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并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充分挖掘情感因素,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接受心灵的体验,把诗情、文情传达到学生心中。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讨论交流思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在教授语文学科时,教师要注意范文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去体验和评价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鼓励学生将自己代入范文作者的处境、试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以更好的保证情感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 中职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渗透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94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满足新课改对中职语文教育的要求。情感是作家创作的基础,也是能够把读者带入内心世界的载体。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有效地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同时,语文老师充满激情的进行课堂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并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寓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发展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中职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方法。
一、创设浓郁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标准
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情感教育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涤,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课程探索。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情感的培育和开发,营造宽松自由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浓郁的情感气息,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把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挖掘,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体现学生的丰富情感,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顺利的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在教授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时,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先放一首《思乡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那“归来去兮不可归”的落寞。接着教师展示“悲秋”的图片,配上学生耳熟能详的关于萧瑟秋景的诗句,烘托作者所要表达的忧思、眷恋、向往之情。学生的情感已经被音乐、画面所牵动,接下去的课文分析,学生在已经体验到课文所要传递的情感信息之后,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北国秋景自然就水到渠成,牢牢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应仅作为引导者出现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和创造式学习。
二、采用反复诵读的情感策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的思维训练得以全面的推进。在组织和探索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情感教育的渗透,反复的进行诵读,让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充沛的情感并自主的进行研发,把握最佳的教学契机,全方位开展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动向,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顺利的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备课时,通过反复斟酌,决定选择与中职生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三个题目《中学生打工利弊谈》《谈男女生的交往》《上网利多?弊多?》来大做文章: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明辨是非,提炼出旗帜鲜明的、正确的中心论点。通过此步教学,同学们初步形成了正确的观点。可见,通过讨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是非明确了。第二步,要求学生找论据,既要从身边找,又要从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找;既要找正面论据,又要找反面论据,而且必须找到反面论据。第三步,再点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时,一切已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写出的议论文观点鲜明、正确,论证严密、充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情感熏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发掘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程的发展和探索,需要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载体,凝聚教学智慧,激发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艺术的感悟和体验,并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深度的挖掘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并以此为契机,适当的进行艺术性的展现,让学生充分体现文章中的人文性特征,认真的品读文章的内涵并对其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解析,以促使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不难发现杜甫的《登高》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诗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试着摒弃以往朗诵加分析最后背诵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杜甫和苏轼这两位文学大家所处的时代和生长的环境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借文抒发的深厚情谊,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诗人的“悲”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悯,正是对当下的时局和民众的悲悯和“苦恨”。这样不需要多余的话语,更不用一本正经地进行说教,学生自然就会被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抱负所感染。
总之,教育的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我们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道德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素材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悟、有认知、有成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堂渗透情感教育是使学生思想和知识同时进步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同时,要始终把发展学生的素养能力与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发展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此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汲取情感教育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文东.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周报,2019(3).
[2]李宏儒.情感教学在汉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2017(21).
关键词: 中职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渗透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94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满足新课改对中职语文教育的要求。情感是作家创作的基础,也是能够把读者带入内心世界的载体。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有效地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同时,语文老师充满激情的进行课堂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并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寓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发展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中职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方法。
一、创设浓郁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标准
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情感教育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涤,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课程探索。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情感的培育和开发,营造宽松自由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浓郁的情感气息,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把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挖掘,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体现学生的丰富情感,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顺利的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在教授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时,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先放一首《思乡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那“归来去兮不可归”的落寞。接着教师展示“悲秋”的图片,配上学生耳熟能详的关于萧瑟秋景的诗句,烘托作者所要表达的忧思、眷恋、向往之情。学生的情感已经被音乐、画面所牵动,接下去的课文分析,学生在已经体验到课文所要传递的情感信息之后,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北国秋景自然就水到渠成,牢牢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应仅作为引导者出现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和创造式学习。
二、采用反复诵读的情感策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的思维训练得以全面的推进。在组织和探索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情感教育的渗透,反复的进行诵读,让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充沛的情感并自主的进行研发,把握最佳的教学契机,全方位开展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动向,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顺利的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备课时,通过反复斟酌,决定选择与中职生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三个题目《中学生打工利弊谈》《谈男女生的交往》《上网利多?弊多?》来大做文章: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明辨是非,提炼出旗帜鲜明的、正确的中心论点。通过此步教学,同学们初步形成了正确的观点。可见,通过讨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是非明确了。第二步,要求学生找论据,既要从身边找,又要从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找;既要找正面论据,又要找反面论据,而且必须找到反面论据。第三步,再点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时,一切已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写出的议论文观点鲜明、正确,论证严密、充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情感熏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发掘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程的发展和探索,需要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载体,凝聚教学智慧,激发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艺术的感悟和体验,并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深度的挖掘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并以此为契机,适当的进行艺术性的展现,让学生充分体现文章中的人文性特征,认真的品读文章的内涵并对其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解析,以促使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不难发现杜甫的《登高》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诗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试着摒弃以往朗诵加分析最后背诵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杜甫和苏轼这两位文学大家所处的时代和生长的环境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借文抒发的深厚情谊,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诗人的“悲”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悯,正是对当下的时局和民众的悲悯和“苦恨”。这样不需要多余的话语,更不用一本正经地进行说教,学生自然就会被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抱负所感染。
总之,教育的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我们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道德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素材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悟、有认知、有成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堂渗透情感教育是使学生思想和知识同时进步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同时,要始终把发展学生的素养能力与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发展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此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汲取情感教育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文东.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周报,2019(3).
[2]李宏儒.情感教学在汉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