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冲刺制胜策略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冲刺对于每一个考生与教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如何引领学生高效复习,取得理想成绩,以下几个环节必不可少。
  
  一归纳
  
  重在知识体系的归纳、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归纳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归纳等。
  首先是对每个知识结构及知识点中的重点要深刻理解,难点要专项突破,并要理清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使各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加大思维训练力度,促进综合能力提高,进一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1.归纳高考综合题解题思路与方法(如图示)
  
  2.空间定位的方法
  经纬网定位、轮廓定位、特征定位、信息定位、景观定位等。
  3.答题技巧归纳
  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判断要准,胆子要大;
  先易后难,敢于放弃;
  先熟后生,合理用时;
  书写规范,既对又全。
  4.学法指导
  规范就是分数。掌握知识要规范,课堂回答问题要规范,主观题答题要规范,语言表述要规范,书写要规范,卷面结构要规范等。
  
  二分析
  
  高考冲刺阶段,学生往往越学越糊涂,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问题十分重要。
  1.分析问答题所属的类型(宏观)
  按回答方式分类:论述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比较题、评价题(主要是填空形式)。
  按答题内容分类:成因类、措施类、效益类、意义类、区位类等。
  2.分析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宏观)
  成因类——自然、人为,需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和“人地关系”去把握。
  措施类——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效益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意义类——经济意义、生态意义、政治意义、战略意义。
  区位类——区位分析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去思考。
  3.建立问答题的答题总框架(微观)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示例:
  
  三结合
  
  1.图文结合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因此,复习地理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并能进行图文转换。
  2.学思结合
  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疑难中积极思维、增长智慧,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
  3.学用结合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单纯的理论学习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但一旦与实践结合,灰色的理论就会变得鲜活。
  
  四个度
  
  处理好复习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角度等四个方面。
  到了高考冲刺阶段,需要降低难度、控制深度、拓展广度、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新高考各科测试的难度呈下降的趋势,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求偏、求难、求怪”的状况。所以,复习时要控制难度。对于知识点的挖掘也不宜太深,通常往下一至两个层次即可。如果把教材知识点所有隐性知识都挖掘出来,就会增加学生负担。相反,要采取种种措施,扩大学生知识面,特别是社会热点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是新高考的导向功能,也促使中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其他文献
中小学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一直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特别是2008年5月我国汶川大地震以来,包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在内的校园安全问题得到普遍重视。国家有关方面做出积极响应,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的教育。为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在校安全情况,本文以佳木斯市为例,展开了其城区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的抽样调查。通过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实地调查与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存在问
古人云: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地理作为一门以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的学科,在新课程素质教育深入的今天,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性,使得地理学科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一门重要学科。    一、关注学生言行,树立德育榜样    案例1:在讲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时,笔者让学生结合家乡变化说说外来人口对家乡的影响,许多学生提到了可以促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本科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野外工作能力和提高学生地理野外技能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校各地学相关院系均开设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课程。然而,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加之实习前学生对实习过程缺少全面细致的了解,对实习地相关资料掌握得不够充分,实习过程中教师少、学生多的矛盾突出,实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受经费、课时等因素的限制,有很多重要的地理景观和现象
一、选择题    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2008年8月24日20时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在团结、欢乐、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庆祝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1~3题。  1.闭幕式开始时:  A.全球日期正好处于同一天  B.太阳直射点位于180°经线上  C.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中海沿岸天气炎热干燥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接近:  A
1978年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下签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1979年  ●7月15日,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取得经验后再在汕头、厦门设置。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1982年  ●9月1日~11日,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会议首次提出“
一、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互动    有人认为教学活动的本意在于创造幸福感,是一个师生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是合理需要被尊重、激发和引导的过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乐趣、激情和活力,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的成就动机和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此以往,师生都缺乏良好的自我认同感、自我满足感,缺乏好奇心和动机。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效益可想而知,同样也违背了
现在的高考侧重考查学生是否会思考、会分析,重过程、重运用。因此,复习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甚为必要。     一、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的关系    高考备考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发展地理思想、熟练掌握地理方法的教学过程。复习时只重视重复讲授基础知识,而不注重渗透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
一、解决问题为手段,巩固知识为目标    “着眼基础,立足课本”是最基本的复习方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顾知识”这种最传统的模式来实现。例如,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课本P4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针对这段材料可以提出许多问题。  【问题1】这段材料显示了什么信息?(农业区位,农业区位的变化等)  
1994年,《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美国地理教育史上纲领性文件的诞生。此次标准的制定基于地方分权背景下标准本位的地理课程改革,反映了地理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开现代地理课程发展之先河,其影响波及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等教育强国,为其课程发展提供了范本,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因材施教——加快校本课程研发    由于美国政治上实行分权而治,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联邦与州的双重管
德国莱茵河素以清澈闻名,莱茵河畔,一直以来,大大小小的企业不少于3000家,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会是少量的,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那么清澈呢?  原来,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以德国最大的内陆港杜伊斯堡市里的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合建了一家污水处理厂,三家企业共占67%的股份,政府占33%的股份,污水处理厂由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