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e8879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向广大农村延伸的产物,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之一。为此,应该科学编制规划,建立最佳结构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制定标准,强化管理,示范推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完善政策,深化改革,调动各方积极推进旅游农业发展;深挖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品牌,并将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推进,提高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狠抓宣传促销。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是当前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摸清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把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推动振兴乡村和体现旅游惠民的重要途径,結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通过政府引导,发挥村委会的主体作用,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为门源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起步与发展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作支撑,这些条件主要体现在本地旅游资源条件、以内外部交通通达性为代表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以及旅游市场运行主体条件等4个方面。
  (一)本地旅游资源
  “大美青海——花好门源”已成为门源县的一张金名片。借助青洽会、清食展、藏毯展、环湖赛等展会和赛事平台,开展“花好门源”系列旅游宣传活动,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门源县已经成为青海省乃至全国旅游的热点地区。境内有百里油菜花景区、誉为摄影天堂的花海鸳鸯景区、滑雪登山圣地岗什卡、美丽的金牧场皇城草原、芬芳浴景区、门源县南关清真大寺、白塔山、照壁映雪、千亩锦绣花田、鱼儿山景区、仙米寺、达摩禅音、毛公山、珠固寺、桃花源,等等,这一系列集自然、人文影响和市场号召力的景区(点),对发展门源县乡村旅游具有很大带动作用。
  从以华热藏族服饰、回族宴席曲、地方眉户戏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到以泉湾、泉沟台为依托的“冷水鱼文化”旅游资源,到祁连山生态牧场,到“青鲁缘”高原冷凉蔬菜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再到多种特色的地方饮食,门源县几乎囊括了大多数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这些依托于乡村而衍生出的多种旅游资源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极具优势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这是发展门源县乡村旅游的基础性条件,只要经过合理有序的开发建设,就可以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门源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和海北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要求,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先导,引领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为总体导向,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门源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凝聚社会共识,强化规划引领,突出项目带动,狠抓措施落实,筑牢发展基础,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旅游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1.铁路方面:兰新客专投运标志着门源县正在驶入高铁时代。西宁-门源仅需38分钟,兰州—门源仅需2小时4分钟、张掖—门源仅需1小时23分钟、乌鲁木齐—门源9小时12分钟,便利的交通给门源县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公路方面:宁张公路给自驾的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仅需3小时车程可从西宁达到门源,随着岗青公路、青克公路的开通,宁武高速(扁门段)等的相继开工,门源县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旅游接待方面:门源县共有各类宾馆80多家(其中星级宾馆9家),床位5800多张。农家乐总数达155多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44家),门源县直接从事旅游生产与服务的人员有3200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部分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接待点内部已经形成了较为初步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些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建成和不断完善是门源县乡村旅游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旅游客源市场
  门源县乡村旅游的一级客源市场是以西宁市为代表的省内游客,占门源县乡村旅游总人数的55%左右。二级客源市场为青海省周边省份,约占全县乡村旅游总人数的25%左右。门源县境内及周边张掖等地区为机会市场,占门源县乡村旅游总人数的12%左右。当然也有一部分其他省外游客,比重较小。这些游客中70%以上是以自驾游的形式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从出游的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周末和2个黄金周期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在现代社会重压之下“回归自然”的意识的不断增强,以2小时车程为半径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将会显著扩大,这将为门源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较小
  虽然门源县乡村旅游接待量占总接待量的比重相对较高(约占70%),但乡村旅游收入在门源县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还较低(只有25%左右),产业规模还处于较低水平,导致乡村旅游收入较低的直接原因在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大多数游客仅为当日往返旅游者,人均消费额多为50到90元。门源县乡村旅游消费不仅总体上较低,在地区分布上也不均衡。开发较好的生态大牧场可以达到100元以上(且大多认为收费合理),而在一般的小农家乐却只有三四十元。从经营户的角度看,大多数旅游经营户的接待规模并不大,一般可接待30到100人,同时可容纳200人以上同时就餐的接待点并不多。
  (二)接待档次不高
  门源县大多数乡村旅游接待点都存在点散、线长、档次低的特点,不少乡村旅游接待点的硬件设施功能不全,如标准客房、取暖降温设备、洗澡间、水厕等,与游客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缺少整洁的住宿环境、干净的洗漱环境、卫生的饮食环境,这些接待设施不足,难以适应许多游客的需求,成为影响和制约门源县乡村旅游效益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
  对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认识还不足,对今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不明确、不具体,很多政策措施与其他方面工作的措施不协调,没有满足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殊要求。而各经营户对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存在很多困惑。
  (四)特色不突出
  目前,门源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特色不明显、同质化趋势严重。从旅游发展中的“吃、住、行、游、购、娱”6要素看,门源县的许多乡村旅游接待点仅仅停留在“吃”和“行”上,其他4个要素还处于空白或低层次开发阶段,尤其是旅游消费弹性较大的“购物”和“娱乐”方面的项目太少。
  (五)缺乏整体规划,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门源县虽形成了全域旅游规划,但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乡村旅游发展整体规划,没有发展的总体方向,从而造成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形式品种单一、布局不合理的局面,难以发挥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各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开办者和服务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旅游接待与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
  (六)缺乏發展意识,市场经营理念有待提高
  大多数经营户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希望政府能够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独立经营的意识还不强。
  (七)整体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宣传薄弱
  目前,门源县乡村旅游接待点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市场宣传促销普遍薄弱,主要靠口碑传播,以接待散客为主,与旅行社的配套连接不够。调研中,许多经营户也反映,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外宣传方面能够加大力度,以扩大全县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旅游的认识
  提高全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参与意识。为保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政府应统筹研究、协调和部署,强调和谐发展,切实有效地解决困难和问题,并且成立相应的乡村旅游领导小组,使其发展具有更加坚实的领导机构和稳固的组织保障。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和丰富性;二是以村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二)科学编制规划,构建最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在充分考虑门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明确门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规划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既要有高起点总体规划,也要有近中期重要景区景点的控制性建设规划及详细规划。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先对部分区域进行试点,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办好一个,以保证构建较优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三)借鉴经验,制定标准,强化管理
  为推动“农家乐”旅游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可借鉴省内外乡村旅游发展较好地区,如:互助县小庄村、湟中区拦隆口镇、平安区袁家村的成功经验,规定所有等级的“农家乐”必须亮照经营、明码标价、诚实守信,并设有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安全警示标志等保障游客安全的配套设施。门源县应尽快修改和完善《门源县乡村旅游管理规定》和《门源县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两项地方标准,从从业资格、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要求、服务项目等方面入手,对经营乡村旅游提出明确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重点抓好安全、卫生、日常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档次和水平。成立乡村旅游(农家乐)协会。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市场,避免强行拉客、抢客、宰客、串通抬价等不文明竞争行为,使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四)积极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的旅游小镇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活力。
  (五)完善政策,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各级政府要完善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在工商登记、立项、审批、财税、土地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给予扶持倾斜。同时,通过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适当分离,完善各景点景区的体制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景点景区建设和门源县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盘活资源存量,加快门源县旅游资源的整合,挖掘现有旅游景点的综合潜能,加快旅游发展步伐。加强行业间协作与交流,实现行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形成门源县乡村旅游发展整体优势。
  (六)深挖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品牌
  一是将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乡村旅游产业优势,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得愉悦感受。
  二是在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以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
  三是避免千村一面,走饮食文化、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文化之路。要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乐趣。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精神方面的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乡土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保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及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从而增加乡村旅游的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同时,将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推进。乡村旅游在开发的过程中与其他产品形式有机结合,创造更强的生命力。
  (七)提高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狠抓宣传促销
  一是加强重要景区(点)内部管理,提高重点景区(点)接待水平。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设立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制定服务标准,规范经营管理,切实树立“游客至上”理念和服务意识,提高景区(点)的竞争力,以赢得更多客源。
  二是重视品牌打造。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目标的基本方向。
  三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服务理念。对重要景区(点)要精心设计、包装,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提高乡村旅游重点景区(点)的知名度。通过电视、电台、报刊、微信等媒介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宣传介绍,精心组织制作编写乡村旅游指南、乡村旅游微信公众号、乡村旅游交通线路图、景区(点)标志牌。针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客源市场、不同客源群,以不同主题产品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许文龙.环城市乡村旅游带开发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05.
  [2]张洁,李同.西安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效益[J].经济导刊,2010,05.
  [3]马德俊.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为例[J].中国民商,2018,04.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门源县委党校。)
其他文献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和重要保障,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学者们对生态文化内涵有诸多不同的理解和阐释,笔者倾向于学者郭云莆的观
期刊
朱子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1]可见儒家之精妙,既有达乎天地的气量,又可行于伦常之琐事,此中便带有中国古典形而上学的特点,而这也正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得以可能的原因。  然而,也正是因为此中精妙,给人以玄远的错觉,有些人一味追求圣人之境界,不解圣人之精微,便成了“平日袖手谈义理,临难一死报君王”的道学家
期刊
增值税从1979年引进我国试点运行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稳步前进。2016年全面“营改增”试点推行、2017年简并税率、2018年降低税率1个点,在此基础上2019年将增值税改革由税制、税率、缩小税率间差距等深化改革步伐,探索税制革新如何适应新经济体制改革下的中国经济。本文从海西州2019年4月至7月增值税改革运行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进一步阐明2019年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在海西
期刊
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1895年由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于天津.因该校曾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一度被毁,故其早期史料极为匮乏.上海图书馆藏“盛
摘要:本文介绍了柴达木地区黑枸杞经济价值、种植技术要点、后期管护、采收加工、经济效益分析为内容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枸杞;种植技术;经济价值;柴达木  一、黑枸杞的原生地、生长特性及经济价值  黑枸杞又名黑果枸杞,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中亚、高加索和欧洲亦有分布。耐干旱,常生于盐碱土荒地、沙地或路旁,柴达木黑枸杞产地在海西州周边,主要分布于都兰县香日德、诺木洪和德令哈
慕生忠系陕西省吴堡县人,生于1909年。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民运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运粮总队政治委员,青藏公路、铁路工程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原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柴达木工委常委,中共格尔木市委常委等职务。  1953年初,西藏军民吃粮告急,中央把运粮任务交给西北
期刊
摘要:普惠金融是金融服务理念的提升,也是调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项制度安排,因此,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市场主体、产品与服务以及外部环境建设上仍有改进空间。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需政府和其他金融主体的共同努力,以尽快增加普惠金融供给,培育普惠金融需求,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如下一些问题的追问:国有企业为何会出现效率不佳?国有企业为何会出现分配问题?民间资本主导的管理模式如何保障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国有资
摘 要: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在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方面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同时,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助力下,数字经济通过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有力助推器。本文首先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概括出数字经济的理论实质,并提炼总结数字经济的四个基本内涵:通用技术性、范围经济性、平台生态性、融合创新
针对目前我国青年大学生海洋意识不足、高校海洋意识教育缺失的现状,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海洋意识教育.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海洋意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