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红楼藏旧谜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fj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藏之始,只逛地摊,连店里的东西都不肯买,嫌店老板的东西其实也不过来自地摊而从中赚了钱,贵。好几年都在捡垃圾。这样的情况直到零八年才有所改变。这一年买了几件贵一点的东西,其中就有这只道光的粉彩瓶子。
  瓶子很精彩,用上好的彩料在如玉的釉面上绘了通景红楼十二钗。
  说真的,一个玩普品粗瓷的初学者,忽然收到红楼题材的细路粉彩瓶子,而且是道光年间的东西,离红楼的成书年代那么近,让我有点始料不及。我不相信自己竟然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将瓶子抱在怀中,亦还不敢相信那个年代的瓷上竟然就绘有金陵十二钗。我有点懵。
  当时关于瓶子的新老以及断代我并没有把握。在网上查过资料,讨教过先行者,各种说法都有,当然也有人说不开门。我的一位朋友反复琢磨,不认为它是道光器,说最多只能到同治。我亦在众说纷纭中疑惑了一段日子,但一直自信它是一件老东西无疑。
  与之相处有年,现在当然对它不再有疑惑。道、咸、同、光、宣朝的粉彩器,现在我自信能断得清清楚楚。瓷如人生,并没有永远恒定的巡航状态,几乎每十年一变,只要细心体察,哪怕同一个朝代的东西,亦可以看出它们前后哪怕极细微的差别。如果对瓷器有真爱,自能做到目光如炬。
  瓶子六方,高三十厘米有余。最高處绘五彩云霞,红底描金的蝙蝠,山影;又绘楼阁,红柱青瓦。瓦绘得很细,一层层叠画得非常逼真。阁上有蓝料彩的四幅山水,虽然只是小小衬景,绘工却相当工整细致。高墙大院,有梧桐摩天,有红花出墙。楼下堂前,瓶子正面,宝玉坐地看书,陪在一旁的是惜春。他们身后的四条屏,梅兰竹菊,亦用蓝料绘就,一丝不苟。阶下站着王熙凤,正不知朝谁张望。瓶子的六面用院墙相连,依次往左,绘巧姐李纨、绘妙玉迎春、绘探春黛玉、绘宝钗元春、绘湘云二姐,又回到主画面的宝惜凤上来。人物各具姿态,还算生动。
  但,可卿呢。没有可卿,只有尤二姐。
  发现这个问题,当时我很纳闷,这也是我频频向人打问此瓶真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想当然地认为古人不会有错,要错一定是制赝者犯的错。谁知不然。很快我与一只道光四方温酒壶相逢,亦绘红楼十二钗,亦只有二姐。又与一只同治六方温酒壶相逢,还是二姐。又得一只同治壮罐,仍无可卿。还翻到一些网络图片,包括光绪宣统所制之器,皆如此。
  这样的瓷上红楼十二钗,五朝相传,似乎出自同一个粉本,人物姿态略有小异,大体相同,画工精粗不一,但都只有二姐而无可卿。不知是谁打的初稿,为何弃可卿而将之换作二姐,这和我们今人理所当然的看法太不一样了。打稿子的,至少是道光年间人,亦很可能是嘉庆时人,其时去红楼成书时间很近,他的看法,莫非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看法,更接近于真实的红楼?
  红楼入瓷是在哪一朝呢?乾隆朝不大可能,也没有实物为证。我在网上发现一只破瓶子,应该是嘉庆的东西,一边绘王夫人,一边绘贾母,还有对她们的文字介绍,绘的是生活场景,异其趣于十二钗这样的人物绣像。我想这大概是早期的瓷上红楼。与发图者联系,想收下来,一直没有回音。乾隆美人,多有陈老莲味道,嘉道以后渐染费晓楼、汪惕斋风韵,这在瓷上亦有所反映,也是给瓷上红楼作品断代的依据之一。
  十二钗这样的绣像形式,亦正合嘉道时风,无双谱大行其道,人物与文字并重,用料讲究,瓷细绘美。同治以后则徒具其形,粗鄙不堪,几无收藏价值了。当然,十二钗以题材胜,又比无双谱来得珍贵。
  有一年,无意购得一只小盖缸的下装,绘元春,底款是道光年制红篆,应为本朝器无疑。缸上除了绣像,还用蝇头小楷写着元春的情况,一段引自红楼原书,一段绘者自撰。我留意到绘者自撰的文字里,对元春卒年的说法与原书不同。原书,当然是高续,说元春离世于兔年虎月,享年四十二岁,瓷上则说虎年兔月,仅得寿三十六年。孰对孰错,不得而知。红楼本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红楼,不可定论。是以我们也无须拘泥。小缸写道:元春生于元旦。而它来到我手中时,正是那一年的元月一日,虽有旧历与公元的区别,但还是很巧。
  又一年,购得一只极精极细的茶碗盖子,虽然残破,卖家索价仍高,我没有还价便收下了,绘的是宝玉。真金为冠,蓝彩为衣,真材实料,绚如宝石,瓷亦细到极致。红篆道光年制,有官窑意。最喜亦有蝇头小楷长题,绘者自撰,说了十二钗的来历,全文抄写如下:“宝玉乃通灵宝玉托生荣国府中,生时含玉,因以为名,父贾政,母王氏,妻宝钗,黛玉匹配于后红楼梦中,他如纨凤二姐嫂也,元探迎惜姐也,巧姐是侄女,湘云是表姑,妙玉因奉禅栊翠庵故与为夫,宝玉与十二钗原属一家,总角相依片刻不离,一日玉睡凤帏梦游幻景披图玩册醒悟其真是十二钗之始末,宝玉于红楼中一梦已前知也。”湘云是表姑,不知何意,应该是表姐,可能是笔误。纨凤二姐嫂也,可知二姐与宝玉的关系比可卿近,是他的嫂子,故得取代可卿上榜。
  《后红楼梦》我没有看过,黛玉真的在那里面成了宝玉的妻子吗?可见瓷上文字的撰稿人,竟参考了几乎所有的红楼文字才最终写出这样的结论。现在的我们,则从来不会理睬那些续貂的狗尾。不说高续,不说后梦或者补梦,其实就在红楼原书里面,十二钗也是一片模糊,作者并没有确指。故后世生出无数猜测。有好事者,甚至认为贾母也是十二钗中人,殊觉可笑。这位瓷上十二钗粉本的文字撰写者,不可谓不下功夫,用他自己的考证将一个二姐替代了大众公认的可卿,数朝流传,直到今天才由我来置疑这么一下。我亦只是问问,并不指望得到答案,因为不可能有答案。
  后来我发现,五朝瓷绘,湘云都拿着麈尾,一副出家人模样,不知本于何典。道光年间那位瓷上的撰稿者心里应该是明白的,他其实研究得很透彻,只可惜没有留名。很想得到一只专绘湘云或者二姐的器物,上面必有可以让我们知其所以然的文字。东西一定有,只是不知在何方。当年红楼瓷器接二连三,接踵而至,一起到我这儿来抱团,然后就再也不见踪影。好几年了,除了我这儿,我不知道哪里还有它们的伙伴,我再也没有看到相类的瓷上十二钗。这些瓷上红楼旧谜,亦只好放在心中,一时无解。
  金陵十二钗这样的题材,的确很适合绘于瓷上,十二位美人,袅娜于莹洁如玉的釉面之上,各具姿态,美艳动人,极耐赏玩。我与红楼缘分不浅,红楼瓷器,除了这几件粉彩十二钗绣像,还收得晚清浅绛与刻瓷数件,均极精美。闲时沏清茶,捧名著,抚古瓷,沉浸在那个旧时的大观园中,正不知可得多少闲趣。只是心中疑团一直未破,所以写出来请教大家。(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18日下午,由香港特区中央狮子会(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 、亚洲杰出成就者联合会(Asia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联合举办的2014年度亚洲各行业杰出成就提名奖评选活动,在香港宏照道magebox大厦百乐门宴会厅揭晓,评选出亚洲十大民营博物馆,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获奖的亚洲十大民营博物馆是: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期刊
燕下都乃春秋战国时期都城之一,其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五华里处,其规模在战国时期诸侯国都城中最大,遗址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百余年来,出土瓦当数量之丰富、纹饰种类之多样、制作工艺之精美、青铜气息之浓郁、文化内涵之深厚,为学术界所关注,与齐临淄瓦当和秦雍城、栎阳、咸阳瓦当并称为我国先秦时期三大地域瓦当。  瓦当乃建筑物脊端和檐前筒瓦的当头部分,除保护建筑物檐前、脊端免受风侵雨蚀外,在其上设计纹
期刊
评委集体亮相:  路遥文学奖联合终评委(一、二审评委)  王向晖 文学批评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作家  王素霞 文学批评家、深圳大学教授  方 岩 文学批评家、《扬子江评论》编辑  萧夏林 文学批评家  邵燕君 文学批评家、北京大学教授  陈汉萍 文学批评家、新华文摘理论编辑  赵 勇 文学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旷新年 文学批评家、清华大学教授  黄发有 文学批评家、南京大学教授  顾
期刊
人类第一件陶器诞生在何处?又是怎样产生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充满争议的话题,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日本发现了公元前13000年左右的陶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现了公元前11000年左右的陶器,那么,中国的第一件陶器又是产生于何时呢?  20世纪初,瑞典学者安特生(图1)主持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图2),不仅翻开了中国考古学史的第一页,拉开了探索中华文明的序幕,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史前陶器文化神秘的面纱
期刊
2014年12月19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这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记者前往澳门参观采访由中国紫檀博物馆、澳门美高梅联合主办的“老北京城紫檀雕刻展——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  “老北京城紫檀雕刻展”主题展品为永定门城楼、天坛祈年殿这两件大型紫檀雕刻艺术珍品,向澳门市民和广大游客展示昔日老北京城的风貌。为配合展览主题,澳门美高梅将展览现场布置成明清时期宫廷面貌,同时展示名贵紫檀木家具,还
期刊
唐代 “参军戏”俑  胎呈白色,一件着绿釉长衫,穿长靴;另一件彩绘装饰,着衣与绿釉基本相同,两俑微向前偃,面部形象丰富。两俑多被认为是侍从仆人,应是排优俑,他们是唐代流行的“参军戏”中的角色。这种戏一般由两个人演,一个机智,穿着绿衣服叫“参军”,一个愚笨,叫“苍鹘”,二人对话诙谐。  “参军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来。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贪污军费,石勒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
期刊
印纹陶是指表面压印几何纹以作装饰的陶器,也称几何印纹陶器。几何印纹陶可分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种。印纹硬陶烧成温度比正常陶器较高,达到了1150到1200摄氏度左右。因此敲击胎体有铿锵之声,有的陶器表面还有透明釉状体。  印纹陶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陶瓷,除了制作工艺有别于一般的陶器,重要的一点是,印纹硬陶(这里强调一下是印纹硬陶,不是其他的印纹陶)是陶与瓷的联结点,或者说是印纹硬陶孕育了今后的瓷器。  
期刊
背景链接:  蒋春音,艺名佳依,198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多次参加京、广、沪等地的紫砂艺术展览,作品相继被新华社、《香港大公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河南日报》《福建日报》《天津
期刊
“清初四僧”中的石(1612-约1692年),乃享誉古今艺坛的大画僧之一。他融禅理于丹青之中,并将之付诸于探索实践,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的艺术世界,细细品味他笔下的几件山水禅画。  一、画家石生平事略  石俗姓刘,法名髡残、大杲,字石(亦作“溪”)、一字介丘,号白秃、石道人、电住道人等,明末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性情耿直不阿,且不善言辞和
期刊
锡都博物馆位于世界锡都——云南省个旧市,它是滇东南锡文化、青铜文化的收藏与展示中心,其收藏和展示的青铜器精美绝仑,别具一格。  锡都博物馆原名为个旧市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11月4日,2008年11月14日更名为锡都博物馆。该馆现收藏有两千余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16件、三级132件,汉代提梁壶、铜俑灯(又称“三枝铜俑灯)、三羊盒、龙纹三足盘、孔雀灯(又称“凤灯”)、博山炉等精美器物,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