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一新生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i1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考考试与高考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一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数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数学起步教学十分困难。本文分析了产生教学衔接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原因策略
  
  一、问题缘起
  
  提到初高中学生衔接问题时,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高一学生不如以往的好,他们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上掌握得不够,感觉一批不如一批。从学生角度来讲,高中与初中有太多的不同。其一是与初中知识点有脱节且容量大,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强。其二是对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感到很不适应。而且高一教师大多是刚刚从高三回到高一,他们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冲刺,对知识掌握非常娴熟,在这种背景下接到高一学生非常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高一教师没有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们还是以高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衡量高一学生,其实这种拔苗助长的心理和心态只能挫伤高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呢?高一教师与其整天发牢骚,还不如坐下来认认真真研究这个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二、深入了解产生一系列困难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要求的不同。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如数学主要内容还是研究数与形;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初中数学内容“浅、少、易”,且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初中数学的深度和广度与高中相比相差很大,高中数学教材有如下特点:
  1.容量大。以新教材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有三十多个,性质、法则、定理有二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
  2.抽象性、逻辑性强。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如函数、集合、增(减)函数等,而且包含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如y=f(x)lim等,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而且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不少刚进高中而且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感到很不适应。
  高一第一学期学习阶段是概念最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了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初中数学内容少、难度低、进度慢,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然后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达到难点各个击破;另外教师为了应付中考,在课堂上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自学能力;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边听边做笔记,更不会自我归纳、总结;不少学生思维单一、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对分类讨论把握不够。
  进入高一以后,教材内容多、要求高、进程快、难度大,在教学上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必须手脑并用,学会边听边做笔记,并且养成做好错题集的良好习惯;注重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这些需要教师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使往往学生适应。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往往分不清好感与初恋的区别,因此常造成情感上的困惑与苦恼,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
  初中每课时的学习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只要专心听好前二十分钟,牢记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后半节课即使开小差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当天作业,而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数学成绩。相当多的学生在进入高一时还在沿用初中的方法,想靠自己的小聪明学好数学,导致学习困难,甚至连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有的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严重打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造成高一数学学习的困难。
  
  三、解决对策
  
  (一)防止门槛过高,争取平稳过渡。
  1.让学生有一个顺利的过渡,充分地了解、尊重高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经历。新课程改革之下,初中难度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立方和公式与立方差公式,和的立方与差的立方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这部分内容不列入初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在进行集合的基本概念,子、交、并、补的概念与性质教学后,教师可以补充“因式分解”两节,要求学生会用因式分解解方程。之后提前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要求学生会利用因式分解处理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的内容,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深,给予补充。
  高中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仍以具体思维为主。所以高中教师看到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或仍然用一些具体思维来思考问题时,应当帮助他们。
  2.关注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习惯,尽可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一个同事经常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在和他探讨《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课后发现:他没有把学生当成高一的学生,而是当成了高三的学生,因而这一节课不是新授课,而像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使学生怀着失败的心态学习了一节课。所以教师要防止门槛过高,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要适应高一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安排教学。
  新教材中每一个小节均有情境—问题—探究(或思考)等过去教材所没有的栏目,这些其实是初中新课标的延续,是初高中教材的有效衔接,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并利用其情景组织好教学。
  (二)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倡更多教学方式相结合。
  1.合理使用教材,把握学生身边的资源。对于教学中能实现探究的内容,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椭圆的定义。设计如下:每位学生课下准备硬纸板、图钉、无弹力的细绳、水彩笔。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神舟飞船发射的过程及其运行轨道的图片和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状的物品的图片,类比圆的定义得出椭圆的定义。以合作探究为原则,注意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目的,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其中的乐趣和成功感。
  2.在讲解与初中内容相同或相似时,允许他们采用一些熟悉的方法来解决,同时提出更好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讲到数列这一章点阵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在初中有所接触。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喜欢用枚举法解决选择和填空题,对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因为很多学生习惯用具体思维,同时鼓励他们用新知识解决同类型题目。
  3.高一教学课时紧、内容多,这种情况导致一些教师只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不顾学生是否掌握,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给今后的教学留下了隐患。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梯度,不能千遍一律地教教材,而要根据实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能吃下,而且能消化。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多法结合,也可以一法为主、多法结合,使教学所花时间最少而效果最好,从而达到整个高中教学的优化。同时随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是学生答案对错的裁判,而是数学教学课堂上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合作者,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相长。
  (三)学习对策:搞好入学初的思想引导。
  教师必须搞好新生开学的思想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凭借小聪明使学习事半功倍的想法,同时介绍本科目的结构、内容要求、课时安排等情况,使其对高中数学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及在高考中的比重,分析初高中数学的本质区别,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教师需强调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高中课程的要求与初中的不同,同时对学习方法作出相应的改进。
  (四)心理对策:加强心理辅导。
  教师在新生入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使他们具备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懂得在与异性交往中如何自尊和尊重对方,懂得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与友谊,使他们顺利地度过美好的高中生活。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使学生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研室.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2008.
  [2]周祝光.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走进高中[M].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
  [3]余立峰.高一新生学情分析[J].数学通讯,2007,(11).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勤观察、深思考、多积累的习惯及写作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段落写作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用语言创造形象的能力。如何上好作文课,笔者作了几点探索。    一、传授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1.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要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全面,深入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如,带学生去文化宫参观画展,教师在参观前
提到作文,大多中学生都会唉声叹气。开始写作文,多数学生抓耳挠腮,咬笔杆,不知所措。为什么学生这么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十八年,现结合实践谈谈自己对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把题目拟到学生的心坎上    常言说:题好一半文,主要是说作文题目的重要性。我们往往强调让学生写作文时拟出好题目,拟出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题目;但是我们语文教师自己在教学时常常
摘要: 本文旨在给广大的高三数学教师和高三莘莘学子提供复习的大致策略、方法,有助于全面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 高三数学复习质量提高    高三对于学生来说,是步入大学的最后一个台阶,时间短、学习内容多,所以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全面的学习规划,教师也应该结合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全面的复习计划。师生只有做到有系统、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有目标地复习,学生才有可能在
摘要: 本文通过构造法思想对线性规划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从而使问题简单、明了,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线性规划构造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引导。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会,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变革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行为。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在中学数学中比比皆是,它使函数、方程与不等式、数与形、常量与变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类问题不仅综合性强,而且情景新颖,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数学素质,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此类问题的转化方法进行探讨。  
摘要: 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共同创设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场景和氛围。以往语文课上常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讲解、提问、阅读等手段进行,所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善学”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 语文兴趣情感多媒体    “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共同创
折纸是民间的一种手工艺,通过折纸能折出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所以折纸也是许多人喜欢做的一种手工游戏。那么,通过折纸能否折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曲线来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可见,兴趣对于每个人的成功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易动、好玩的小学生来说,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更注意发掘所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