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脂成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血脂成分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识别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血脂指标.方法:入选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对照组,123例)和冠心病组(366例),进而依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轻度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30,177例)、重度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30,189例).检测各组患者的TC、TG、LDL-C、HDL-C、ApoA-1、ApoB等指标,计算non-HDL-C、TC/HDL-C、LDL-C/HDL-C、ApoB/ApoA-1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ApoA-1水平显著降低,而ApoB/ApoA-1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糖尿病、吸烟、ApoB/ApoA-1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吸烟、ApoB/ApoA-1是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1是冠心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独立保护因素.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poA-1与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之间呈负相关(分别r=-0.367,r=-0.341,均P<0.01),ApoB/ApoA-1与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之间呈正相关(分别r=0.371,r=0.350,均P<0.01).④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oB/ApoA-1、ApoA-1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重度病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相较其他血脂指标其预测价值较强.结论:相较于其他血脂指标,ApoA-1、ApoB/ApoA-1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最强.
其他文献
心房衰竭是指心房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本文从心房解剖、生理到心房衰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评估与潜在治疗靶点,对心房衰竭作一综述.“心房衰竭”作为一个独立临床疾病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深入研究与认识左心房功能障碍,进而寻找新的精准治疗靶点.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旨在通过一系列多模式、跨学科围手术期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模式,促进患者康复,已在多个外科领域取得显著成绩.鉴于心脏大血管外科的特殊性,ERAS在心脏大血管外科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心脏大血管外科开展ERAS是一大发展趋势,这一前沿理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LAAT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符合标准的NVAF患者696例,根据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LAATM组(88例)和无LAATM组(60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ib是否与NVAF患者LAATM具有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ib对于判断是否存在LAATM的效能.结果:与无LAATM组相比,LAATM组的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游离壁破裂的早期预警症状及有效的检查方法,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游离壁破裂的早期识别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于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CCU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游离壁破裂的患者56例,并同时随机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无左室游离壁破裂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及胸部CT的心包积液CT值来判断左室游离壁破裂的早期预警症状及最佳诊断指标.结果:左室游离壁破裂患者中Ⅰ型破裂共22例(39.3%),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6例(72.7%
目的:在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PAR)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上,探讨PAR消融改良术式联合低电压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63.1±8.6)岁,房颤持续时间(7.3±2.9)个月.用CARTO3三维左房建模,完成PAR消融术,术后服抗心律失常药物(AAD)3个月,术后6、12和24个月以Holter随访.结果:随访(26±7)个月,失访1例(2.9%).单次消融未服AAD时无房颤率在6个月为25/35例(71%),12个月为22/3
目的:对比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导管消融或者药物治疗下,节律控制的成功率以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依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将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分为A组(无器质性心脏病)和B组(有器质性心脏病).每组进一步细分药物治疗组(A1、B1组)和射频消融组(A2、B2组).分别比较各组心衰加重住院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A组和B组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LVEF的提升优于药物治疗组.A2和B2组因心衰加重住院率(1.1%∶8.7%,P=0.047)、LVEF[(19.9±9
目的:探讨GRACE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10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2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复流组(225例)和无复流组(44例).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无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GRACE评分、NLR及两者联合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
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目前被认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很多技术被发明应用于CTO的治疗.Stingray球囊辅助下正向夹层再入真腔技术目前是CTO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适时启动ADR、术中预防控制血肿有利于提高ADR成功率和手术效率.ADR的成功率和长期预后并不劣于正向和逆向技术.在适合的CTO患者和病变中尽早启动,术中注意血肿形成,规范操作能够提高ADR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微颗粒(microparticles,MPs)是细胞在应激或损伤条件下,从质膜脱落到胞外的微小膜性囊泡.不同细胞来源的MPs,除对炎症、凝血、肿瘤等有影响外,在冠心病中的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有利的方面,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并且MPs循环浓度及表面标志可区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故可作为区分疾病和判断损伤程度的标志.有弊的方面,MPs直接或间接参与内皮功能恶化、血栓形成和心肌损伤等一系列病理过程,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干预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目的:评估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1月-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AMI住院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者171例.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测定GLS,应用MCE评估患者冠脉微循环状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LS对CMD的诊断价值,并寻找合适的诊断截断值.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包括GLS在内的多参数CMD预测模型.结果:171例患者中有103例(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