。
其次,多方诱导,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
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以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和《阿Q正传(节选)》,它们都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受学生喜爱。通过组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学生会积极地找原著来读,从而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利用媒体讲解名著渐成时尚。如中央台10频道推出的“百家讲坛”就为“引”读名著提供了契机:当易中天品“三国”时,学生们会饶有兴趣地读《三国演义》,当刘心武讲《红楼梦》时,班级会掀起“红楼热”……学生会在乐此不疲的阅读中慢慢受益。
通过观看影视,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提升阅读名著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等名篇后,有意识地让学生观看根据这些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从思想上汲取了营养,引发了阅读兴趣,更加关注名著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为名著阅读作了良好的铺垫。
组织读书兴趣小组,深入学生中去,关注学生的阅读。读学生喜爱的书的扉页,看书的重点章节,询问读书的感觉,说一些赞赏的话,让学生及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阅读情况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朗诵、演讲、辩论赛、读书征文、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在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要进行必要的表彰。举办活动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第三,开设名著阅读课。阅读名著,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但只靠课余时间,缺少课内的带动,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出现的新课型。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可每定期抽出一两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
第四,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如果教师课堂上讲的课文,考试时出的阅读题,都与名著无关,学生必然会觉得花那么多时间阅读名著似乎得不偿失;急功近利者更会以此为理由,视学生读名著为“不务正业”,认为抓名著阅读是“白费时间”。教科书中所选的多是经典美文,其主题、构思、语言、写法与新大纲推荐书目中的文学名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和名著的理解。同时,笔者还精选文学名著中的片段,设计好问题,将其引入试卷,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取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样一来,课内的教材学习与课外的名著阅读就有机地联成了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课文的乐趣、阅读名著的妙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阅读经典名著中,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文学名著的阅读,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丰富了学生阅读的形式与内容,改善了学习方式,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有效地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初步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一些学生还在参加各级阅读竞赛、作文比赛中获奖。今后,我将不断实践,用阅读照亮学生的生活,用经典铸就学生美好的未来。让他们在书香浸润中,取得素质培养和升学考试的双赢。
衡思军,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