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略逻辑是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核,心论据,是战略构成中十分重要,又极易被忽视的战略要素。本文以战略逻辑的视角,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探讨区域发展战略逻辑演进,对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逻辑及面向未来的战略逻辑演进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战略逻辑;滨海新区;区域开发;城市战略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0)03-0023-05
一、关于战略逻辑
“战略”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指“将军的艺术”,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运筹思想和谋略。战略是人类思考事物发展规律、指导发展实践的成果,是对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宏观把握和认识,是人类统筹事物发展,合理配置发展资源的有力思想工具,被广泛用于军事、企业、公共管理等各个领域。
战略是一个聚焦的、整合的、外部导向的概念,能使所统筹的各个领域的发展达到预设目标。…战略的功能和目的在于统驭全局,使能够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战略,时间和资源就很容易被浪费,形不成发展的合力。如何把握战略思维,使战略管理更加具体化和可操作,笔者提出把握战略思维的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时空性,即要以历史的、动态的思想思考战略,充分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特定时间、空间等内外部动态环境,这是战略展开的战略背景,深刻把握特定的环境,这是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的区别之一;二是系统性,即要以系统的思想思考战略,充分把握事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整体框架下考虑局部的定位和发展,增强战略发展的统筹性和协调性;三是逻辑性,即要以逻辑的思想思考战略,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这是强调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规律制定和实施战略,由此,战略才具有生命力。
逻辑,即规律性。战略逻辑是对战略为什么会起作用的解释,是战略制定所围绕的核心理念和逻辑思维,即在战略环境与战略制定和实施间建立起的清晰的逻辑关系。没有逻辑内容,仅仅列出了一系列要素而非战略。
关于战略逻辑及其在战略构成中的作用,许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学者进行了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教授加斯·塞隆纳、安德里·谢帕德、乔埃尔·波多尼提出的组织和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要对决策起有益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包含明确界定企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途径的要素。任何具有一致性的战略都应包含四个要素:其一,战略应包含一组清晰的长期目标;其二,战略应明确企业的范围,包括企业提供的产品种类、面向的市场以及将要从事的活动领域;其三,战略应该清楚地表述将要获取和维持的竞争优势;其四,战略应该体现基本逻辑,即解释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下企业内部环境如何使其实现目标。同时指出,战略中最重要的要素可能是企业为达成其目标所采用的逻辑。逻辑是将其他战略要素连接在一起的战略要素。战略逻辑说明了在给定企业内部资产和外部环境中,战略所界定的范围和竞争优势怎样使公司实现其目标。
美国学者梅森·A.卡彭特和Wm.杰瑞德·桑德斯提出的“战略钻石”理论认为,一项完整的战略应包含五个要素:一是领域,即在哪里开展业务;二是方式,即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标领域;三是差异化,即怎样在目标领域内赢得竞争;四是发展顺序,即战略举措的速度和顺序应该如何;五是经济逻辑,即靠什么取得回报。战略的钻石五要素可以被看成是设计一个有机的、综合的活动系统的中心节点。但战略并不是五个要素之间的简单决策,它是完整的、相互强化的一系列决策,其核心是经济逻辑——靠什么取得回报,即必须有一个关于“利润从何而来”的清晰思路。这里的利润不是偶然的盈利,而是指公司资本成本以上的经济利润。成功的商业战略都有一项核心的经济逻辑,它是创造利润的支点。
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紧密联系的纽带核心是战略逻辑。在特定的战略环境下,要形成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的良性互动,战略逻辑是关键。战略逻辑的重要性,在于能在战略包含的所有元素间达到相互巩固并不断强化的有机性。战略逻辑是联系战略目标与战略构成的纽带,形成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达到有效的协同和配合。
二、关于区域开发战略逻辑
区域是国家的一部分,大的区域也可能是省一级单元或者省级以下某一个经济区,它们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区域开发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发展战略重点。如何组织和推进区域开发建设,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由此,深化对区域开发战略逻辑及其在区域开发战略构成中作用的认识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区域开发战略要素
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主体就是企业本身,区域开发战略实施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以企业为骨干的多元化实施主体。基于区域开发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不同,在借鉴企业战略钻石五要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区域开发战略要素,即一项完整的区域开发战略,应包含以下五个要素:
(1)开发领域与导向:即开发什么,是区域开发功能定位在产业选择上的具体化,指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领域,营造什么样的投资环境,聚集什么样的产业发展资源,即产业内容选择以及配套环境建设标准,以此吸引和汇聚区域开发各方实施主体的力量。
(2)开发方式和工具:即如何开发,选择开发路径,通过什么发展方式和工具来聚集资源和凝聚力量,达到目标领域。要与区域开发的战略环境和区域优势相匹配,回答发展的空间、时间可持续等关键问题,与战略构成其他方面的要素相匹配、相协同、相强化,构成战略共同体。
(3)开发优势和特色:即凭什么资源和条件开发,指区域开发的综合优势和特色,是有效聚集各方资源,落实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基础、内部条件和核心竞争力。
(4)开发时序和进程:即开发实施的顺序和速度,表现为区域开发当前和未来发展任务和重点的安排,引导参与区域开发的各种资源和力量。
(5)开发逻辑:即开发的内在逻辑,回答靠什么实现区域发展,是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综合考量。区域开发战略的核心亦在于其发展逻辑,即区域经济得以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性,是区域经济在内在和外在的主客观条件下得以发展的核心论据。是对区域战略制定与实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点。
2,区域开发战略逻辑的类型
区域开发战略逻辑的形成和演进可以概括为,政府以外部发展大背景为战略环境,以区域特色、局部优势为战略基础,以区域自身及更大范围区域发展迫切需求为内外部动力,逐步推动演进形成具有区域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实现区域战略目标的战略逻辑,并在一定开发历史阶段不断进行持续的完善和强化。进而 持续转化为对以企业为经济发展主体的经济资源的吸引力和聚集力。例如,在区域开发建设中先后提出的“营造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等开发理念,实质上是区域开发战略逻辑的体现。区域开发战略逻辑的主要表现。可初步划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
(1)机遇逻辑。区域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在一定发展时间段的高度集聚和契合,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区域能够争取发展资源,实现超常规加快发展。
(2)杠杆逻辑。表现为以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支点,使得区域能够撬动和有效聚集发展资源,在更大范围的经济竞争与合作中脱颖而出。
(3)定位逻辑。区域发展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与区域发展的内外部需要和内外部条件的协同和一致性,成为区域吸引发展资源聚集的基本动力。
(4)比较优势逻辑。区域发展所具有的突出的资源禀赋以及位置优势、能力优势,成为区域聚集发展资源最有利的条件。
三、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逻辑探析
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发展的历史过程及战略逻辑背景支撑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域,以及东丽区无瑕街和津南区葛沽镇。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由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十几年战略发展的历史过程。
1984年12月6日,国务院《关于<天津市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报告>的批复》下发,批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方案要点,标志着天津开发区正式建立,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城市开发区之一。1991年5月12日,天津港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1994年3月,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了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提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依托港口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方向,创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2002年底,天津提前一年实现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阶段性奋斗目标,宣告基本建成滨海新区。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从天津地方发展战略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下发[2006]20号文件——《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国务院《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东丽区和津南区的部分区域不划入滨海新区行政区范围,仍为滨海新区产业规划区域。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为区域开发开放战略实施注入强大动力。
天津滨海新区战略发展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战略逻辑协同演进过程,体现了天津滨海新区战略发展的历史过程。
(1)宏观层面战略逻辑背景。从宏观层面来看,世界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以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为主导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战略机遇期。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中国作为蓬勃发展、具有巨大空间和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吸引国际资本聚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面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任务,同时面临经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发展压力,决定了中国要千方百计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社会。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与这样的国际、国内宏观背景相契合,使天津滨海新区成为这一发展潮流中的积极因素和亮点,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宏观逻辑背景支撑。
(2)中观层面战略逻辑背景。从中观层面来看,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开发开放格局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成为中国东部率先发展的三大板块。其中,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区域。成为中国政府要着力推进加快发展的重点区域。
天津以建成中国北方经济中心为发展目标,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区域的核心位置,而同时环渤海区域发展客观上需要增长极的带动,这为滨海新区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机遇。天津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动力,持之以恒推进滨海新区开发战略,为滨海新区加快发展打下基础,进而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可能。因此,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实践与国内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和发展步伐相契合,这是滨海新区发展的中观战略逻辑背景支撑。
(3)微观层面战略逻辑背景。从微观层面来看,天津城市发展战略持续不断深化,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一根扁担挑两头”的城市空间布局,到九十年代“老区支持新区、新区带动老区、新老并举、共同发展”,再到新世纪面向未来提出的“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和“双城双港、相向拓展”的天津经济发展战略及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天津发展战略逐步得到全面提升。
在这一进程中,中央政府要求天津滨海新区要成为科学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滨海新区发展要在对新时期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深入领会和把握的基础上,坚持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经济与社会发展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重、体制机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充分用好中央政府赋予的先行先试权,探索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为此,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等产业功能区通过营造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充分利用人工成本、资源成本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区域开发投资融资的总体良性循环。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十几年实践为今后更好地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打下良好能力基础。微观层面的战略实践为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增添新的动力。
总体而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逻辑背景中, 宏观层面是滨海新区发展的外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观层面是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对滨海新区发展定位和目标的客观需求;微观层面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基础,宏观、中观、微观三位一体,形成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逻辑系统。这一战略逻辑系统中。微观层面是战略逻辑的基础内核,是使滨海新区得以成为国家战略组成部分的内在基础;中观层面是战略逻辑的区域支撑,是赋予滨海新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载体和平台的外部决定因素;宏观层面是战略逻辑的外部发展动力,决定了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在滨海新区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战略逻辑协调一致,协同演进,共同构成天津滨海新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动力所在,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在原因。
2,未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逻辑协同演进的思考
天津滨海新区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环境显著改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在这种情况下,天津滨海新区战略逻辑思考的基点是如何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即面对国际、国内的发展战略环境,特别是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滨海新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战略逻辑要进行相应的动态协同和演进。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难免。当前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孕育着经济调整和复苏发展的新希望。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功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链条,特别是中国十几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受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发展战略转型带来难得机遇。当前的危机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由此,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了外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
天津滨海新区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和示范区,这是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组成部分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也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逻辑的根本出发点。
天津滨海新区以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为动力,应定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的先行先试区,形成区域聚集发展资源的强大引力,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逻辑核心;同时,以具备比较优势的土地资源为载体打造现代产业功能区,以引进高质量产业项目为支撑,推进滨海新区跨越发展,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实施的逻辑基础。
对应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发展逻辑背景,天津滨海新区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应同时具有相应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在国际层面,应成为新形势下中国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的前沿、门户;在国内层面,应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在区域层面,应成为带动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发动机;在天津层面,应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天津发挥北方经济中心作用的引擎和内在动力。在上述几个层面确立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定位,进而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吸引以实现功能定位为核心的资源聚集,从而创造区域发展的新机遇,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之一。
中国经济转型主要是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转型,政府由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思路向立足于推动扩大内需的思路转型,企业由外需市场向内需市场的转型。在开拓外需市场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企业,具备适应市场、应对市场竞争的良好素质,在扩大内需上必将是主力军。这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模式中的有利机遇和发展逻辑。
在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滨海新区的竞争优势在于:滨海新区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区域,通过营造有利于企业转型的良好区域发展环境,率先成为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基地,从而实现区域内外兼顾、以外促内的发展模式的转换,为全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服务。为此,应把握国家实施经济转型战略的有利契机,把滨海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作为打造竞争优势的过程。以全球金融危机中产业调整和企业重组为契机,追踪新产业、新领域,契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升级战略联动,与高端高质高新化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实施功能开发,建设学习型区域,大力提升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区域产业集群、城市化快速发展、国际供应链枢纽、科技创新网络等方面的区域发展优势,并形成区域强大的综合竞争优势,进而加快产业的聚集、升级和延伸,以区域深度功能开发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构成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之二。
四、结语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逻辑演进的历史过程,体现出区域战略逻辑的接续演进、协调连贯、不断提升。这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基本保证。战略逻辑与战略构成各要素间的协同、配合,进而进一步强化整体战略,是指导区域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关键词:战略逻辑;滨海新区;区域开发;城市战略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0)03-0023-05
一、关于战略逻辑
“战略”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指“将军的艺术”,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运筹思想和谋略。战略是人类思考事物发展规律、指导发展实践的成果,是对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宏观把握和认识,是人类统筹事物发展,合理配置发展资源的有力思想工具,被广泛用于军事、企业、公共管理等各个领域。
战略是一个聚焦的、整合的、外部导向的概念,能使所统筹的各个领域的发展达到预设目标。…战略的功能和目的在于统驭全局,使能够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战略,时间和资源就很容易被浪费,形不成发展的合力。如何把握战略思维,使战略管理更加具体化和可操作,笔者提出把握战略思维的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时空性,即要以历史的、动态的思想思考战略,充分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特定时间、空间等内外部动态环境,这是战略展开的战略背景,深刻把握特定的环境,这是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的区别之一;二是系统性,即要以系统的思想思考战略,充分把握事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整体框架下考虑局部的定位和发展,增强战略发展的统筹性和协调性;三是逻辑性,即要以逻辑的思想思考战略,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这是强调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规律制定和实施战略,由此,战略才具有生命力。
逻辑,即规律性。战略逻辑是对战略为什么会起作用的解释,是战略制定所围绕的核心理念和逻辑思维,即在战略环境与战略制定和实施间建立起的清晰的逻辑关系。没有逻辑内容,仅仅列出了一系列要素而非战略。
关于战略逻辑及其在战略构成中的作用,许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学者进行了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教授加斯·塞隆纳、安德里·谢帕德、乔埃尔·波多尼提出的组织和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要对决策起有益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包含明确界定企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途径的要素。任何具有一致性的战略都应包含四个要素:其一,战略应包含一组清晰的长期目标;其二,战略应明确企业的范围,包括企业提供的产品种类、面向的市场以及将要从事的活动领域;其三,战略应该清楚地表述将要获取和维持的竞争优势;其四,战略应该体现基本逻辑,即解释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下企业内部环境如何使其实现目标。同时指出,战略中最重要的要素可能是企业为达成其目标所采用的逻辑。逻辑是将其他战略要素连接在一起的战略要素。战略逻辑说明了在给定企业内部资产和外部环境中,战略所界定的范围和竞争优势怎样使公司实现其目标。
美国学者梅森·A.卡彭特和Wm.杰瑞德·桑德斯提出的“战略钻石”理论认为,一项完整的战略应包含五个要素:一是领域,即在哪里开展业务;二是方式,即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标领域;三是差异化,即怎样在目标领域内赢得竞争;四是发展顺序,即战略举措的速度和顺序应该如何;五是经济逻辑,即靠什么取得回报。战略的钻石五要素可以被看成是设计一个有机的、综合的活动系统的中心节点。但战略并不是五个要素之间的简单决策,它是完整的、相互强化的一系列决策,其核心是经济逻辑——靠什么取得回报,即必须有一个关于“利润从何而来”的清晰思路。这里的利润不是偶然的盈利,而是指公司资本成本以上的经济利润。成功的商业战略都有一项核心的经济逻辑,它是创造利润的支点。
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紧密联系的纽带核心是战略逻辑。在特定的战略环境下,要形成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的良性互动,战略逻辑是关键。战略逻辑的重要性,在于能在战略包含的所有元素间达到相互巩固并不断强化的有机性。战略逻辑是联系战略目标与战略构成的纽带,形成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达到有效的协同和配合。
二、关于区域开发战略逻辑
区域是国家的一部分,大的区域也可能是省一级单元或者省级以下某一个经济区,它们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区域开发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发展战略重点。如何组织和推进区域开发建设,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由此,深化对区域开发战略逻辑及其在区域开发战略构成中作用的认识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区域开发战略要素
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主体就是企业本身,区域开发战略实施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以企业为骨干的多元化实施主体。基于区域开发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不同,在借鉴企业战略钻石五要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区域开发战略要素,即一项完整的区域开发战略,应包含以下五个要素:
(1)开发领域与导向:即开发什么,是区域开发功能定位在产业选择上的具体化,指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领域,营造什么样的投资环境,聚集什么样的产业发展资源,即产业内容选择以及配套环境建设标准,以此吸引和汇聚区域开发各方实施主体的力量。
(2)开发方式和工具:即如何开发,选择开发路径,通过什么发展方式和工具来聚集资源和凝聚力量,达到目标领域。要与区域开发的战略环境和区域优势相匹配,回答发展的空间、时间可持续等关键问题,与战略构成其他方面的要素相匹配、相协同、相强化,构成战略共同体。
(3)开发优势和特色:即凭什么资源和条件开发,指区域开发的综合优势和特色,是有效聚集各方资源,落实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基础、内部条件和核心竞争力。
(4)开发时序和进程:即开发实施的顺序和速度,表现为区域开发当前和未来发展任务和重点的安排,引导参与区域开发的各种资源和力量。
(5)开发逻辑:即开发的内在逻辑,回答靠什么实现区域发展,是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综合考量。区域开发战略的核心亦在于其发展逻辑,即区域经济得以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性,是区域经济在内在和外在的主客观条件下得以发展的核心论据。是对区域战略制定与实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点。
2,区域开发战略逻辑的类型
区域开发战略逻辑的形成和演进可以概括为,政府以外部发展大背景为战略环境,以区域特色、局部优势为战略基础,以区域自身及更大范围区域发展迫切需求为内外部动力,逐步推动演进形成具有区域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实现区域战略目标的战略逻辑,并在一定开发历史阶段不断进行持续的完善和强化。进而 持续转化为对以企业为经济发展主体的经济资源的吸引力和聚集力。例如,在区域开发建设中先后提出的“营造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等开发理念,实质上是区域开发战略逻辑的体现。区域开发战略逻辑的主要表现。可初步划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
(1)机遇逻辑。区域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在一定发展时间段的高度集聚和契合,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区域能够争取发展资源,实现超常规加快发展。
(2)杠杆逻辑。表现为以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支点,使得区域能够撬动和有效聚集发展资源,在更大范围的经济竞争与合作中脱颖而出。
(3)定位逻辑。区域发展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与区域发展的内外部需要和内外部条件的协同和一致性,成为区域吸引发展资源聚集的基本动力。
(4)比较优势逻辑。区域发展所具有的突出的资源禀赋以及位置优势、能力优势,成为区域聚集发展资源最有利的条件。
三、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逻辑探析
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发展的历史过程及战略逻辑背景支撑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域,以及东丽区无瑕街和津南区葛沽镇。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由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十几年战略发展的历史过程。
1984年12月6日,国务院《关于<天津市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报告>的批复》下发,批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方案要点,标志着天津开发区正式建立,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城市开发区之一。1991年5月12日,天津港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1994年3月,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了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提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依托港口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方向,创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2002年底,天津提前一年实现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阶段性奋斗目标,宣告基本建成滨海新区。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从天津地方发展战略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下发[2006]20号文件——《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国务院《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东丽区和津南区的部分区域不划入滨海新区行政区范围,仍为滨海新区产业规划区域。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为区域开发开放战略实施注入强大动力。
天津滨海新区战略发展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战略逻辑协同演进过程,体现了天津滨海新区战略发展的历史过程。
(1)宏观层面战略逻辑背景。从宏观层面来看,世界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以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为主导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战略机遇期。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中国作为蓬勃发展、具有巨大空间和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吸引国际资本聚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面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任务,同时面临经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发展压力,决定了中国要千方百计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社会。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与这样的国际、国内宏观背景相契合,使天津滨海新区成为这一发展潮流中的积极因素和亮点,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宏观逻辑背景支撑。
(2)中观层面战略逻辑背景。从中观层面来看,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开发开放格局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成为中国东部率先发展的三大板块。其中,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区域。成为中国政府要着力推进加快发展的重点区域。
天津以建成中国北方经济中心为发展目标,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区域的核心位置,而同时环渤海区域发展客观上需要增长极的带动,这为滨海新区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机遇。天津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动力,持之以恒推进滨海新区开发战略,为滨海新区加快发展打下基础,进而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可能。因此,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实践与国内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和发展步伐相契合,这是滨海新区发展的中观战略逻辑背景支撑。
(3)微观层面战略逻辑背景。从微观层面来看,天津城市发展战略持续不断深化,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一根扁担挑两头”的城市空间布局,到九十年代“老区支持新区、新区带动老区、新老并举、共同发展”,再到新世纪面向未来提出的“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和“双城双港、相向拓展”的天津经济发展战略及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天津发展战略逐步得到全面提升。
在这一进程中,中央政府要求天津滨海新区要成为科学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滨海新区发展要在对新时期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深入领会和把握的基础上,坚持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经济与社会发展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重、体制机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充分用好中央政府赋予的先行先试权,探索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为此,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等产业功能区通过营造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充分利用人工成本、资源成本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区域开发投资融资的总体良性循环。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十几年实践为今后更好地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打下良好能力基础。微观层面的战略实践为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增添新的动力。
总体而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逻辑背景中, 宏观层面是滨海新区发展的外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观层面是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对滨海新区发展定位和目标的客观需求;微观层面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基础,宏观、中观、微观三位一体,形成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逻辑系统。这一战略逻辑系统中。微观层面是战略逻辑的基础内核,是使滨海新区得以成为国家战略组成部分的内在基础;中观层面是战略逻辑的区域支撑,是赋予滨海新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载体和平台的外部决定因素;宏观层面是战略逻辑的外部发展动力,决定了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在滨海新区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战略逻辑协调一致,协同演进,共同构成天津滨海新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动力所在,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在原因。
2,未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逻辑协同演进的思考
天津滨海新区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环境显著改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在这种情况下,天津滨海新区战略逻辑思考的基点是如何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即面对国际、国内的发展战略环境,特别是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滨海新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战略逻辑要进行相应的动态协同和演进。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难免。当前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孕育着经济调整和复苏发展的新希望。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功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链条,特别是中国十几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受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发展战略转型带来难得机遇。当前的危机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由此,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了外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
天津滨海新区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和示范区,这是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组成部分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也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逻辑的根本出发点。
天津滨海新区以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为动力,应定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的先行先试区,形成区域聚集发展资源的强大引力,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逻辑核心;同时,以具备比较优势的土地资源为载体打造现代产业功能区,以引进高质量产业项目为支撑,推进滨海新区跨越发展,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实施的逻辑基础。
对应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发展逻辑背景,天津滨海新区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应同时具有相应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在国际层面,应成为新形势下中国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的前沿、门户;在国内层面,应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在区域层面,应成为带动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发动机;在天津层面,应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天津发挥北方经济中心作用的引擎和内在动力。在上述几个层面确立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定位,进而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吸引以实现功能定位为核心的资源聚集,从而创造区域发展的新机遇,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之一。
中国经济转型主要是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转型,政府由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思路向立足于推动扩大内需的思路转型,企业由外需市场向内需市场的转型。在开拓外需市场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企业,具备适应市场、应对市场竞争的良好素质,在扩大内需上必将是主力军。这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模式中的有利机遇和发展逻辑。
在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滨海新区的竞争优势在于:滨海新区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区域,通过营造有利于企业转型的良好区域发展环境,率先成为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基地,从而实现区域内外兼顾、以外促内的发展模式的转换,为全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服务。为此,应把握国家实施经济转型战略的有利契机,把滨海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作为打造竞争优势的过程。以全球金融危机中产业调整和企业重组为契机,追踪新产业、新领域,契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升级战略联动,与高端高质高新化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实施功能开发,建设学习型区域,大力提升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区域产业集群、城市化快速发展、国际供应链枢纽、科技创新网络等方面的区域发展优势,并形成区域强大的综合竞争优势,进而加快产业的聚集、升级和延伸,以区域深度功能开发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构成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之二。
四、结语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逻辑演进的历史过程,体现出区域战略逻辑的接续演进、协调连贯、不断提升。这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基本保证。战略逻辑与战略构成各要素间的协同、配合,进而进一步强化整体战略,是指导区域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