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南栖霞组中的菊花石

来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中的菊花石指华南栖霞组中由柱状晶体放射状排列而成的菊花状晶簇。它最早发现于湖南浏阳永和镇栖霞组上部(方邺森等人,1988),之后又见于广西来宾县城郊栖霞组上部(沙庆安等人,1990),它们被认为是天青石或天青石假象。笔者(1991)在湖北省黄石地区栖霞组上部发现该类假象,并认为其原生矿物是六水碳钙石。虽然它们分别被解释成不同矿物,但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成分、结构构造均具极大的相似性。对该矿物集合体的不同解释将对栖霞组沉积环境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与六水碳钙石假象的对比,讨论该矿物集合体的成因及
其他文献
引言由于泥质浊积岩粒度细、易风化、沉积结构不易保存,所以它的研究程度远远低于粗粒砂质浊积岩。鲍马(1962)仅仅笼统地将所谓“非浊流成因”泥质岩划入其模式的E段中。最近
晚二叠世是我国西南地区地史上的第二次造礁高峰期,礁体发育良好,分布广泛,类型齐全,且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已先后在建南、石宝寨等潜伏礁体中打出了工业性气流。前人已对本区
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大冶群为一套以碳酸岩为主的地层。在发育较全的阳新龙港新屋铺剖面可以划分出10个岩性段。本文着重探讨早三叠世中、晚期的沉积相特征。早三叠世鄂东南地
本文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了应用GIS处理地质信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以在河北晚古生地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为实例,介绍了应用GIS处理分析地质信息的一般方法。最一分析了GIS处理地
桂林地区中、晚泥盆世的沉积包含了两个主要的环境旋回,从艾菲尔到维特期为一个旋回,从费拉斯到法门早期为另一个旋回。生物事件主要发生在第一个旋回的海侵高峰时期,而生物
一、引言礁(reef)一词最早来源于挪威语rif,意指航海中常使船只颠覆失事的突出于海底的岩块。由于现在组成礁的主要是珊瑚及红藻,因此又常称之为珊瑚礁。地质学家借用了这个
一、前言全球沉积岩数据库(简称SEDBA)是在日本奈良大学Niichi Nishiwaki-Nakajime教授领导下,于1988年开始执行的IGCP(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rrelation Programme)第269项研究项目。建立SEDBA的目的是储存、检索和使用沉积岩数据,实现沉积岩数据的国际共享。在IGCP 269 项目执行期间(1988—1992),将
一、华蓥山志留系与“石炭系”华蓥山以东、以北和重庆以下,三峡以上的长江南北两岸的川东地区,70年代后期至今,由原石油工业部,即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
依(兰)-伊(通)断裂带和密(山)-抚(顺)断裂带(又称敦-密断裂带)斜穿辽吉黑三省(图1),穿过了中朝淮地台和吉黑地槽系,被认为是郯庐断裂北延部分的两个分支。前者长约1000km,后
第一节 概述从前述沉积特征不难看出,川南黔北的大佛砂岩,打儿由组和柳嘉组存在许多风成沉积标志,具有沙丘、丘间和丘外沉积的各种典型特征,说明了风成系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