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半夏的人工栽培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植地的选择旱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耐阴,适合山坡、平地栽培。可与果树间套种,也可与玉米、油菜、小麦等高秆植物间作。以沙质土壤种植最佳,重粘土,低洼积水地块不宜种植。
  种植 旱半夏以冬季11月至次年春季4月为播种适宜期,播前结合整地,每667米。施厩肥或堆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播种时再耕翻1次,然后整细耙平作畦。早半夏主要用块茎和主芽繁殖。采用块茎繁殖最好随挖随栽种,按行距17~20厘米、株距7~10厘米挖穴,每穴栽2~3个块茎,每667米。用40~50千克块茎,盖土不要过厚,以1~2厘米为宜,覆土后如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采用株芽繁殖的则应在夏秋间老叶将要枯萎、叶柄下的株芽已发育成熟时,采取成熟株芽进行条栽,行株距问块茎繁殖一样。
  田间管理 (1)除草。在幼苗未封行前,要及时除草,中耕深度不宜超过5厘米,以免伤根。因为旱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厘米的表土层,所以中耕宜浅不宜深。(2)施肥。在苗出齐后,每667米2施入1:3的人畜粪水1000千克,在株芽形成期,每667米2施入人畜粪2000千克。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粪水泼浇。以后根据生长情况每667米2施入腐熟耕肥25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10千克。(3)病虫害防治。早半夏比较容易发生的病害是叶斑病和病毒病,防治叶斑病可用1:1:12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喷洒,每7~10天1次,连续2~3次。防治病毒病可用5%石灰乳浇灌,将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虫害主要是红天蛾,防治方法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每5~7天1次,连续2~3次。
  采收加工 旱半夏的生育期为180~210天,块茎繁殖根据播种季节不同可于当年或第二年采收。一般于夏秋茎叶枯萎倒苗后采挖,选晴天小心挖取块茎,避免损伤,抖去泥沙,放入筐内盖好。不要暴晒,否则不易去皮。加工时先将鲜半夏按大、中、小分级,再分别装入麻袋内,在地上轻轻摔打几下,然后倒入清水缸中反复揉搓,直至外皮去净为止,再取出曬至全干即可。
  
  (作者单位:151400 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太平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金融界的一部分人士认为,治理整顿、紧缩政策虽然持续了20个月,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基本格局并未根本改变。目前出现的比较严重的市场疲软现象,并不是需求不足所致。如果以
胡萝卜在哈尔滨市、县地区栽培面积近几年迅速扩大,基地面积已经由过去的1000多亩增加到了8000多亩,并且由传统的秋季栽培变为一年两季栽培,亩产量达5000多公斤,亩纯收入也达到了
一、栽培季节安排    白灵菇从母种制原种要40~60天,栽培袋接种后到出菇需要150天以上。由于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以后,并不能立即出菇,需要有一定时间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所以生产季节要提前。生产时间安排是4~5月制原种,6~7月接栽培种,11~12月份出菇。在温度上应掌握出现8℃以下低温的月份,倒推5个月(150天)即为正常制作菇袋的时间。    二、栽培场地与品种选择    应选择环境清洁,通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农业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他又说,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这就是说,运用科学技术是我国农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它将最终决定着中国农业
今年,国家先后调低贷款和存款利率,以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工业生产滑坡、市场疲软、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几个月的实践表明,调低利率对启动经济已经发挥或正在发挥独特
1、选择亲本 西葫芦杂交一代种一般具有父、母本双亲的优点,因此,选择亲本时,要根据生产的需要,一般应选择具有早熟、矮生、耐寒、丰产、质佳等特性的品种为宜。被选出的父母本要经过生产试验,合格后方能采用。  2、自交系制种 被选定的父母本,应隔离种植。空间隔离并与其它西葫芦地相距1000米;以高棵作物隔离,也须300米以上。进行自交系内授粉留种,以保持自交系的纯正,获得合格的父、母本自交系。  3、杂
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家大银行,属第三产业,又是国家大型金融企业,但又不同于国家大型生产、运输、流通、建筑企业,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既然承认银行企业化经营,并且不断深
实行利润留成,是农业银行财务体制上一次大的改革,也是实行企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自1983年试行这个办法以来,对增强银行的经营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1987年在此
近年来,菜农在辣椒、茄子、西红柿生产上,选用早熟良种,于冬季播种,培育“带崽”苗。于翌年春季移栽,一般可提早上市20-30天左右,价格提高五成至一倍以上。
作为重新启动利率经济杠杆作用的一项重大措施而出台的贷款浮动利率,已有七、八年的实践历史,得失成败如何,目前金融界内外褒贬不一,或赞其搞活了利率,或责其搞乱了利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