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排水设施优化探讨

来源 :市政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23654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架桥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作为高架桥附属设施的排水工程容易被忽视,存在设计标准低、排水能力弱、系统安全性差等问题,给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潜在风险。根据GB 50014—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与CJJ 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年版)进行了高架桥排水设计计算,认为现行排水设施设计标准有待提高。为了最大程度保障高架桥排水安全,提出了增加雨水口数量、改变雨水口形式、严控悬吊管安装、丰富收水形式、调整雨水流态、预留超负荷排水溢流口和采用新型专用管材等措施优化高架桥排水设施,提高其排水效能;此外,强调了与高架桥排水相关的桥梁总体设计要点,为今后高架桥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于世界遗产保护具有划时代意义。今年恰逢《公约》通过50周年,很高兴地看到,孟华教授所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解读》正式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06),这是中国学者对《公约》的最佳纪念。全书根据遗产载体,将中国现有38项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项目,划分为古遗址、军事防御工程、名人府庙、石窟、古代园林、古
期刊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虽然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很丰富,但是它们离学生的生活
期刊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面对持续时间久、牵连国家多、涉及范围广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之凸显。时代的浪潮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跨国公司和个人等推到了全球治理的幕前,它们作为全球治理的主体在全球治理的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治理多元主体趋势势不可当。
期刊
在钻探过程中,存在着机械钻速低、井漏、井壁稳定性差等难题,尤以井漏问题最为突出,影响着区域施工进度、提速等进程。针对油基钻井液堵漏能力差的特点,通过加入油基钻井液固结剂,提高油基钻井液固结堵漏效果,形成了油基钻井液固结堵漏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油基钻井液固结堵漏技术在新疆油田金龙区块的应用,提高了恶性井漏的堵漏成功率,有效保证了区块的勘探开发。
期刊
近年来,随着银川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主城区建设发展加剧,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需求显的尤为重要。研究以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运用物元可拓模型,构建银川市主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待评价的16个应急避难场所均为适宜,适宜性普遍较高;(2)从综合评价指标来看,安全性、可达性、有效性均是影响银川市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的因素。从二级指标来看,地势、与重大危险源
期刊
龙游瀫产业园位于大规划核心区。在产业升级的规划大背景下,作为整个大规划先进产业办公及生态研发组群等区域的先行启动区,该项目的成功将为整个龙游湖产业的升级起到引导作用。文章着眼于龙游瀫智慧产业园项目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过程,从如何延续场所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特色、打造区域共享式产业空间、以生态化设计手法平衡建筑与景观空间出发,分析了建筑和景观空间的共生与消隐,探寻了开放共享、多维集合的建筑产业园的设计方法,
期刊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和日益完善,广大教师群体纷纷致力于新理念、新方法、新思维在数学课堂上的科学探究,力求实现数学课堂的人性化、趣味化、互动化和实效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核心素养下的生态课堂异军突起,在新课程改革阵线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力和创新力,切实为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和全面发展创设出一个开放、自由、快乐的认知平台,掀开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崭新的一页。
期刊
随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优质的高岭土资源日趋减少,高岭土的需求量却不断地增加,合理开发利用煤系高岭土势在必行。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系高岭土,在工业生产中煤系高岭土已成为最多的工业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充分开发利用煤系高岭土具有理论及实际应用意义。针对煤系高岭土开发与利用问题,本文以煤泥为原料,利用小锥角水力旋流器在煤泥中分级提取不同粒度煤系高岭土,对提取的煤系高
学位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部负责统筹推动应急避难设施建设,在制度体系、标准引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宣传引导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取得新成效。本刊开设应急避难场所专栏,将连续刊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相关方法探索,以及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期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为各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发展提供借鉴。本期栏目介绍了我国应急避难
期刊
Although some short-term follow-up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individuals recovering from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exhibit anxiety, depression, and altered brain microstructure, their long-ter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