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状元不一般

来源 :小福尔摩斯·上下五千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渎者们,你们知道我国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是在什么时候建成的吗?南丁历史原因,在博物馆建设方面,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晚了好几拍。一百多年前,它被当时腐朽古板的清政府视为“新政”,遭到了强烈的反对。直到1905年,我国才开始建造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它是南张謇先生自费创建的。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位“状元实业家”的另一个身份——我国的博物馆功臣吧!
  状元出身
  张謇是江苏南通海门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高中状元。要知道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下,成为状元可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张謇虽然才华出众,但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才最终独占鳌头。
  张謇年轻时曾前后五次参加乡试,均未考中。但在这之后,张謇遇到了他的贵人——翁同稣(he)、潘祖荫等,这些前辈对他十分赏识和重视。光绪十一年(1885年),33岁的张謇在乡试中考中第二名举人。通过乡试后就要参加会试。可偏偏好事多磨,张謇四次参加会试均遭失败。
  其中,光绪十八年(1892年)那次会试落选的原因让人唏嘘。原来,那年负责审卷的朱桂卿突发疾病,由另一位审阅官冯金鉴代为阅卷。冯金鉴这人极不靠谱,同僚担心他误事,一再叮嘱他阅卷时要多留心。但他仍然只顾吸食鸦片,全然不考虑考生们的前途,张謇的卷子就在不经意间被淘汰了。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最终,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42岁的张謇考上了状元。
  教育兴邦
  张謇成为状元后,便开始了他的仕途。然而,为官之路并不比科举之路顺利。
  當时已是清代末期,国运衰落。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大清帝国签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收尾,这让张謇对大清帝国灰心丧气。
  1903年,张謇前往日本考察。在约70天的时间里,张謇看到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深深地触动了他。他意识到,中国也必须走实业兴国、教育兴邦的救国之路。
  归国后,张謇便开始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了提高当时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张謇设想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涵盖一个人整个学习生涯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惠及各阶层民众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有深度,也有广度。而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必须大力发展的对象。
  1905年,张謇上书清政府,提议在北京建设博物馆,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无法依靠政府的力量,那就只能回家乡,凭一己之力实现梦想。同年,张謇自费创建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
  小读者们,你们第一次看到“南通博物苑”这几个字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有些奇怪,我们一般都是叫“博物院”的,为什么到这里就变成“博物苑”了呢?原来,南通博物苑是由植物园改建的,这里不仅有博物馆的房屋建筑,还有树木花坛、楼台亭阁、水榭假山。这是张謇独特理念的体现,他希望人们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欣赏、学习历史文化。
  不过,博物馆可不是一座简单的建筑物,造好就完事了,藏品才是博物馆的灵魂。可是,南通既不像首都北京有大量的文物储藏,也不像陕西、河南等中原地区有丰富的地下宝藏。因此,在创办南通博物苑的过程中,缺少展品成为张謇遇到的最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张謇贡献了自己的所有收藏。同时,他还通过另外的途径为博物苑添置藏品。
  1911年,南通的一位民工在滩涂上发现了一头搁浅死亡的巨鲸。张謇听说后,立即派人将这头鲸的骨骼运送到博物苑。战乱期间,博物苑的很多藏品遭到毁坏,这副鲸骨架只有头骨幸免于难。如今,它虽仍被保留在博物苑内,但已经无法还原当初的模样了。幸运的是,近年南通博物苑又征集到了几具完整的鲸骨架。
  1912年,张謇在北京天坛的瓦砾中捡到了两块比较完整的琉璃瓦当。当时清王朝刚覆灭不久,许多建筑物还没有被保护起来。这两块瓦当被张謇带回了南通,成为博物苑内重要的馆藏文物。
  除此之外,张謇还游说身边的朋友,鼓励他们把自己收藏的宝贝捐出来,放到博物苑里展出。也许是张謇对教育的诚意打动了朋友们,大家纷纷慷慨相助。其中,曾任两江总督的大收藏家端方曾先后捐赠多件文物,包括青铜锌(chun)于(铜制乐器)、陶瓷、墓志和碑刻拓片等。
  文化遗产守护人
  张謇是一位忠实的文化遗产守护人。他保护的不仅是普通的文物,还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如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皇帝下诏改建寺庙做学堂用,张謇也投身其中。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张謇很清楚寺庙是重要的古建筑,应该好好保护。因此,他在建学堂的过程中,严格挑选改建用的寺庙。1902年,他又选择改建位于通州(今南通)城东南的千佛寺废址,创办师范学校。由于火灾的缘故,当时这座寺庙已经是一座连遮风挡雨都困难的破庙,庙里只留下一个贫穷的僧人。利用这样一间寺庙办学,既不会破坏古建筑,也不会影响佛事活动,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除此之外,张謇还关注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为传承苏绣技艺,张謇创办女工传习所,传授刺绣技艺,并聘请刺绣大师沈寿做女工传习所所长,兼任刺绣教员,让女工们能学到最顶级的刺绣功夫。沈寿大师对传习所尽心尽力,在七年间共向三百多名学生传授技艺,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刺绣人才。然而,也许是积劳成疾,沈寿大师病倒了。根据她的口述,张謇将她毕生的刺绣经验心得整理成册,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的著作《雪宦(yi)绣谱》。这本著作至今仍是绣娘们的创作指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在歐洲人移民美洲大陆之前,美洲大陆上有一批原住民,当时这些原住民约有6000万人,广泛分布在整个美洲大陆上,他们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创造了易洛魁、阿兹特克、玛雅、印加等文明,有着很多辉煌成就。  15世纪末之前,美洲原住民没有统一的名称。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的探险家哥伦布以为自己到达的地方是印度,所以将此地原住民称为“印度人”(西班牙语为“indios”)。后人虽然发现了错误,但原有称呼已
期刊
期刊
最早的地图  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地图,据考证是苏美尔人于公元前27世纪绘制的。20世纪末期,考古学家在今中东地区发现了这幅已磨损的小块地图。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一片这样的地区:四周小丘环绕,一条河道从中穿过,图中还出现了楔形文字,标明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的面积。这块泥版地图文字大多已损坏,无法辨认,但周边代表东南西北的字样还清晰可见。  中国人绘制地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是夏
期刊
期刊
奇计巧拖延  说来也巧,就在宁王谋反之前,王守仁接到圣旨去福建平叛。他从赣州出发,原计划顺路到南昌给宁王拜寿,但路上延误了,因此逃过一劫。听到宁王谋反的消息,王守仁急忙奔回吉安城。他手握圣旨,所以有权调动周边军队。他决定调兵平叛,但这需要时间。如果宁王直扑北京或者攻占南京,那局面就会变得不可收拾,所以一定要把宁王拖在南昌。怎么拖呢?这时,宁王手下重臣李士实的家属正好被王守仁抓住。王守仁看着他们,计
期刊
1.游手好闲的儿子  波光粼粼的蔚蓝色海面上,一艘豪华游艇正悠然自得地随着轻柔的海浪上下起伏。从游艇上伸出的幾支钓竿也随之而动,钓竿的主人是一位皮肤白皙的金发男子,这年轻人似乎并不在意有没有鱼儿上钩,因为他正眯着眼睛望着远处阿马尔菲海岸上那令人惊叹的古老城堡发呆。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打断了男子的闲情逸致。他的目光落到电话屏幕显示的号码上,这号码像是刺眼的阳光一般令他立刻移开视线,深深
期刊
四月清晨,柳叶巷尽头的花城大学大礼堂门口已是人头攒动。  今天的大礼堂可热闹了,学校请到了龙城公安局有名的刑侦大队队長张一鸣来给学生们上一堂安全教育课。这位张一鸣队长在龙城可是顶顶有名的,他虽然才四十岁,但凭着聪明的头脑和过硬的身手破获了不少龙城的大案、奇案,因此临近龙城的花城刑侦大队也常请他协助查案。花城大学里有不少学生都是张队长的粉丝,私下里称他为“一鸣神探”,这次他来花城大学上课,粉丝们自然
期刊
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有一个奇妙的星球。在那里,有着和地球一样的生态环境以及科学技术,只不过居民都是各种各样的动物。  然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一些犯罪活动也在暗中滋生。有罪犯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侦探。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名侦探。哦,不对,现在他还不算是一名真正的侦探,他目前只是侦探学院的一名一年级新生而已。  不过,今天就是他正式成为侦探的日子。接下来就请各位小读者跟我一起走进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