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擂台”重互动 倾听表达共提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r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是统编教材三年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这一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把故事讲得吸引人、认真倾听。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趣味故事擂台赛”的形式,安排“争当小评委—怎样才是‘故事王’—小组擂台赛—班级擂台赛”几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倾听;表达;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10-02
  一、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有六个普通单元,主题分别是“可爱的生灵”“寓言”“观察与发现”“多彩的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还有两个特殊单元,分别为“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华传统文化”和“习作单元:想象”。
  本次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属于第八单元,在学习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等有趣的故事后安排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活动。主题要求是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旨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对本组课文的拓展和延伸。
  统编教材强调听说读写并重,非常重视表达交际。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在教学中把它提升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同等的高度。这体现出编者对口语交际的重视,认识到了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公民素养中的重要性。
  统编教材 “学什么”一目了然,教学导向功能十分显著。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在单元导读中就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2.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在单元内容编排上,它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落实相关的训练。因此,虽然新教材的口语教学看似少了,但实际上并不少,而是分散了,在综合性学习中有安排、在阅读教学中也有体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要求引导学生借助填写表格复述故事,《漏》一课要求学生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这次的《趣味故事会》则在这一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体现出单元教学前接后连、能力提升、循序渐进的特点。整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对口语交际的设计改变了以前教材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不明、要求不清的局面,以“便签条”的形式告诉师生本次交际活动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因此,从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次《趣味故事会》的教学核心目标包括以下两点。一是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二是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它从“表达”与“倾听”两个方面提出能力要求,一改往日过于重视表达、忽视倾听和应对的交际课,给了我们更多的新训练点,真正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案例
  为落实“听”与“说”这两大目标要求,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设计围绕“故事擂台赛”的课堂教学情境开展活动。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始终能激起学生最大兴趣且不断向知识领域探索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学习活动中。
  课前,让学生整理和回忆自己读过的有趣的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能在头脑中再现故事情节。
  课堂伊始,教师先与学生聊起本单元的四个有趣的小故事,激发起学生听故事和讲故事的兴趣,问他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只说故事名),随后揭示此次口语交际主题——“趣味故事擂台赛”,宣布人人可参赛、人人担当评委,切实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一)第一个环节——争当“小评委”
  课上,组织学生讨论:“故事大赛马上就要开幕啦。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故事擂台赛的小评委呢?”在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出作为“故事擂台赛”评审团的要求:“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发表自己的评审意见,说一说故事哪里最有趣,以便评委主席——老师最终裁定。”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基础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七嘴八舌展开讨论,既联系了生活中对大赛评委的认知,又结合“故事擂台赛”的要求,总结“听故事”的要求:认真听,明大意,评趣味。
  (二)第二环节——怎样才是“故事王”
  这个环节既是对讲故事的指导,也是对上一环节“做好小评委”的操练。教师播放“小小故事王”的讲故事视频,请小评委们来评审,开展“听故事”的训练。这样,听的过程成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他们不但要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想,同时对讲故事人表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听后,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有趣在哪里。接着,投票表决:“这样的选手参赛能不能评上‘故事王’呢?”对具备“评审”眼光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评审资格”的肯定;对个别“挑刺”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让他们说说对讲故事的选手还有哪些建议。最后,讨论制定出“故事王”的評选标准:“1.自然大方,表达流畅;2.故事完整,内容有趣;3.讲述生动,语气、表情有变化,动作恰当。”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做小评委让学生乐在其中,不受拘束地想表达、想说话,也让他们对照自身,收获了“讲故事”的秘诀。
  (三)第三环节——小组擂台赛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为一些害羞不敢当众表达的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比赛,每人说说自己的趣味故事。其次,按照“故事王”的评价标准推选出一个优秀选手参与班级擂台赛,其余同伴担当评审,发挥团队精神,为锻炼、精选小组“王牌”选手出谋划策。例如,语气、表情的把握,加入恰当的动作等。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参与小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这样,无论是“讲”是“评”,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表达的机会,都有表达与倾听的实践。在宽松、民主、愉悦的交际环境中,沉默寡言的学生产生倾诉的需要,能说会道的学生更变得侃侃而谈。   (四)第四环节——班级擂台赛
  小组活动后的班级展示,由小组优胜者参加,其他同学担当评审,再次按照“故事王”的评选标准进行投票打分,小评委针对“故事内容”和“趣在哪里”进行观点陈述,教师还可以引导“评审”与“选手”互动,互相交流评价意见和收获。最后,颁发“故事王”和“金牌评审”证书,为此次口语交际活动画下圆满的句号。
  三、教学反思
  主体性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不断地创造新的自我。
  (一)创设交际的氛围,引导自然浸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述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真实的交际氛围能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教师进行慎重的考虑和妥当的安排。如,导入口语交际课时,不宜出现“口语交际”之类的专有名词。“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诸如此类的导入语,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影响学生步入自然的交际状态。在紧张的情绪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迟钝,害怕表达,交际的情感也不易被诱发,积极性也会降低。因此,这节口语交际课创设的“故事擂台赛”中“选手”与“评审”互动交际的场景,利于学生自然地进入交际氛围中。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被调动出来,一个个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进一步进行体验。
  (二)选择内容与时机,激发表达欲望
  作为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一年级的学生在课上很会说,表现积极,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表达热情却逐渐在消逝,这是为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愉悦,他的“话匣子”也会自然打开。按生活经验来说,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學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把握恰当的时机。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设置擂台赛场景,让三年级的学生参与这项有一定挑战的活动,引导学生扮演“选手”与“评审”的角色,他们的热情更高,在活动中学习交际,学习倾听与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专心的聆听者,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达。比如,第二个环节观看“小小故事王”的讲故事视频后,请小评委们来评审,并表决:“这样的选手参赛能不能评上‘故事王’?”对明明说得很好却特意“挑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如果说得有理,就要及时采纳;如果故意捣乱,就要指出作为“评审”要关注选手,争当“金牌评审”。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少批评、打击。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始终置身于愉悦的氛围中。捕捉好时机,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
  (三)引领倾听与表达,加强训练运用
  课上,教师让学生讨论如何做好“故事擂台赛”评委,唤起了学生对生活中“评委”的认知,让他们自由表达,形成“听”的规范。随后,让学生看视频尝试评价讲故事,用刚学到的担任评审的要领来进行操练。后面的“小组赛”“班级赛”,学生都按照这样的要领进行听、说实践。而讲故事的秘诀也让学生从视频中自己发现,并自觉地对照自身进行审视,在“小组赛”和“班级赛”中进行多次尝试与运用。尤其是在团队合作打造小组“王牌选手”时,学生的积极性更是被调动起来,胆怯的心理慢慢消失,不善表达的学生也在组内互动着。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被点燃。如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
  (四)实践延伸至生活,促进能力提升
  学到的知识需要在生活中运用。口语交际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将课堂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将口语交际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实践,这才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将“讲故事”的活动延伸到家庭、社区,以不断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水平。
  综上所述,在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积极地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搭起故事擂台引导学生进行讲、评互动,使学生的倾听、表达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要着力促进学生語言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围绕这一问题,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思考: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线索;含英咀华,欣赏课文语言,实施审美熏陶;读中怡情,借助激情诵读,引发情感共鸣;拓展运用,模仿课文表达,推动思维创新。  [关键词]阅读教学;感知;欣赏;怡情;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 [
[摘 要]作为语文教学需要思考紧扣教材文本的课堂教学之相关问题,教学《爱之链》,让爱和温馨自由流淌于教学课堂,是教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  [关键词]爱和温馨;自由流淌;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7-01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形成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框,形成与教材相关的课堂教学的特色,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
[摘 要]语文教学中,针对如何教好状物类课文这一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着眼于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欣赏感悟的能力;着眼于文本思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着眼于文本结构,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状物类课文;文本资源;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61-01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一些名家的
[摘 要]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阅读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见体裁,旨在通过简短的故事阐述深刻的寓意。寓言教学中,对寓意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引领学生揭示寓意、内化寓意、深化寓意,能够历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寓言教学;思维品质;发展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围绕着专题进行编排的,每组课文既各显风格与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有机的整体。这种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从全局着手,实行了“单元整组”教学策略,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主流教
[摘 要]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学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他们快乐童年中的“苦差”。究其根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没有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没有努力让教材中的习作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没能激发学生倾诉的需求,使他们能写、会写、爱写。“创意体验”作文教学从学生作文的思维规律、行为规律出发,目的是解决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无话可说、假话连篇等问题。它强调要以教材为本、体验
[摘 要]要形成小学作文教学中清晰而精准的目标,就必须研究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面、线和点。作文教学的面、线、点目标,都可以通过与之相符的三类表格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使我们清楚明白习作教学的学段要点,每册教材的习作类型、要求、注意点以及每篇课文适切的读写结合点。这样,建构了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有利于教师作文教学指导的系统开展,有利于学生作文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切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重要环节,而讲评课堂应该如何把握学生习作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习作、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水平呢?关键是做到赏评融合。“赏”,就是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鉴赏,主动交换写作意见;“评”就是要对习作内容进行评价,发现习作的亮点和不足。赏评融合,就是要从互赏互评中,习得评改习作的方法,聚焦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自改、互改,不断完善习作,提高习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高
本课设计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原则,立足整体,注重感悟,以读为主线来推进教学,以简化教学头绪,突出教学重点,力求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的设计理念.  【总体设想】  一、紧扣主旨,鼓励质疑,拉开读的序幕  这篇课文主旨鲜明,沃克医生赞美刘伯承将军为“军神”那段话是全文的关键句。课伊始,让学生找、读关键句,而后,师生共同梳理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
[摘 要]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模式,是不同的教师基于同一课题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结构的一个过程。教师两次进行《螳螂捕蝉》教学,和自己同课异构,找准目标,在古今对照中玩味表达之妙;巧借导图,在“故事套”中还原主体思维;基于语用,在“时空穿越”中引领学生习得了巧劝智慧。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比较;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