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从1999年开办以来,至今已举行了11届,2010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意设计与产业资源之间的无缝对接,推广“设计联系产业、概念结合成衣”的设计理念,更好实现面料设计与终端市场之间的价值互补,再次与绍兴纺织产业基地联手,在大赛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设计与产业紧密结合
2010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日前在绍兴县柯桥圆满结束,来自国内外22位专家评委经过为期两天的评审,最终评定了面料和花样大赛的全部奖项,共有18件面料设计作品和30件花样设计作品获奖。本届大赛参赛作品之多,水平之高,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记者从评审现场了解到,参加面料分赛的共有来自350多家企业的3000块面料样品角逐各项大奖;花样设计的参赛作品也有1000多幅,从总体上来看,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历届以来最高的。参赛者既有面料生产企业和设计师,也有院校学生,展现了当前我国纺织行业设计能力和水平,明显看出经过前十届大赛的积极推动,目前全国纺织行业整体设计水平的大幅提升,纺织企业设计实力的普遍增强,行业优秀设计人才辈出。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以及相关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专家评委,与来自法国、意大利、荷兰纺织设计发达国家的专家评委纷纷表达了权威看法。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指出,本次大赛经过主办、协办、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经过纺织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各地设计师、选手的踊跃参赛,收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大赛使设计与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许多优秀的面料设计产品和花样设计作品崭露头角,既是住届大赛成果的积累又是大赛主导理念的延续。走过11个年头的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不断为中国纺织产业探索着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成长动力,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通过大赛让全行业都认识到中国纺织行业今后要以创新和创意为基础,中国纺织品牌应该是为服装品牌提供流行趋势,这也是本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之一。”对于与绍兴县政府合作共推设计大赛,李斌红认为,绍兴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聚集地,不但要在规模上占优势,而且还要在设计和创意方面走在前头。评审会不单纯是从设计作品中评选出符合流行趋势,符合市场需求的面料和设计,更希望通过大赛的平台为中国纺织产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把绍兴纺织的优势在全国甚至全球传递出去。
针对本次设计大赛的特点,李斌红指出,与往届赛事相比本届大赛的作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学生作品不再单纯强调表现技巧而更注重应用。首先色彩、风格与市场流行贴合更加紧密,其次更加方便的实现印染加工,这是本次大赛的可贵之处,也是赛前对院校学生的辅导工作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对于工艺性和流行性的重视是面料分赛的亮点之一。大赛更加注重新技术与设计的结合,使设计作品更加趋于完美,这也是各综合奖项的评判标准之一。
李斌红指出,从全球消费市场的未来趋势看,一定是大众快速消费为主导,中国恰恰是满足大众快速消费最好的市场供应者,对于中国纺织产品如何赢取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李斌红认为应该要具备几个要素。首先是价格要素,当价格不能满足大众快速消费时尚品牌的需求时,一切都将无从谈起;第二是流行性,要很好的把握流行趋势,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新意:第三就是品质与交货期,也就是短时间内能够又快又好的把产品供应给客户。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大赛评选的标准更加倾向于作品色彩构成要相对简单,染整的新技术与设计能够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称得上完美的作品更受评委推崇。
李斌红还指出,在创意把握方面,色彩应用是中国纺织整体比较薄弱的环节,一方面企业的研发人员大部分是受专业限制,系统的色彩培训比较少,应当体系化的学习色彩理论。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长期以订单加工为主,因此缺少主动的锻炼和培养色彩感觉,在加工订单的过程中自身的色彩素质得不到提升,导致产品设计中能力的欠缺。中国的技术创新可以很有勇气的去应对整个市场,但在设计创意上尤其是外贸型企业则显得相当被动。
提升未来竞争力
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接下来的五年甚至十年当中,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因此对于纺织企业的未来,李斌红建议企业能够有效的建立一个结构化的开发中心,从单纯的做某一个产品变成有序的、有计划的开发符合市场的系列化产品。首先从企业的组织结构上来看,应该更多的去关注整体的组织架构,进而获得持续的创新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品质管理能力;其次是流程性的结构,如何能够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构架中间形成一个符合市场采购需求的完整流程;第三是资源性结构,如何有效的进行外在资源和内在资源的结合。外在资源包括政府、行业中介机构、科研院校、供应商,内在资源是企业自身的研发、制造、推广、销售这些部门之间的有效的结合。目前各项生产要素价格都在提高,这是全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企业需要解决的不是怎样去控制那些简单要素的成本,而是去挖掘企业自身的资源潜力,就一定会超过简单控制不可控成本带来的效果。第四是企业赢取利润所仰仗的产品本身的结构性,这其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系列化的结构,紧密围绕终端市场(男装、女装、运动休闲装)。二是价位的结构,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基本货的比例,企业应该对产品销售结构有明确认识,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研发创新和创意设计。简单来讲,技术创新的代价是最大的,但是创意用好色彩、基本原料、基本组织结构,创新的成本就相对降低很多。李斌红认为,这四个结构如果做好的话,中国纺织企业的开发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目前中国纺织企业的常规产品卖不出价格,只能保证产能,这在行业内已经成为共识,所以企业对于创新的态度是积极的,对于流行趋势的态度是欢迎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企业缺乏为研发人员创造创新空间的意识。因此,李斌红呼吁纺织企业要为产品研发人员创造更多的了解市场、了解生活方式、了解服装品牌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中国纺织企业现在相对欠缺的是在整体色彩与造型上的创造力,真正的创意应该是把不同的工艺非常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昂贵的材料、复杂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李斌红指出,“天竹纤维应用奖”是本次大赛特别奖项,目的是通过大赛倡导天然、环保、健康的面料设计与消费理念,主要思路就是把天竺纤维用在毛纺、丝绸之中,用天竹的价格优势去替代真丝和羊毛这些昂贵的材料。比如此次参赛作品其中的一款织物设计,通过组织结构巧妙的避免了纤维材料的弱点,同时形成了市场订单,因此被评为一致认可。本次大赛中涌现出很多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产品,如超细旦化纤长丝体现最明显,另外棉与涤做的印花产品做到了与棉和丝绸几乎一样的手感,这也依赖于原料本身的细旦化。
在评审现场,多位来自品牌服装企业的评委认为很多面料在工艺处理、材料使用和创新性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花样分赛的评审,特别增加了面料生产企业的专家评委,此外鼎天纺织专门赞助了提花奖,充分体现了大赛主办方重视纺织企业与院校学生之间的衔接,契合了“设计联系产业”的大赛理念。大赛同样强调创意性,为此专门设立了创意奖,对于该奖项的评选李斌红主任表示,缺少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作品不是好的设计,既有想法又能把想法转化成采购,才是大赛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创意。
设计与产业紧密结合
2010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日前在绍兴县柯桥圆满结束,来自国内外22位专家评委经过为期两天的评审,最终评定了面料和花样大赛的全部奖项,共有18件面料设计作品和30件花样设计作品获奖。本届大赛参赛作品之多,水平之高,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记者从评审现场了解到,参加面料分赛的共有来自350多家企业的3000块面料样品角逐各项大奖;花样设计的参赛作品也有1000多幅,从总体上来看,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历届以来最高的。参赛者既有面料生产企业和设计师,也有院校学生,展现了当前我国纺织行业设计能力和水平,明显看出经过前十届大赛的积极推动,目前全国纺织行业整体设计水平的大幅提升,纺织企业设计实力的普遍增强,行业优秀设计人才辈出。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以及相关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专家评委,与来自法国、意大利、荷兰纺织设计发达国家的专家评委纷纷表达了权威看法。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指出,本次大赛经过主办、协办、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经过纺织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各地设计师、选手的踊跃参赛,收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大赛使设计与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许多优秀的面料设计产品和花样设计作品崭露头角,既是住届大赛成果的积累又是大赛主导理念的延续。走过11个年头的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不断为中国纺织产业探索着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成长动力,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通过大赛让全行业都认识到中国纺织行业今后要以创新和创意为基础,中国纺织品牌应该是为服装品牌提供流行趋势,这也是本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之一。”对于与绍兴县政府合作共推设计大赛,李斌红认为,绍兴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聚集地,不但要在规模上占优势,而且还要在设计和创意方面走在前头。评审会不单纯是从设计作品中评选出符合流行趋势,符合市场需求的面料和设计,更希望通过大赛的平台为中国纺织产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把绍兴纺织的优势在全国甚至全球传递出去。
针对本次设计大赛的特点,李斌红指出,与往届赛事相比本届大赛的作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学生作品不再单纯强调表现技巧而更注重应用。首先色彩、风格与市场流行贴合更加紧密,其次更加方便的实现印染加工,这是本次大赛的可贵之处,也是赛前对院校学生的辅导工作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对于工艺性和流行性的重视是面料分赛的亮点之一。大赛更加注重新技术与设计的结合,使设计作品更加趋于完美,这也是各综合奖项的评判标准之一。
李斌红指出,从全球消费市场的未来趋势看,一定是大众快速消费为主导,中国恰恰是满足大众快速消费最好的市场供应者,对于中国纺织产品如何赢取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李斌红认为应该要具备几个要素。首先是价格要素,当价格不能满足大众快速消费时尚品牌的需求时,一切都将无从谈起;第二是流行性,要很好的把握流行趋势,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新意:第三就是品质与交货期,也就是短时间内能够又快又好的把产品供应给客户。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大赛评选的标准更加倾向于作品色彩构成要相对简单,染整的新技术与设计能够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称得上完美的作品更受评委推崇。
李斌红还指出,在创意把握方面,色彩应用是中国纺织整体比较薄弱的环节,一方面企业的研发人员大部分是受专业限制,系统的色彩培训比较少,应当体系化的学习色彩理论。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长期以订单加工为主,因此缺少主动的锻炼和培养色彩感觉,在加工订单的过程中自身的色彩素质得不到提升,导致产品设计中能力的欠缺。中国的技术创新可以很有勇气的去应对整个市场,但在设计创意上尤其是外贸型企业则显得相当被动。
提升未来竞争力
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接下来的五年甚至十年当中,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因此对于纺织企业的未来,李斌红建议企业能够有效的建立一个结构化的开发中心,从单纯的做某一个产品变成有序的、有计划的开发符合市场的系列化产品。首先从企业的组织结构上来看,应该更多的去关注整体的组织架构,进而获得持续的创新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品质管理能力;其次是流程性的结构,如何能够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构架中间形成一个符合市场采购需求的完整流程;第三是资源性结构,如何有效的进行外在资源和内在资源的结合。外在资源包括政府、行业中介机构、科研院校、供应商,内在资源是企业自身的研发、制造、推广、销售这些部门之间的有效的结合。目前各项生产要素价格都在提高,这是全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企业需要解决的不是怎样去控制那些简单要素的成本,而是去挖掘企业自身的资源潜力,就一定会超过简单控制不可控成本带来的效果。第四是企业赢取利润所仰仗的产品本身的结构性,这其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系列化的结构,紧密围绕终端市场(男装、女装、运动休闲装)。二是价位的结构,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基本货的比例,企业应该对产品销售结构有明确认识,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研发创新和创意设计。简单来讲,技术创新的代价是最大的,但是创意用好色彩、基本原料、基本组织结构,创新的成本就相对降低很多。李斌红认为,这四个结构如果做好的话,中国纺织企业的开发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目前中国纺织企业的常规产品卖不出价格,只能保证产能,这在行业内已经成为共识,所以企业对于创新的态度是积极的,对于流行趋势的态度是欢迎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企业缺乏为研发人员创造创新空间的意识。因此,李斌红呼吁纺织企业要为产品研发人员创造更多的了解市场、了解生活方式、了解服装品牌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中国纺织企业现在相对欠缺的是在整体色彩与造型上的创造力,真正的创意应该是把不同的工艺非常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昂贵的材料、复杂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李斌红指出,“天竹纤维应用奖”是本次大赛特别奖项,目的是通过大赛倡导天然、环保、健康的面料设计与消费理念,主要思路就是把天竺纤维用在毛纺、丝绸之中,用天竹的价格优势去替代真丝和羊毛这些昂贵的材料。比如此次参赛作品其中的一款织物设计,通过组织结构巧妙的避免了纤维材料的弱点,同时形成了市场订单,因此被评为一致认可。本次大赛中涌现出很多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产品,如超细旦化纤长丝体现最明显,另外棉与涤做的印花产品做到了与棉和丝绸几乎一样的手感,这也依赖于原料本身的细旦化。
在评审现场,多位来自品牌服装企业的评委认为很多面料在工艺处理、材料使用和创新性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花样分赛的评审,特别增加了面料生产企业的专家评委,此外鼎天纺织专门赞助了提花奖,充分体现了大赛主办方重视纺织企业与院校学生之间的衔接,契合了“设计联系产业”的大赛理念。大赛同样强调创意性,为此专门设立了创意奖,对于该奖项的评选李斌红主任表示,缺少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作品不是好的设计,既有想法又能把想法转化成采购,才是大赛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