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浅持博”:陈澧“小学”理念之演进及旨趣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HH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澧之学渊源于以江浙学术为本的学海堂,循"训诂明而义理明"的路径,特重"小学"一道。其《说文声表》、《切韵考》及《外篇》,对"小学"一道大有推进,他也因此获得极大的学术声誉。有意思的是,陈澧在深入"乾嘉考据"之小学后,便开始对这一"皓首穷经"式的治学理念能否承受"治经门径"的初意产生怀疑,且以为此是晚清学术衰弊的一大要因。因此,便开始对六书小学作深入浅出的诠释,以期恢复小学"古"意——亦即幼学之意,进而将此"真小学"突破六书之学,发挥至群书入门的门径,真正变成"以浅持博"的门径书。这一过程,既反映其小学理念的变化,也承载其改变乾嘉大儒在治学实践中形成的治经门径的抱负,蕴含陈澧与学海堂所本的江浙学术立异、争胜的运思,体现确立新的学海堂治经门径的意趣,也凸显其构筑沟通汉宋之学的基调。
其他文献
睡虎地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68称“择行钱、布”,整理小组以为是“对铜钱和布两种货币有所选择”。经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钱律》校读,可知秦简《金布律》“择
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的词语进行全面考察,可以确认其中有一大批东汉时期使用的词语,并有袭用东汉作家的明显证据。《古诗十九首》又与建安诗人构成一对多的关系,是后者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