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探索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57868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影响其效果关键性因素,在文本解读时,对字词的细读是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对背景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是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关键词】文本解读;文本细读;背景性知识
  文本细读是语义学上文本解读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对于一篇文本的深刻理解也离不开对相关背景性知识的掌握。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且形成对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过程。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要达到这一目标,就不能不对字词进行细细的品味,当然还离不开背景性知识,因为有些文本中感情基调及思想都离不开作者背景以及其它一些背景性知识,离开了这些,对文本感情的把握就会发生偏向。
  正如王瑶说的文本细读就是在汉语里出生入死,文本细读时,抓住关键的、重点的词句来品味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和阅读,会发现每篇文本中都会有概括性强、内涵丰富的字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宋祁)当中这个“闹”字是很关键的字,一个“闹”字把静态的画面变得动态化了,这个“闹”字用的也很巧妙,描写杏用的是红字,而红色正好是暖色调,根据我们汉语当中的词的相关性联想机制里,说道“红”就会与“火”联系起来,而说到“火”又会与“热”相联系,“热”又与“闹”相联系,所以说与“闹”搭配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让整个画面跳动起来了,活泼起来。也是这个“闹”字向我们生动形象的传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万紫千红,告诉我们春天的美景是无拘无束的,就如年轻的生命一样充满活力。所以说,文本细读时就是要品味语言,进而品味全文的意境。关键字的使用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值得我们去细细研读和品味的,对关键字品味的越透彻,对文本理解的境界也越深入,并且大部分的关键字都有承载作者思想与感情的作用,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
  文本是作者精神生命的体现,文本里的每一个人物也是有生命的,读一篇文本时,我们不仅在跟基本的字词句打交道,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读出作者以及故事中人物的感情、思想和生命,而这些往往都蕴含在词语当中,这就需要将词语的语义进行还原,还原后的语义就是字典里共同的、稳定的那一部分,它具有普遍意义。但是我们把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它便具备了超越字典语义的另外一层意思,而这个意思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的,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正像王崧舟老师说的那样“字与字之间是什么?什么都没有,是空白,行与行之间是什么?什么都没有,是空白,你在空白处阅读,能够读出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就叫文本细读”。字词是意义表达的基本单位,就字词来说,它有着庞大的意义家族,从原始意义到延伸意义,这之间的矛盾的缘由就是语境的不同,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蕴。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乐园”这一词,本意是“快乐的园地”,如果不结合语境来看,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乐园”是美好的、风景迷人的、好玩的场所,但是在这个语境中就会发现,鲁迅所描述的“乐园”却是一个“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我们不禁感叹和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荒芜的地方却被称为乐园呢”?原始意义和本语境中的意义出现矛盾了,从这里入手,就可以分析出来“乐园”在此语境中的言外之意:虽然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但是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小时候在这个园子里做过很多有趣的事,这里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这就是在具体语境中从字里行间读出的言外之意。
  在文本解读中,字词上的障碍解决了,但有一个难点就是对文本感情基调的感悟与理解,有些文本解读专家提出“作者死了,文本活着”,只有文本语言没有作者和背景。我们不能说文本语言不重要,但是有些文本是反映时代特色的以及有作者情感取向的,有些隐晦的情感脱离了作者和背景,只从字词上是把握不准的。如“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果抛开作者海子和他的一些背景性了解,读完这篇文本后的心情极有可能是比较愉快的,因为字词中没有哪个不是积极向上阳光的,这样的话对这首诗感情的把握就完全偏离了,学生体会不到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作为最后的祭奠的心情,只有通过不断地抛出海子的背景来慢慢引导学生的情感变化,引起对生命的思考。背景性知识对文本情感有显著影响的还有鲁迅的作品以及跟我们具有时代距离的一些作品,脱离了作者和背景,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或生命体验是很难去定位一篇文本的。
  总之,文本的解读离不开对字词的细读,在“直面文本”的理念下,文本细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文本是作者感情和思想的表现,文本离开了感情便是不鲜活的,所以文本解读也离不开背景性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徐亚.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中国校外教育,2010.
  [2] 周朝阳.文本细读,催生教学智慧-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思考.科研纵横,2010.
  收稿日期:2013-08-13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都感到抽象,有什么方法改变这种现象?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本人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玩”中学习物理知识,效果非常好,而且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也变得轻松多了。如何把物理知识的传授寓意于学生“玩”的过程中,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趣味;游戏;动画;比赛;讨论;学习物理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
期刊
【摘 要】在严格执行“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一系列规定之后,对“学优生”来讲,是给了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却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显得无所适从。老师上课的节奏加快了,作业量减少了,不能利用其它课给自己开小灶了……种种措施,使他们感到既开心,又担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帮助;“学困生”  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如何在减负的同时关心“学困生”,帮助他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要讲究艺术。教师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所提的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迪思维,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各个具体目标。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所以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标:为引出新课、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
期刊
语文教学活动是认知活动,同时也受人的情感因素的调节,真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语文教学过程总是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脱离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有机渗透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现,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是衡量语文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毫无疑义地构成了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人们喻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紧扣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做好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及提高。作文占了语文的重要比例,它是听说读写的高度结合。考场作文是学生即时生成的体现,而我们的大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当今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课堂实验的教学,为了省时间、省事甚至用讲实验来代替做实验这些现象的存在的背景下,笔者从新课标高中物理课本的编排中实验的安排说明实验的重要性,又从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设计探索性实验三种教学实验中谈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关键词】物理实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建立,无一不以实验为基础,
期刊
体育教学既要学习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理论指导实践。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和会问。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练习保护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必须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跨度、坡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
期刊
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在这里可以总结为:淡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为主体;谈化纯粹的知识教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突出。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1. 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来说  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期刊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1. 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1)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
期刊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评价向完整的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1. 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