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芳华付莞地 一片赤心报国家

来源 :广东造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dxx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编辑到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采访。这是一家既年轻又声名远播的新型研发机构,其发展速度令人惊讶。长期以来,工研院致力于运动控制、智能感知、数字化工艺与形成加工、精密检测与机器视觉等技术和激光装备与核心器件的研究,积极发挥产业孵化作用,不仅取得了巨大的创新成果,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尤其是广东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进程。在深度参与智能制造的同时,该院还涉足无人艇研制,目前已推出三款全自主无人艇,确立了无人艇核心技术研发的领先优势。
  打造起“两城一院”创新成果转化体系
  2007年,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省科技厅、华中科技大学和东莞市政府联合建立了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经过12年发展,工研院不管在规模上,还是实力影响上都实现了大踏步前进。该院引进高水平海外团队,拥有一支600余人的技术团队和1000多人的产业化团队,已获批运动控制、智能感知、无人艇、工业大数据、大功率激光器和3C产业智能制造装备等6支广东省创新团队。工研院还牵头建设了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在东莞、韶关等地打造了9个华科城品牌系列孵化器,基本形成了“两院一城”成果转化格局。
  工研院先后三次牵头发起或参与国家制造领域重大战略规划实施,发起了国家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了全国电机能效提升示范点和全国智能制造现场会唯一示范点。特别是参与国家智能制造工程成效显著,有58项产品被前两批国家智能专项制造采用,占比达38.16%。此外,与上市公司劲胜股份共同建设的智能制造车间,入选首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工研院的技术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在:研发了工业RFID、机器视觉和智能感知系列化核心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配合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机床、工厂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核心装置;成功研制性能数控系统,在模具、电子、纺织等行业实现商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数控系统垄断;研发出无人自主系统,经鉴定居国际先进水平;推出世界首台单模块5kW工业级光纤激光器。据统计,该院通过架构平台式高端技术服务体系,已为10000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
  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在产业孵化上大放异彩,是工研院的另一亮点。该院通过广建工业园区,孵化了企业600多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连续四年被评定为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珠三角培育孵化大批高科技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像华为、步步高、格力、美的等智能制造应用行业龙头企业都是该院的服务对象。
  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
  工研院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业界和众多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和《焦点访谈》称之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科技日报》赞誉其“给广东科研体制带来了活力和新风”,《南方日报》则高度评价是“真正融合了科研与生产的‘两张皮’”。
  该院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发展,首先跟它的体制机制创新分不开。工研院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模式组建而成,打破了事业单位的编制、级别和固定运行费等框架束缚,代之是“有政府的支持、有市场盈利能力、有‘创新创业与创富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这是一个大胆的改革尝试,不仅率先突破了国有科研院所和高校传统的管理机制,而且率先制定了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的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积极性和创造性。采访过程中,该院公共事业部、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博士后耿涛表示,机制创新决定了该院的高效特征。工研院的最大优势是有高校背后深厚的理論和技术支持,使高校优势学科或关键技术顺畅地通过研发机构进一步延伸。他说了一个例子:易步科技在平衡车控制方面一直没有合适的技术,完全依赖国外供货。后来,该公司与工研院合作,最终解决了技术短板问题。
  工研院的发展定位非常明确,即:创新是立足之本,创造是生存之道,创业是发展之路,通过承担、有偿服务企业和产业孵化等途径来实现自我供血和自我发展。不管顺境还是遇到困难,该院始终坚持“三创”发展理念,顽强拼搏,扎扎实实地致力于创新发展。耿涛博士后深有感触地说:“工研院有两条经验很重要:一是从不指望依靠谁,而是靠自己努力去闯;二是始终坚持务实的优良品质。”
  在无人艇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工研院具有强大的感知、控制技术基础和优势。2016年,该院接受朱英富院士建议,正式立项无人艇研发,并交由该院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负责。该团队成员专业涵盖人工智能、群体智能、图像处理、船舶海洋、智能制造及电力电子等。经过探索和攻关,团队从2017年起先后成功研制了HUSTER-12s、HUSTER-68和HUSTER-30三种无人艇。这三款全自主无人艇均实现了自主规划与航行、环境感知、目标探测等各项任务,适用于水质采样检测、水文测量、水底探测、应急抢险等领域,而该项成果中的多艇协同系统及装备曾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据了解,HUSTER-12s无人艇目前正与第三方环保监测机构进行应用测试,已投入市场应用。
  智能船特别是无人船的研制,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未来市场需求。工研院无人艇研发的成功得益于它长期跟踪研发无人自主系统。该院无人自主技术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无人机装备在业内占有重要位置,包括大疆无人机的初创团队部分成员也曾是工研院的创新成员。耿涛博士后说:“我们院是先有无人系统的核心技术,再去研发无人艇的,我们的出发点是突破无人艇一些关键技术特别是感知和控制方面的共性技术。”该院沿着这一研发方向,不仅迅速推出了整船和关键部件,而且获得了发明专利22项,在高尖端科技期刊发表论文24篇。工研院还被批准成立了“广东省全自主无人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全自主无人艇重点实验室”。
  在开展无人艇关键技术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艰苦有很多,但该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怀抱梦想和热情,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追求。他们不仅要去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反复开展室内实验,更要进行户外场景试验。采访时,编辑见到该院公共事业部几个同事都是皮肤黝黑,一问才知道他们是经常到户外的江河、湖泊甚至海上做试验被阳光晒黑的。耿涛博士后说,研究过程中比较大的困难就是:怎样在户外各种环境中可靠复现实验室的实验结果。   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广东在无人艇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推动了广东船舶制造业升级换代,而且填补了国内全自主无人艇技术空白,扩大了我国无人艇研究的国际影响,为我国无人艇产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技术储备和体系化理论成果。而对于无人艇项目的未来,该团队认为前期主要侧重关键技术研究,后期更希望走向市场,最终落地于应用从而实现服务市场,所以会积极关注海事规则和船级社要求,努力打开工业级或消费级民用市场空间。
  企业化运作推动科研快速发展
  工研院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其管理模式完全遵循企业化原则,对业务部门和技术团队采取保姆式服务,对各级事业部门只在全局性的政策、规章制度上进行监督及指导,从而达到给下设部门和团队更大的业务自主权。实践证明,这种灵活开放式的管理机制更加有利于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了推动该院科研成果推陈出新的一个重要抓手。
  对此,耿涛博士后结合公共事业部进行了解读。他说,该院的管理更倾向公司的扁平化特点。比如,技术研发方面,包括业务处理等所有自主权都归部门拥有;人事选拔任用也由部门自行安排,完全打破了排资论辈和逐级晋升的枷锁;研发资金由部门支配,院对创新成果给予重视。
  该院的科研队伍呈梯队式,即:包括院士在内的高层顾问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工程技术人员,其中后者分为从事总体工作和具体工作的科研技术人员、实操工程师。据悉,在工研院担任顾问的院士达7人,他们主要负责对产业技术研发进行宏观咨询。这一链式梯队相当紧密完善,如果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低一级的层面可以向上一级寻求技术支持。如果更高一级都不能解决,其则会通过背后的资源和更大的平台来达到最终协同攻关。正是这样,该院的科研创新不仅高效率运轉,而且每一环节都得到了坚实保证。
  在企业化运作模式带动下,工研院10多年间共开发出数十类核心功能部件和工业软件,以及十余类几十个系列的关键设备,承担科研攻关项目达100多项,申请各类知识产权500多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工研院依托创新、务实、拼搏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不仅实现了自身飞跃性发展,而且为中国制造业不断迈向进步提供了巨大能量,而它近年投身无人艇探索并硕果累累,必将助力国内造船业打开更加广阔之门。沿着既定的方向和路径,该院未来一定会走向更加耀眼的高度,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其他文献
7. 学会秘书长李东明参加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香港分部周年活动  5月16日,學会秘书长李东明应邀出席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香港分部周年活动,并与参会的香港海事界专家讨论及部署2019年粤港两地的学术交流与互访活动。
期刊
9. 學会《强国,必须走向海洋》讲座走进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大国重器 创新中国”高端论坛  2019年5月19日晚,学会科普专家余春大校携学会开发的《强国,必须走向海洋》讲座,走进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大国重器 创新中国”高端论坛,这是学会《强国,必须走向海洋》讲座开讲以来的第7讲。
期刊
10. 学会2019年度總工程师联谊会活动暨参加2019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活动在厦门圆满结束  6月14-16日,学会在厦门举办了2019年度总工程师联谊会暨参加2019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活动,来自8个会员单位的13位代表齐聚厦门参加活动。  6月15日上午,学会代表到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和交流,受到该公司的副董事长、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梁洪等领导的热情接待。代表们参观了厦船重工企业文化
期刊
11. 學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2019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  6月21-23日,由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举办,广州市政府、国际数据集团承办的2019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举行。学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参观创交会,并派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期刊
12. 学会《关注北极》科普讲座首场在广州航海学院开讲  2019年,学会承担了广州市科协《关注北极》科普讲座项目,由《海军装备》杂志原总编辑余春大校担任主讲嘉宾。  6月20日下午,首场《关注北极》科普讲座在广州航海学院开讲,受到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约300名师生的热烈欢迎。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北极地区将在全球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據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余春大校结合自己的研究,归
期刊
13. 学会在珠海、江门举办两期“科技论文和技术总结写作培训班”  6月15日和22日,学会分别在珠海、江门两地各举办了一期“规范撰写科技论文和技术工作总结培训班”。来自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澳龙船艇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廣东省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及江门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共45名科技人员参加了培训。    (学会秘书处供稿)
期刊
10月24日,学会十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召开。会议由巨锦理事长主持,监事会监事长孙文渊列席了会议。  学会学术/科普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广东造船》编辑部、2017学会产品评优工作小组、学会职评工作小组分别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增设邮轮游艇专业委员会的议案、新增理事单位及理事单位变更的议案、理事会成员变更的议案、2017年学会新增专家入库的议案(新入库专家1
期刊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决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这一首提改革措施,必将
期刊
最近,编辑到珠海市平沙镇采访了广东省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深为其务实高效的精神所钦佩。这是一个年轻、朝气而又充满憧憬的研发机构,从揭牌日起,它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快速搭建了“产业、科技、服务、资本”四位一体的运营架构,与众多船海企业、院所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在产业服务上取得明显成果,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进入2018年,广东海工所更是成功搭建了由海内外高端人才组成的五大科研团队,为未来开展自主研发
期刊
近日,中国电信海南公司想海上作业人员所想,利用800MHz低频网络技术,率先在位于南海的海上钻井平台开通4G网络,打破了海上钻井平台的“信息孤岛”状况。  中国电信海南公司工程人员介绍,海上钻井平台安装在大海上,通常距离陆地远,也不靠近驻人岛礁,无线通信网络覆盖难以到达,因此平台上的工作人员除了工作外,日常生活十分单调,更难以进行个人通信联络。  工程人员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面对传输质量要求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