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追求,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向。高效课堂指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獲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这和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衡量课堂高效,还需三看。
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
高效课堂之所以以“课堂”命名,是因为十分重视课堂之教育的重要性。离开了课堂,一切关于教育的畅想和努力,终将白费。“高效”二字,体现的不仅是课堂的效益,还隐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小学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见,高效课堂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增长,还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
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的方式很多,有自学、有对学、有群学。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助式的学习不断转换,就能激发并保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绽放无限的精彩。《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小学数学新课标》亦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新课标提示教育的组织者应想方设法关注互动的发生、互动的有效性和深刻性,既要在个体层面又要在个体间产生认知冲突,只要时间允许,冲突越深刻,教育效果越好。北京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说:“学习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让学生‘做对’,不如让学生‘试错’!‘做对的教育’追求的是标准答案,学习经典,模仿名家、名篇,让学生记住事实和结论;‘试错的教育’不在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一时理解的‘对’与‘错’,要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乎的是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共享和分享,让学生体验结论得出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模式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小学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这句话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在教学共生的原则下,我们应践行“让每个孩子乐学、会学、学出自信”的课堂教学理念。教育即唤醒,它应从关注“外在”行为刺激到关注“内在”心智模式的形成。高效课堂的灵魂就是相信人、解放人、利用人、发展人,其主张“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成长的最佳方式是自觉。”
讲,可以教师为主,也可以学生为主,实质上是师生共进的过程,是“学学半”的过程,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教师不再仅仅去教,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相信学生、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点燃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关注“人”的成长,突出情感体验,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艺术的提升永无止境,让学生有不断享受高层次的课堂快乐,就要有不断否定自我的勇气和不断研究创新的魄力。
高效课堂正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基础教育,而且还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的中国。
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
高效课堂之所以以“课堂”命名,是因为十分重视课堂之教育的重要性。离开了课堂,一切关于教育的畅想和努力,终将白费。“高效”二字,体现的不仅是课堂的效益,还隐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小学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见,高效课堂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增长,还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
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的方式很多,有自学、有对学、有群学。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助式的学习不断转换,就能激发并保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绽放无限的精彩。《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小学数学新课标》亦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新课标提示教育的组织者应想方设法关注互动的发生、互动的有效性和深刻性,既要在个体层面又要在个体间产生认知冲突,只要时间允许,冲突越深刻,教育效果越好。北京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说:“学习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让学生‘做对’,不如让学生‘试错’!‘做对的教育’追求的是标准答案,学习经典,模仿名家、名篇,让学生记住事实和结论;‘试错的教育’不在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一时理解的‘对’与‘错’,要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乎的是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共享和分享,让学生体验结论得出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模式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小学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这句话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在教学共生的原则下,我们应践行“让每个孩子乐学、会学、学出自信”的课堂教学理念。教育即唤醒,它应从关注“外在”行为刺激到关注“内在”心智模式的形成。高效课堂的灵魂就是相信人、解放人、利用人、发展人,其主张“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成长的最佳方式是自觉。”
讲,可以教师为主,也可以学生为主,实质上是师生共进的过程,是“学学半”的过程,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教师不再仅仅去教,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相信学生、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点燃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关注“人”的成长,突出情感体验,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艺术的提升永无止境,让学生有不断享受高层次的课堂快乐,就要有不断否定自我的勇气和不断研究创新的魄力。
高效课堂正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基础教育,而且还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