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磨”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课堂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inf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德育已从单一的思想品德教育转型成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多维体系。为丰富德育内涵、拓宽德育实施途径,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学科育人”作为德育的主要实施渠道。学科德育是指將道德教育融到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达成知情意行的结合,帮助学科教学达成德育和智育的双重功能。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教学不应囿于工具思维,而应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和教化功能,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人文精神,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所在学校借助苏州七校组建而成的“学科德育七色花联盟”平台,以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为契机,开展跨学科合作教研,探索学科德育的有效实践模式。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音频的获取与加工》一课的打磨过程为例,谈谈如何实践跨学科资源融合,彰显课堂的德育价值,引导学生在人文情境的濡染下,润德启智,内化践行,实现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的统整。
  ● 一磨:设计以人为本的学科德育情境活动
  学科的德育点与知识点不同,它是内隐的,是学习者由内自然生发的。程式化的德育点挖掘,模式化地、刻意地加以灌输,趋于说教,无疑黯淡了德育的激情,窄化了德育视野。德育应该是无痕的,讲究的是承认人、尊重人、关怀人。最有效的达成方式是将学习置于“以人为本”的德育情境中,从真实的生活体验中,产生情感的共振,生发出对自我感受的反思和认知变化的总结。
  1.起初设计,援引示例
  《音频的获取与加工》一课,起初的设计引用教材示例,以课文《济南的冬天》的录音片段作为编辑的素材,关注降噪、混音、声音连接等技术难点的突破,学生们记住了操作步骤,但兴趣与创造性激发寥寥,最终的作品千篇一律,属于对知识的浅层识记,未能推动情感、认知的双向发展。
  2.再次设计,自选素材
  本课寻求改变的再设计从素材的获取方式上突破。鼓励学生从兴趣点出发,自选声音素材进行编辑,可以现场录制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照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点评环节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引导。从课堂生成来看,氛围确实活了起来,学生完成的作品也百花齐放,但其中出现了网络段子式的恶搞,教师不得已又回到了板着脸孔说理的教育层面。
  3.最终设计,融入情境
  课程的引入环节,通过电影《寻梦环游记》驱动真情,营造思亲氛围,与音频录制、制作内容进行巧妙衔接。学生在电影主题曲《请记住我》的温情旋律中,轻声诉说心声,用声音记录下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传承清明记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文明祭扫”新风尚,践行了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情境设计从只重技术达成的“有境无情”到缺乏引导致“情境不显”,再到最终确立清明记忆的主题,挖掘思亲、祭祖的传统文化内涵,以牵动民族情感,真正实现了“情境交融”。正是因为寓情于人本的情境中,寓情于真切的感受与体验中,故无需教师赘述,学生即能以自我的视角去习得技能与濡染情感。
  ● 二磨:发掘多样化的跨学科育人资源
  单一学科固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大教育观下,应发掘多元化的跨学科育人资源,架构起多维知识体系,助推学习者道德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信息技术学科关注技术的运用与计算思维的凝练,人文学科关注文化的传承与道德的认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尝试把两者深度融合,将人文教育化作信息技术课堂教育之魂,在信息技术的课堂里沉淀出人文涵养、家国情怀。
  1.诗词中激活记忆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民俗特色和文化精神。笔者以“品读古诗词,了解清明风俗”作为课前热身,让学生在诗词中找一找浸润在古诗词里的清明习俗:“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踏青、插柳、寒食、祭祖等民俗活动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跃然眼前,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收获了文化自信,激活了清明记忆。
  2.影音中留存深情
  电影、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能让情境的渲染更为立体饱满。《寻梦环游记》中的小男孩米格用歌声唤醒了曾祖母对父亲的记忆,学生在深受感动之时,体会到记忆载体的多样性,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学科中声音编辑软件GOLDWAVE的使用方法,将自己用心写下的饱含深情的文字,转为声音的记录,搭配电影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深情的语句展现了文字之美,动情地讲述体现了语言之美,音乐的渲染烘托了艺术之美,心声的留存呈现了技术之美,思念的情深感染了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温情融化了技术课堂的枯燥与冰冷,也让清明的记忆有了个性化的表达。
  3.感动后启迪智慧
  缅怀先祖的目的在于不忘本源、尊老孝亲,更在于慎终追远、把握当下。课程尾声围绕“活着的意义”进行思辨式讨论,加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观引领,旨在让学生从悲伤的情绪中抽离出来,燃起活在当下的斗志,升华重视亲情、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实现对清明记忆的最好传承。
  没有人文的技术,是傲慢;没有技术的人文,是滥情。发掘育人资源,从原有人文印记出发,“唤醒人文记忆”到艺术感染下“适引技术支架”,再回到技术支撑的意义,让学生“思辨人文真谛”,形成普世的价值观。整个发掘的过程,从学生的德育点到学科知识点,再由学科知识点回归德育点,让技术不至于迷茫,让德育不至于空泛。
  ● 三磨:生成开放、多元的课堂互动模式
  1.在线调研,开启师生交流
  课前,笔者基于问卷星系统进行学情调研,开启师生间的第一次对话。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及项目式学习经历,对清明节的传统民俗、诗文了解不多,有很多想和逝去亲人倾诉的话,关于留存记忆的技术与方法有很多奇思妙想。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方能营造有“温度”的信息课堂:琢磨选用什么样的素材吸引学生(影片、诗文、音乐),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激励学生(微课学习、心语展示、线上互评),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情感、价值判断(师生讨论、争辩)。让每位学生创造并体验“留存记忆、解读记忆”的心路历程,运用技术表达情感,创作出有生命温度的作品。   2.项目学习,激励生生互动
  “留念心声”这个任务融合了多学科的学习目标,其本身是多元且开放的。本課将其以项目的形式交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分工与合作,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在规划作品—录音—声音的修饰—声音的连接—混音—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每个技术的难点都有多元的学习资源支撑(微视频、知识手册、规划流程单),学生成为项目学习的主导者和决策者,不自觉地倾听、尊重、包容、修正,建构起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共同体,协同完成心语撰写、录音、声音的编辑与合成、课堂展示与现场评价。开放式的项目任务预留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心声的凝练、配乐的选择、作品的编排与展示助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多元的生生互动,弱化了学生对学习的阻抗,习得专业知识以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对学科学习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在心语作品的展示、鉴赏、评价过程中,道德情感不断地受到滋养并产生共鸣,在互动交融中被反复强化,逐步稳固,形成学生自己的正向价值观与心理品质。
  3.交流总结,内化道德养成
  常规课的总结以知识点的梳理居多,本课的设计特意将德育总结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延伸。智慧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找准学生的“思维活跃区”,与学生在开放、多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深度对话,为学生的思考增添动力、指明方向,让教育变得更加精彩。
  师:记忆的载体可以是一段声音、一张照片、一辑视频、一篇文字、一种味道……现在,如果只有一句话的时间,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生:奶奶,每次想起和你的诀别,总是悲从心起。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你待我的好,你在天国过得如何?若能回到我身边,该有多好?
  ……
  师生对话若至此收尾,即便先前情绪积淀充分,学生的情感体验仍停留在思亲层面。此时教师层层诱导,于关键处追问,为旧识和新知搭桥。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触动“道德神经”,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表达观点,自发地关注生活、反思超越。
  师:同学们,记得曾曾祖父送别米格时的话吗?“我爱你们!我把祝福送给你,没有任何条件!”想一想,如果逝去的亲人能以某种方式回到你身边,那么他会对你说什么呢?
  生:孩子,直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挂念的仍是你。活了那么多年,该做的,想做的,都已做过,即便例外,也早已放下。只希望你平安、顺遂,做一个积极阳光的人,好好生活!
  ……
  师:是的,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这是一种情结。爱我们的亲人一定不希望我们一直沉湎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痛苦中,他们期盼的是我们能燃起“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斗志,满怀热情地拥抱生活,“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燃烧起家国情怀,这是我们对清明记忆的最好传承。
  课堂开放、多元的互动模式需要“技术加持,调研学习支架”,才能找到适宜的、可激励可体验的互动资源,需要“项目组建,形成学习方案”,才能构建项目为纽带的重合作、重自觉的互动情境,“对话碰撞,推动学习延伸”,才能增添更明晰、更持续的互动效度。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均须源自内心。学科的德育点和知识点是相辅相成的,德育点助推知识点,知识点承载德育点。本课设计从主题情境交融、跨学科资源整合、课堂互动模式的构建入手,追求学科德育的主动性和艺术性,追求教育效果的自然生发,在培育学科素养的同时提升品德,将“知、情、意、行”的提升落到实处,彰显课堂全面育人的价值。
其他文献
奶水少和妈妈吃的东西有关吗?有帮助下奶的食物或药物吗?  奶水的多少与乳汁平衡的原理有关。宝宝吸吮越多,刺激妈妈的中枢神经系统分泌更多激素促进乳汁合成。因此,乳汁被孩子吃得越多,乳汁产生也越多。除非妈妈存在极度营养不良的状况,对坚持正常饮食的健康妈妈而言,并不会因为妈妈多吃一些或者少吃一些,就使奶水变多或者变少。  临床上,有些药物可以帮助增加分泌乳汁,但是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医嘱。  纯母乳
放环(指宫内放节育器,节育器俗称“避孕环”)是我国育龄女性最常采用的节育措施之一。实践证明,放环是一种放取简便、安全有效、不影响性生活的避孕方法。那么,在放环后要注意什么呢?  1.适当休息 刚放环后的头几天,子宫颈口比较松弛,宫内环稳定性差,容易脱落,故放环后要休息2~3天(必要时卧床休息),尽量少外出行走,一周内不宜干重体力劳动及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同时,如厕时间不要过长,尤其大便时尽量避免过
失眠与睡眠障碍并不相同,失眠是一种已经形成习惯的不良睡眠疾病,睡眠障碍并不属于疾病范畴,而仅仅是短暂的睡眠不足的表现。但是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可以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睡眠障碍有多种表现,如它是一种偶然出现的现象,而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如入睡困难,很多人总是要超过一个小时才能入睡。这种情況大多与个人的不良情绪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睡前焦虑、情绪抑郁,饭前吃东西和喝浓茶也会导致入睡困难。  如
我们知道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食品也有一定的调理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日常生活中巧用生姜、大枣,常常能起到良好的保健功效。  生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烹调作料之一,生姜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  生姜功效  1.暖胃  生姜对胃寒、胃痛的调理有特效。但应用中医中药调理,再搭配生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姜乌贼骨茶  原料:生姜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橘子呢?柑橘类水果——包括柠檬、橙子、葡萄柚、柚子、橘子和金橘等都是抗氧化剂、维生素、膳食纤维、钾等营养素的极佳来源。  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的发言人Vandana Sheth说:“研究表明,柑橘类水果所含的营养物质可以保护我们免受包括癌症和心脏病在内的慢性疾病的侵袭,并有助于促进大脑健康,降低患肾结石的风险。”据美国《预防》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研究证
81岁的国医大师韦贵康是著名骨伤科专家,韦老手法精准,治愈的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包括许多著名体育运动员。  我们都知道,伤筋动骨一百天,但凡稍微严重一点的骨伤,至少3个月才可恢复。但是,韦老只用了1个月,就把著名举重运动员丘乐的骨伤治好了。那么,韦老是怎么做到的呢?  手法治疗  手是韦老的第二双眼睛,经验丰富的韦老,往往不需要借助仪器诊断,只要用手在患者身上一摸一按,基本能对病情做出判断,并可
近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常吃巧克力能软化血管,降低患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研究人员让受试者平躺着吃巧克力,同时测量他们大脑中最大血管的血流速度。结果发现,巧克力对影响血管的二氧化碳水平有一定作用,可加快血液流动、增强脑细胞功能。  研究主要负责人马修·沃尔特斯表示,巧克力中含有的可可黄烷醇是一种抗氧化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减少心血管病与老年记忆力减退的风险。特别是黑巧
性爱在带来快感的同时,也会让人觉得疲惫甚至肌肉酸痛。印度性学家迈克尔·克里奇指出,性爱后适当地拉伸脊背,有助于男性减少疲劳感。  专家指出,性生活时,男性从性兴奋期到高潮期,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全身血管扩张、排汗增加等生理现象。这些生理活动必然会加速体力消耗,增强代谢,加之射精后,控制排出精液的脑脊髓反射神经马上松弛下来,所以男性性生活后常有疲劳感。  因此,性爱后男性需要适当
有朋友问:我觉得年纪越大,在性爱中就越难以进入状态。这种情况是否很普遍?  的确如此,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40岁以后急剧上升,但是如果得到足够的性刺激,并且其伴侣具有足够吸引力,情况会好得多。  在性爱中难以进入状态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  对婚姻中性爱的厌倦  一方面,单调和乏味的性活动显然会丧失往日的魅力,造成性兴趣丧失,这是中老年人在性爱中难以进入状态的常见因素。另一方面,女性对
在别人看来,谭女士和爱人老宋是让人羡慕的一对,家庭幸福,子女孝顺,而且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其实,回到家里,他们经常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老两口甚至还有离婚的念头。为这事,不但儿子儿媳不理解,就连邻居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老两口矛盾不断呢?最终,还是谭女士说出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有件事已经困扰了谭女士几十年,那就是和老宋在性生活上总是无法和谐。  年轻时,谭女士是中学教师,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