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龍”聚首青島 “蛟龍”再次起航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6日,蛟龍號2017年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啟航活動在青島國家深海基地科考碼頭舉行,伴隨著汽笛聲響,向陽紅09船搭載蛟龍號向西北印度洋進發。按照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總體計畫安排、蛟龍號中國大洋38航次由全國20多家單位150多名隊員參加,全程分三個航段,在西北印度洋、南海、雅浦海溝、馬裡亞納海溝開展大洋資源和深海前沿科學調查,執行任務時間為2017年2月6日至6月9日,共計124天。
  同時,肩負著深海科考重任的國家深海基地迎來歷史性一刻,繼“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之後、“海龍二號”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一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同時入駐。“三龍”實現青島聚首,標誌著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雄心。而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三部曲”戰略,使“三龍”迎來了高效應用與發展的機遇期。
  “蛟龍號”,向西北印度洋進發
  據中國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本航次總指揮于洪軍介紹,與以往蛟龍號航次相比,中國大洋38航次的科考任務更加多元化,而且是海上連續作業時間最長、調查區跨度最大的一個試驗性應用航次,也是迄今潛次任務安排最多的一個航次,設計潛次任務達到31次,其中包含7個水深在6000米以上大深度潛次。按照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總體計畫安排,2017年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由中國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組織實施,來自中國20餘家單位的150多名隊員參加,。
  于洪軍表示,本航次為中國首次利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區開展下潛作業,利用蛟龍號精確定位取樣、近底觀察與視像的技術優勢,進行高定位精度、高空間解析度的微地形地貌調查和多金屬硫化物、熱液流體等樣品的採集,瞭解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分佈狀況和成礦潛力,為未來中國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的選取和申請提供支撐。
  三大深海“利器”集結
  自“蛟龍號”2015年入駐後,國家深海中心在載人潛水器維護保養及航次任務組織實施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由潛航員為主組成的載人潛水器維護保障隊伍日益壯大,開放、共用的運行機制已初步形成。
  201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深海法》)明確提出,國家支持深海公共平臺的建設和運行,推進、建立深海公共平臺共用合作技術,目的是為深海科學研究、深海資源調查提供船舶、重大裝備支援,以及專業化的服務。據此,“三龍聚首”正是落實《深海法》的具體行動。
  “三龍”是我國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深海的“利器”。“三龍”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未來,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
  “三龍”系列潛水器、是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在深海勘察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深海運載器。
  “蛟龍”號,是全球下潛深度最大的作業型深海運載器。自2013年試驗性應用以來,我國南海、東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都留有它的身影,作業覆蓋深海海溝、海盆、洋中脊等典型區域,在載人深海勘察與精細作業取樣方面有獨到優勢。
  3500米級“海龍二號”主要用於深海熱液硫化物、生物與環境等深海勘探與科學調查,在大洋21航次中創造了我國首次自主發現並精細觀測深海黑煙囪的紀錄。
  6000米級“潛龍一號”以海底多金屬結核資源調查為主要目的,可進行海底地形地貌、地質結構、海底流場、海洋環境參數等精細調查,其作業深度、續航能力、作業精度等在同類裝備中處於國際先進水準。
  “三龍”將成為我國開展深海資源勘查和深海前沿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大幅提升我國國際海域資源勘查的效率和品質,助力我國深海科學研究走向國際前沿。
其他文献
每個人都需要一座城,用來安放青春和歲月的褶皺;每個人都需要一座城,用來放飛那些天馬行空夢想和期許。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標籤,青島的藝術氣質洋溢在曼妙的音符裡。  小青島,似一把琴靜浮在海面上,與回瀾閣遙遙相望,又名“琴島”;早在德占時期,青島人就見識了西洋樂器小提琴的演奏;20世紀初,俄羅斯人在萊陽路上開辦了一座音樂學校,為青島培養了一批音樂人才、有外國青少年,也有中國青少年……青島的音樂底色中
期刊
隨著春季到來萬物復蘇,青岛也迎來了美味海鮮的豐收時節。四小海鮮齊聚,第一撥鲅魚駕到,海虹、蛤蜊、蝦虎、八帶等島城特色海鮮爭奇鬥豔。在小海鮮的烹飪手法上,最常見也最原始的就是清蒸和原汁了,但是巖池西餐廳的行政總廚Peter Zhao(赵毅)卻將小海鲜做出了格調和品味,“讓黃海之濱的青島小海鮮登上大雅之堂”是他的抱負和理想,  沒有波士頓龍蝦,也不必澳洲帶子,青島的小海虹、小八帶、小海螺一樣可以烹飪出
期刊
位於青島第二海水浴場東端的岬角上,有一座臨海的古堡式的建築,地勢突兀,三面臨海,氣勢恢宏,那是著名的花石樓。它雖沒有迎賓館的富麗華貴,卻又比康有為故居顯得精緻細膩,是八大關中最著名最古老的建築之一。相傳解放前蔣介石曾經於1946年和1949年兩次避難於此,因此也有青島人稱之為“蔣介石公館”。  百年來,它的美麗和神秘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前去觀賞和探索,花石樓是誰建的?蔣介石真的在這裡住過嗎?  揭開
期刊
未來是一份美好的憧憬,是一份富含希望的願景。不妨幻想未來世界,飛行的汽車沒有阻礙,智慧化的生活只靠一個眼神就能實現。對於藝術而言,則是希望它在未來世界化作永恆,光彩斑斕。藝術的未來需要傳承,有必要從孩童時開始,開啟藝術之旅,將藝術的種子植根于每個孩子的心中,萌發出天真、美好的未來之路。  2016年,作為青島市唯一一所市立公益性美術機構的青島美術館,秉承著讓社會公眾獲得美育薰陶這一重要教育功能,充
期刊
1904年6月1曰,一陣尖銳的火車汽笛聲響起,膠濟鐵路全線通車。膠濟鐵路唤醒沉睡的齊魯大地,來自西方工業文明交通工具——火車,駛進晚清封閉的國度。從此、火車,沿著德國人設計製造的膠濟鐵路,在山東大地奔腾不息。  火車像賓士的長龍,在鐵軌上行使、穿越了歷史的煙雲:火車站像一棵樹紮根在鐵路旁,具有了根基,成為一個地方的標誌性建築。一動一靜,火車與火車站相生相伴。人們把關注的眼光投向膠濟鐵路的起點與終點
期刊
太陽本為出色的畫師,當那一抹金黃慵懒地從雲裡踱步出來,舒展雙臂將光芒萬丈灑向大地,冬雪消融,春來了。  早春島城的田間地頭,溝壑山坡,經常能看到野菜的身影,這個野菜就像能吃的春天。與山珍海味相比,野菜猶如粗布麻衣,長在山澗樹林,拙樸、純粹,沒有化學藥物的污染,是純天然的綠色食物,它們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大自然的慷慨鎖贈。其中,青島威斯汀酒店傾情推出的“春野之味”素食美食盛宴,返璞歸真,讓野菜登上
期刊
薛波一直專注於國畫山水領域創作,他的藝術行旅山水新作,尤有創新性意境,以具有探索意味的解構式寫生,為觀者呈現具有鮮明個人風格與生動氣韻的“山水語境”。  從對國畫經典程式的反思開始,以對傳統語言和精神表達的質疑為主線索,薛波的水墨作品先是介入“當下”的語境表達,並嘗試了融合、嫁接、重構、延伸等實驗與探索。在重新考量“筆墨”與現實的關係與意義過程中,如何保持水墨的文化特質,又凸顯人與自然的精神傳達,
期刊
中國的食文化,可以用“南稻北面”來形容。可以說、南方人有多離不開水稻、北方人就有多熱愛麥田。一穗穗金黄的麥粒在黄土高坡化作細面;在黑沃土變成面餅;也在齊魯大地上發酵成最樸實的饅頭,再由勤勞的人民用色彩裝點,用工具雕刻,演化成極具觀賞藝術的美食——面塑。  饮食  面塑,俗稱面花、捏面人,是源於山東、山西、北京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面塑以麵粉作為主料,用顏色調和,經由匠人的雙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塑造
期刊
粘稠的暑熱在一陣陣秋風中漸漸消退,天空高遠又遼闊,天藍得那麼純粹,如同倒掛的海面,卻不起一絲波瀾。大地開始有了變化,地裡的莊稼曰漸豐腴,山林和河流蓬勃著生命的華彩,它們踩著節氣——這密集的鼓點,從容地更换著妝容。  想說,投身到大自然中盡情“撒野”,才是秋天的正確打開方式!  于街頭偶遇最美秋色  在青岛的街頭走走轉轉,總能與斑斕秋色不期而遇,  離膠澳總督府大樓不遠的莒縣路、日照路,如同兩條射線
期刊
創客,在五年前還是個陌生的名詞,如今卻已經是個具有鮮明時代印記的身份標籤。在這一場席捲全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中,它不僅僅給年輕人織就了追逐夢想的藍圖,更為城市轉型發展安裝了新的發動引擎。  從全市戰略目標的確立和頂層設計的完善,到各相關部門具體細則的制定,再到各區市因地制宜的執行,從宏觀到微觀,青島市逐漸構架起金字塔式的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在逭套“畫筆”的描繪下,一副從宏觀方向到細分領域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