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别忘了传道的重要性.教育和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师只有把教育和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完全为了传授物理知识,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进行一些意识的渗透,这将对学生终身受益.笔者经过几年的物理教学,觉得可以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1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在加剧,环境保护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环境意识的高低.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如在讲“令人厌烦的噪声”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噪声的危害,笔者首先让学生测一下在安静的环境中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响度很大的噪声,再次测出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学生明显感到脉搏跳动的次数增加了.通过这次实验,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噪声的危害,潜意识里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再如讲到“光现象”这一章时,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信息库里面的关于光污染的危害性和控制,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热机”时,介绍热机使用的两面性,讨论如何减少热机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的重要性;在讲“电源”时介绍废旧电池回收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思想素质.
2 节能意识
我国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重要位置.在讲到“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这一节时,笔者让学生意识到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结合燃料的有效利用,热机的能流图等知识的教学,告诉学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节约能源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社会问题,教育学生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提高节能意识.如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养成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火箭、通信、现代信息、纳米技术等科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通过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超导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大作用;通过介绍牛顿、焦耳、伽利略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故事,增强学生热爱科技、献身科技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我校特意征订了科学杂志《科学大众》,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选拔一些科技特长生参加金钥匙科技竞赛.平时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的科技新动向,例如我国的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工程,让学生及时了解科技信息.另外,可以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4 安全意识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如交通工具的发展,电能的普及利用却常常伴随着交通事故、电路伤害的发生.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一些安全方面的意识,让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同时接受安全意识的教育.如我们在讲到透镜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能不能在森林里随意丢弃装有液体的透明饮料瓶?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了装有液体的透明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引发森林火灾.通过刚才问题的讨论,学生一方面学到了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安全方面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讨论汽车为什么经常会发生追尾事故,通过惯性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汽车超速的危害,并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总之,安全无小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生活、安全意识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5 问题意识
孔子曾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知识既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学”与“问”是十分重要的学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6 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有创新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物理课本后的“www”里经常有一些课外小实验,笔者认为课外小实验是学生施展才华,发挥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大舞台,因此鼓励学生认真完成课外小实验,学生当然也乐意去制作一些小作品、小发明.如“土电话”、“土吉他”、“笙”、“魔术箱”、“万花筒”、“潜望镜”“浮沉子”“蜡烛跷跷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同时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另外我校还专门开设自制仪器陈列橱窗、家庭小实验专栏,评比最佳实验设计方案等,看谁的设计符合科学性、步骤简单,实验成功率高;看谁的自制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看谁的实验结果准确.这样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就有成就感,有积极性.对完成不好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原因,鼓励他们回去重做,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同样,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设计有创新的方案.对于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予引导和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7 合作意识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以下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最后一句强调了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要告诉学生,历史上伟大的发现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交流与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成为思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才能达到人和人的和谐合作,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内外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逐步自主的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学会相互尊重和包容,学会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学会主动适应群体或团队生活,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心理品质.
8 爱国意识
物理新课程强调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里又分为七小点,第七点是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为祖国、为民族的富强振兴而努力学习、奋斗的思想及理想.教学内容中,适合这方面教育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充分利用.例如,在讲到光的直线传播时,告诉学生,历史文献记载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对“光的直线传播”就有许多研究,《墨经》上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现象和解释.在进行电磁学的有关知识教学时,可利用教材的例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首先发现了地磁的两极和地理的两极并不重合,比其他国家学者的发现早了四百多年.教材还介绍了曾侯乙编钟、夏商周断代工程、纵目青铜面具、竞速项目中的中国奥运健儿、中国人圆飞天梦等等例子,从这些例子出发,对学生进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积极进取、为国争光,为祖国的振兴、富强而努力学习.当然,意识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一节课两节课能够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意识的渗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相信,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几点意识的渗透,将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1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在加剧,环境保护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环境意识的高低.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如在讲“令人厌烦的噪声”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噪声的危害,笔者首先让学生测一下在安静的环境中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响度很大的噪声,再次测出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学生明显感到脉搏跳动的次数增加了.通过这次实验,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噪声的危害,潜意识里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再如讲到“光现象”这一章时,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信息库里面的关于光污染的危害性和控制,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热机”时,介绍热机使用的两面性,讨论如何减少热机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的重要性;在讲“电源”时介绍废旧电池回收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思想素质.
2 节能意识
我国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重要位置.在讲到“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这一节时,笔者让学生意识到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结合燃料的有效利用,热机的能流图等知识的教学,告诉学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节约能源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社会问题,教育学生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提高节能意识.如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养成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火箭、通信、现代信息、纳米技术等科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通过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超导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大作用;通过介绍牛顿、焦耳、伽利略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故事,增强学生热爱科技、献身科技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我校特意征订了科学杂志《科学大众》,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选拔一些科技特长生参加金钥匙科技竞赛.平时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的科技新动向,例如我国的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工程,让学生及时了解科技信息.另外,可以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4 安全意识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如交通工具的发展,电能的普及利用却常常伴随着交通事故、电路伤害的发生.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一些安全方面的意识,让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同时接受安全意识的教育.如我们在讲到透镜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能不能在森林里随意丢弃装有液体的透明饮料瓶?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了装有液体的透明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引发森林火灾.通过刚才问题的讨论,学生一方面学到了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安全方面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讨论汽车为什么经常会发生追尾事故,通过惯性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汽车超速的危害,并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总之,安全无小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生活、安全意识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5 问题意识
孔子曾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知识既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学”与“问”是十分重要的学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6 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有创新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物理课本后的“www”里经常有一些课外小实验,笔者认为课外小实验是学生施展才华,发挥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大舞台,因此鼓励学生认真完成课外小实验,学生当然也乐意去制作一些小作品、小发明.如“土电话”、“土吉他”、“笙”、“魔术箱”、“万花筒”、“潜望镜”“浮沉子”“蜡烛跷跷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同时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另外我校还专门开设自制仪器陈列橱窗、家庭小实验专栏,评比最佳实验设计方案等,看谁的设计符合科学性、步骤简单,实验成功率高;看谁的自制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看谁的实验结果准确.这样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就有成就感,有积极性.对完成不好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原因,鼓励他们回去重做,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同样,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设计有创新的方案.对于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予引导和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7 合作意识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以下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最后一句强调了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要告诉学生,历史上伟大的发现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交流与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成为思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才能达到人和人的和谐合作,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内外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逐步自主的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学会相互尊重和包容,学会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学会主动适应群体或团队生活,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心理品质.
8 爱国意识
物理新课程强调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里又分为七小点,第七点是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为祖国、为民族的富强振兴而努力学习、奋斗的思想及理想.教学内容中,适合这方面教育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充分利用.例如,在讲到光的直线传播时,告诉学生,历史文献记载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对“光的直线传播”就有许多研究,《墨经》上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现象和解释.在进行电磁学的有关知识教学时,可利用教材的例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首先发现了地磁的两极和地理的两极并不重合,比其他国家学者的发现早了四百多年.教材还介绍了曾侯乙编钟、夏商周断代工程、纵目青铜面具、竞速项目中的中国奥运健儿、中国人圆飞天梦等等例子,从这些例子出发,对学生进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积极进取、为国争光,为祖国的振兴、富强而努力学习.当然,意识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一节课两节课能够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意识的渗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相信,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几点意识的渗透,将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对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