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今天,学习情境的创设显得非常重要,它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好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和内在需求,是探究性学习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化学教师创设的化学问题探究情境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化学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出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真实新颖的探究情境,开阔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将课改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1 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变化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例如在讲氛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演示2组实验:①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②氯气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通过2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2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将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从错误、片面、肤浅的认识到正确、全面、本质的认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条主线离不开师生之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目的明确、价值率高的问题,通过找出教材内容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来构建问题情境,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训练,让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找反思,逐渐产生顿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正如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讲解盐类的水解这一节时,先要复习上一节水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知道由于酸或碱电离出的H+或OH-,增大了溶液H+或OH-的浓度,从而抑制了水的电离,降低水的电离程度。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呢?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学生很容易联系到要降低H+或OH-的浓度,根据原有的知识会联想到降温,但随后发现这种方法虽然可降低H+或OH-的浓度,但不满足平衡正向移动的要求!又联想到在溶液中加入能结合H+或OH-的微粒,若结合后得到的微粒不容易电离,就可以满足要求,于是想到了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但又不是十分确定。这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想要通过做实验来进行验证。
3 运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创设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更多问题。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日常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一系列来源于生活的问题,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已有经验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矛盾,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向大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锈?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经验,这一提问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疑问的浪花,引导学生去探索Fe2+和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史和化学故事也是创设探究情境的重要资源。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回顾化学家们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述《苯》这一节中,苯分子的结构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理解上的难点。讲述时,可结合苯的发现、苯的分子式确定(C6H6)以及苯的环状结构的建立过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苯的分子式里,氢原子远远没有达到饱和,明显不具备前几节所学的几类烃的结构特点。这时就提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山于受到梦的启示,建立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教师讲述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单双键交替结合而形成环状结构。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其它事实很好地理解苯分子中碳氢键与碳碳键的等价性(如:苯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相邻碳上的两个氢被两个氯取代只有一种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又体验了科学发展的历程。
5 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5.1 创设问题与解决问题是一对矛盾,“无疑处需教有疑,有疑处却教无疑”,是关于创设问题的辩证处理要诀。
5.2 要精心设计好问题,使问题具有令人信疑参半的迷惑性和十分浓厚的吸引力,让学生一见到问题,便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5.3 创设问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并非要处处设问,一堂课若尽是问题,必然穷于应付,有可能冲淡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问题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设化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一定还会产生许多新的方法。各种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1 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变化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例如在讲氛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演示2组实验:①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②氯气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通过2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2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将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从错误、片面、肤浅的认识到正确、全面、本质的认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条主线离不开师生之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目的明确、价值率高的问题,通过找出教材内容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来构建问题情境,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训练,让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找反思,逐渐产生顿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正如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讲解盐类的水解这一节时,先要复习上一节水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知道由于酸或碱电离出的H+或OH-,增大了溶液H+或OH-的浓度,从而抑制了水的电离,降低水的电离程度。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呢?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学生很容易联系到要降低H+或OH-的浓度,根据原有的知识会联想到降温,但随后发现这种方法虽然可降低H+或OH-的浓度,但不满足平衡正向移动的要求!又联想到在溶液中加入能结合H+或OH-的微粒,若结合后得到的微粒不容易电离,就可以满足要求,于是想到了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但又不是十分确定。这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想要通过做实验来进行验证。
3 运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创设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更多问题。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日常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一系列来源于生活的问题,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已有经验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矛盾,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向大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锈?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经验,这一提问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疑问的浪花,引导学生去探索Fe2+和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史和化学故事也是创设探究情境的重要资源。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回顾化学家们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述《苯》这一节中,苯分子的结构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理解上的难点。讲述时,可结合苯的发现、苯的分子式确定(C6H6)以及苯的环状结构的建立过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苯的分子式里,氢原子远远没有达到饱和,明显不具备前几节所学的几类烃的结构特点。这时就提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山于受到梦的启示,建立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教师讲述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单双键交替结合而形成环状结构。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其它事实很好地理解苯分子中碳氢键与碳碳键的等价性(如:苯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相邻碳上的两个氢被两个氯取代只有一种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又体验了科学发展的历程。
5 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5.1 创设问题与解决问题是一对矛盾,“无疑处需教有疑,有疑处却教无疑”,是关于创设问题的辩证处理要诀。
5.2 要精心设计好问题,使问题具有令人信疑参半的迷惑性和十分浓厚的吸引力,让学生一见到问题,便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5.3 创设问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并非要处处设问,一堂课若尽是问题,必然穷于应付,有可能冲淡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问题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设化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一定还会产生许多新的方法。各种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