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娱:小说《仙境》中小张两次提到“仙境”。第一次是形容在家乡时考大学前的一个清早,小张向小王解释,并不是因为再也没有看到那么好的日出,“主要是起来之后,就开始学习,要考大学嘛……”所以,第一次说的“仙境”是一片有“追求”有“目标”的光亮;第二次是形容小张与小王当下散步经过的“自己的湖”,他们捡到一把钥匙,打开一间只有他们看得见的屋子,他们不再跳起来去摘更高的帽子,没有什么确切的目标,“就在这里,也不用上班,最他妈的惬意不过了。”于是,第二次说的“仙境”与第一次恰恰相反,可以说它是一种在现实生活里的“低欲”甚至“无欲”的状态。可以把两次提及的“仙境”理解成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么,你怎么看待这两种“仙境”?
李雷:两次“仙境”有一个很大的相同,就是在人的忙碌状态里,突然进入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出现,与人的状态有关。考大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准备最后的冲刺之前,人会有一定的自我放松,这就是第一个仙境吧。进入到独立的人生之后,特别是工作稳定,每一个进步和改变都像蜗牛爬行那样缓慢,甚至根本不存在进步的情况下,人要寻找突破其实很难,这个时候,如果有意外的好事来临,当然是仙境。第一个仙境时,人物感受到的美的自然反映多一些,第二个仙境里,人物逃避生活的意外多一些,里面有一些惊喜的心情,但多少有些无奈,毕竟显得不真实。其实文尾还说了一次仙境,这里面更多是无奈,或者说是新的无奈,因为所谓仙境,在实际居住之后,也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吴娱:无论《仙境》还是《一条大路飞上天》都有一个孤岛式的故事环境。在《仙境》中小张和小王在一间别人都看不见的密室里分享一个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与外界格格不入,两个人的生活是孤岛式的,小王曾说:“我就喜欢这二人世界”;在《一条大路飞上天》中“我”和大蛇同样分享着只有我们俩知道的秘密,“我”虽尝试过告诉好友,但不被相信,“我”也不想告诉那些和“我”没有认同感的人,即便是家人。这种孤岛式的关系看似是主动选择的,但其中藏着被动的无奈,是一种无法取得认同的孤独感。你怎么理解这种感受?
李雷:很显然,孤独是每个人都会体会和面对的感受。但人们对待孤独的态度不同。有的人很享受,有的人很害怕。大多数人是害怕的。我本人当然也有点害怕,但有的时候和人无法交流,你就只能学着慢慢享受。程国富作为一个小孩儿,他当然是害怕孤独的,所以四处寻找可以倾诉的人。当然,在“神奇”面前,他的孤独感还是相对较弱的。在发现没有人相信他之后,他实际上已经开始慢慢享受自己独藏的秘密。小张和小王的孤独是属于社会性的,因为觉得这个事情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讨论,自己也就没有展开写。再说,那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也不一定写得好,所以在《仙境》里,它更多是概念化的存在。我假定人人都知道那种孤独一定存在。
吴娱:提到“神奇”,两篇小说都带有中国民间文学的叙事特色,《仙境》说的是一对情侣由于现实问题难以解决正欲分手,忽然找到一把钥匙,打开一间只有两人看得见的屋子,从此在那里住下来;《一条大路飞上天》说的是学习成绩不好的“我”捕鱼时遇见一条会说话的“十八里路长”的大蛇,从此在大蛇的引导下找到学习的动力与目标。在《一条大路飞上天》中还提到国强总给“我”讲神仙鬼怪的故事,提到大鼓书……这些都与中国民间文学相关。是什么影响你形成了这样的写作风格?
李雷:我是小镇上的人,上学的时间很短,初中没有毕业,后来当兵,最早接触到的都是这些东西。那条大蛇,是我小时候就听说过的,因为它与我们当地的联系更密切,所以印象也最深。当兵之后,确切地说是當了几年兵之后,进了机关,读书环境好一些,但也多是民间文学、中国传统的话本小说、章回小说。又过了几年到北京一家出版社帮助工作,才在编辑老师的指点下,读点所谓严肃的文学作品,也就是外国文学作品。我自己尝试着进行创作时,总是不成功,所以不停地改变,算是万般无奈下,自然而然就写成这样了吧。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我的风格,我只是觉得想写的时候,就把自己觉得可以写的东西写出来。你知道的,总有一些人,特别想写。我就是那样的人。
吴娱:《仙境》中小王提到“感受力”,在你的小说中,有很多对于自然环境,自然物的细致描写,能够感受到你对自然景致的特别观照。我们在写作中常常提及感受力,你怎样看待它对写作的影响?
李雷:感受力在《仙境》中其实是强调人物与自然的关系,现在好像对自然比较疏远。我个人对自然风光还是很欣赏的,现在因为疫情原因有些不太规律了,过去我每周都去香山一趟,然后“顺口溜”性大发,就要写一首。当然,我的感受力如何,我也不太清楚。但是你对事物保持敏感,写的冲动才会多,不管最后是不是能写出来,或者是不是写得好。
吴娱:总能在你的小说中感受到不同环境的对抗性,比如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工业环境与自然环境,即便《仙境》中的小张与小王在城市中得到了一间屋子,但这个“家”仍无法带他们融入远离家乡的城市中,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宅”,也意味着他们越来越孤立;在《一条大路飞上天》的结尾,庄稼地要变油田,大蛇被钻探机打穿,“我”很难过……为什么会对不同环境间的对抗有这么深的体验感,来源于你在不同环境生活的真实体验么?
李雷:这种不同环境的体验肯定是有的。我很少回老家过春节,原因就是没有暖气。我十几岁到北方当兵,完全不适应没有暖气的冬天了。另外就是,家乡的各种建设,比我们小的时候繁华得太多了。基础建设来说,镇上比过去县城还要好。只不过,还是不习惯,还是喜欢它过去的样子。但这些个人的感觉与这两个作品关系不是很密切。小说里人物对环境的不适应,有的时候并不仅仅是环境。小张小王不能融入城市,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因为穷”,而且还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问题,这一点写得影影绰绰,不是很清晰,同样是因为现代人际关系的问题我是假设大家能理解的。程国富对可能到来的新环境的抵触,是因为它对大蛇的关心。事实上,除了程国富之外,那篇小说里的所有人都对环境的可能改变欢欣鼓舞。
吴娱:两篇小说都多少探讨了“理想的生活”,对你来说什么是理想的、幸福的生活?
李雷:哈,理想的生活,就是自以为不错的生活。没有任何人可以完整地描绘出自己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它只是对自己当前生活的不满。有的人系统一点,有的人零碎一点。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一个农夫想象皇帝的生活就是每天都吃饺子。对他来说,每天都吃饺子就是它的理想生活。《仙境》里对理想生活讨论得多一些,其实想说的也不过就是:理想生活并不理想,还有更理想的。对我个人来说,我其实是一个很能将就的人,说得好听点就是随遇而安。理想生活就是生活有些小问题能得到解决。有的时候,大问题解决不了,自己也就不抱希望了,小问题解决不了,就有些窝火。我人缘还不错,特别是当兵的时候,大家都在一个营房里,彼此见面时,总有些人跟我打招呼:“雷子,有事儿说啊。”我总是哈哈笑着表示感谢。小问题,你不值当去找什么人。大问题,他们还真就解决不了。所以,我现在靠着一点心灵手巧,基本过上了理想生活。
■责任编辑 包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