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汉的马具店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rti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铺,不仅记载着赵家丰从童年到老年的生活片段,也记录着马具制作这门手艺的百年变迁。
  一张清末留下来的大方桌占据了老铺子大部分的空间,上面零散地摆着许多磨得发亮的铁工具,还有几张熟牛皮。67岁的赵家丰正麻利地把牛皮剪成细条,然后编成拇指大小的马鞭。在他面前,十几支“长枪短炮”对着他,“咔嚓”声此起彼伏。
  赵家丰没有想到,这间既简陋又偏僻的马具作坊还会成为“热门景点”,隔三差五就有一群摄影爱好者来拍摄他制作马具。老伴笑赵家丰是“老来俏”,他十分得意地说:“在大连复州城,就我一人会熟皮子、做马具,我不俏,谁俏?”
  不捅破,很难掌握
  送走摄影爱好者,赵家丰重新回到大方桌前坐下,将编好的马鞭拆开,重新慢慢地编起来。“刚才是为了配合拍照,编得太稀松,这样的鞭子要是卖出去,肯定砸了招牌。”赵家丰笑着说。
  在他身后,挂满了整墙做好的马鞭、笼头和缰绳,它们全是用牛皮和铜件手工制作,样式古朴。赵家丰制作马具不求花哨,只讲究结实耐用,“一件马具能用几十年,上辈用了还能留给下辈用。”不过,如果以为制作这些马具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就拿做马鞭来说,先要用小刀把牛皮削成几毫米宽的皮条,要求粗细均匀、连续不断,然后再手工编织。不同粗细的马鞭需要多少根皮条,在什么位置钉铁钉,在什么位置贴金属条,在什么位置刻花……全都得按传统工艺制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减少或马虎。“做马具不仅很麻烦,还又脏又累。”赵家丰说,制作的关键环节都是他亲力亲为,老伴只能打下手。
  铺子里始终飘着一股淡淡的腥味,赵家丰说那是皮匠铺特有的制作味道。腥味来自后院,推开后门,院子中央放着两口大缸,里面浸泡着牛皮。“把这些生皮子制成熟皮子,整个大连会的人可能就只剩我一个了吧!”赵家丰略带遗憾地说。熟皮的制作过程,粗略计算有10道工序。先要去除皮上的腐肉,然后是发皮子。古法用黄米和麯子发制,再人工反复揉搓,使毛皮变软。“以前这道工序是最难的,味道很大,熏人。”赵家丰说,如今用硫酸和明矾浸泡毛皮,能去掉臭味。最后用石灰“烧掉”皮毛,得到的皮革方可用来做马具。熟皮的过程至少要经过20多天,每天都要在石灰缸里拖皮撒石灰。这样的工序,对于年迈的赵家丰来说绝非易事,不仅腰腿吃不消,双手被石灰烧起泡也是常有的事。
  赵家丰说,以前店铺里做熟皮子的都是自家人,手艺一般不外传,“从生皮到熟皮的手艺就像一层窗户纸,不捅破,很难掌握。”
  守着老铺子,挺好
  在后院一角,静静地搁着一块已经结了蜘蛛网的招牌,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胜利皮铺”几个字。
  “这块招牌都撤下来20多年喽!”赵家丰说,他爷爷的爷爷就是皮匠,“闯关东”来到复州城,开了这家马具店,至今少说也有300年了。铺子记载着赵家丰从童年到老年的生活片段,也记录着马具制作这门手艺的百年变迁。
  三四岁时,赵家丰就在皮铺里看着爷爷和父亲熟皮、制皮,从给父亲打下手开始,他当了10多年学徒。“按祖传的规矩,长子是必须干这行的,否则轻则挨打,重则逐出家门。”赵家丰说,他16岁时正式出师,和父亲一起经营铺子。上世纪80年代,马车盛行,店里的生意非常红火,十里八村的乡亲都来买马具。“看过《闯关东》吗?电视里皮铺的热闹场面,我们的铺子也有过。”说起以前的兴盛,赵家丰的眼里闪着亮光。那个时候,一天能卖20多件马具,连这栋老宅也是花500个大洋买下的。
  如今,赶马车的人少了,马具生意一落千丈,加上家家通了暖气,做皮褥子的人也少了。复州城原有的几家皮具铺,早在10多年前就纷纷关闭了。“客人越来越少,我也就做着玩,有人找来了就做。”赵家丰说,现在的客源几乎都是外地人,他们在网上看到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后,慕名而来。
  赵家丰拿起一根米黄色的皮鞭,编得丝丝入扣,看不出一处接头。他用力一挥,“啪”地一声脆响。“这是抽陀螺的鞭子,由传统马鞭改成,上个月一个外地商人找我订了100多根。”赵家丰笑称,这是他近3年来最大的一笔业务。虽然皮匠铺已难再现当年风光,但他从没想过转行。“祖传的手艺舍不得扔了。”他摸着手里的马鞭说,“人老了,守着老铺过简单的日子,挺好。”
  闲暇时,赵家丰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铺子对面的东城门上。那是昔日繁华的复州城留下的唯一一座城门,断壁残垣,蒿草过膝。赵家丰在上面想些什么,没人知道。不过,只要一有摄影爱好者来铺子拍照,他就从城门上飞奔下来,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
  识马具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马具就是骏马的衣裳,标志着马的身份和血统,又象征着骑手的身份和地位。最基本的马具有马鞍、肚带、马镫、马辔和马鞭等,俗称“马具五件套”。
  马鞍:是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种类较多,但其构造大同小异,一般有窄、中宽、宽3种规格。马鞍的宽度必须与马背的宽度相符合,以骑坐稳当、舒服为宜。
  肚带:用来固定马鞍的器具,对骑手的安全非常重要。肚带的制作材料最常用的有皮革、编制物、尼龙和其他人造纤维等,其形状大致相同。
  马镫:一对挂在马鞍两边、供骑马人在上马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器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重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
  马辔:由笼套、口衔和缰绳3部分构成,是骑手驾驭马的主要工具,马的运动行止主要依靠骑手通过马辔发出的指令来控制,如同汽车的方向盘和速度排挡。
  马鞭:根据不同的马术项目,马鞭分为赛鞭、障碍鞭和盛装舞步鞭等。马鞭的鞭竿以玻璃纤维材料居多,也有的用竹子和树枝等天然材料制成。
其他文献
伦敦100%设计展上,收藏家指着张周捷的作品说:“这代表着未来的设计趋势,我要收藏他的所有作品!”    伦敦100%设计展上,收藏家指着展台的设计作品说:“这代表着未来的设计趋势,它的设计者定是一位富有头脑的人,我要收藏他的所有设计作品!”  收藏家赏识的,正是张周捷的代表作品——三角系列,表面上看,由无数三角形的不锈钢拼接制作,材质如同镜面,远远望去,仿佛不似这个时代的物体,透露着神秘气息。殊
陕西馆  主题:人文长安之旅  解读关键词:争议  以何种文化符号来代表城市形象,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数不清的争议,只为一场更完美的呈现。    周秦故地,汉唐余韵。陕西的千古风流,历来被世人所称道。  2007年,在众多独具特色闻名遐迩的人文与自然遗产之中,陕西人选出了代表三秦大地的十大文化符号,享誉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当仁不让地获得了首选。而在2008年,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大阅兵的陕西彩车,
有人喜欢玩车,有人喜欢养狗,如今多肉植物也被年轻一代当成宠物养。在圈内,这些多肉植物爱好者还有一个专用称呼——“肉粉”。  都说养肉的喜欢炫富,“肉粉”们最爱的就是秀出自己最满意的“小鲜肉”,以及与“小鲜肉”之间的故事。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孙可镁就是这其中一员。  机缘巧合下,孙可镁建立了一个重庆多肉爱好者群。令她感到意外的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群成员就增加到近200人。群里的人数不断增加,大
加拿大女孩Kay是很多人的偶像,原因很简单,Kay创作的羊毛毡仿真动物征服了他们。特别是那些惟妙惟肖的宠物狗作品,总能让挑剔的客人百分百满意!  一直很喜欢艺术和手工的Kay,总是兴奋于尝试新东西。大约两年前,当她听说了针毡艺术就行动起来,订购了一套小工具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因为对动物的喜爱,所以一开始就想要制作动物作品,主要是狗狗。  每次Kay制作作品前都要研究大量狗狗的照片,因为她希望作品尽
对马桑来说,故乡不仅有着甘愿沉醉的醇厚往事,更有记忆里鲜活的山水草木与一年四季取不尽的好食材,让人魂牵梦萦。  穿过泥泞的山路,行至雨雾蒙蒙的半山,马桑知道,往前再走一点,就能闻到胡大爷灶间那热气腾腾的腊肉香。就像是种仪式,马桑与老杨每次进山都必经的仪式,舒坦行走后的疲惫,用鲜美的汤头满足口与胃。  山里有蜂酿蜜忙  马桑,大学毕业后北漂多年,从事法务工作。2012年土家野夫成都签售会上,与老杨一
请介绍你自己,并谈谈你的代表作。  我被大家称为是“钩针编织天才”和“最具原创和创新精神的当代英国艺术家之一”。我最知名的就是“钩编食物”,我通过怀旧的角度看待日常美食,然后以一种幽默的方式,用羊毛和亮片将它们重新创造出来,用小亮片模仿鱼鳞最受大家欢迎。在过去3年,我曾在英国办过3场成功的展览,最近一场展览在纽约。每一场展我几乎都以食物为主题在创作,但我也喜欢创作其他主题,比如钩编文身、一包香烟、
来自美国、法国、埃及等7个国家的10位摄影大师日前在京开拍,聚焦中国“非遗”,用镜头记录北京变迁。这次活动以展现北京城市风范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为主题,受邀前来的10位摄影师,访问天坛、故宫、国家大剧院、老舍茶馆、慕田峪长城等地,记录北京的悠久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外国摄影师拍北京”活动已举办了17年,受到了百余位国际摄影师的关注,搭建了各国摄影师沟通的桥梁。
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绵治村,今年76岁的邹合文成了远近皆知的“名人”,他在闲暇时用从山上捡来的茶树枝雕刻而成的木偶经媒体“曝光”后,迅速走红。有网民称他为天然的艺术家,有策展人邀请他参加各种艺术展览,还有记者专门给他拍摄个人纪录片……对此,一辈子生活在深山里、靠绑扫帚为生的邹合文颇不习惯。他说,他只是按自己的想法雕一些小玩意儿哄哄爱哭闹的曾孙,“实在没有想到其他人还这么喜欢。”  刻木偶始为
从2006年7月开始,中国街头开始出现一种叫“创意市集”的时尚。  “我们卖的不是货,是创意;我们摆的不是摊,是人生。”  这是一场属于青春的派对,天南海北的青年们因为创意而相聚,一路巡回,用创作赚取旅费、用摆摊体会人生、用开放精神展开对话。  这是一个产生创意并使创意作品商品化的试验舞台,推崇个人创造和精神创新,鼓励创意立业,是草根艺术家、设计师以及手创达人铺展事业的起点。  这是一种混合多种城
九月桂花香,吃上一口冰凉的桂花茶冻,真是神清气爽。琥珀般的茶冻晶莹剔透,流转舌尖,沁人心脾。  材料与工具:干桂花5克、白糖30克、琼脂15克  1.琼脂用清水浸泡备用。   2.干桂花用开水冲泡,然后放白糖,最好用盖子盖住焖一会儿。   3.泡好的琼脂从水里捞出来,沥干水分。   4.把琼脂和用开水冲泡的桂花茶一起放入锅里,小火煮至琼脂融化。要边煮边搅拌,防止粘锅底。   5.煮好后倒入容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