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浅论英雄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生华,生产中的劳动英雄,战场上的战斗英雄,八路军的模范。“不论干什么,上级给了任务,只要有信心有决心,一定完得成!”是他的人生信条,他也一直这样做着、坚持着。他的名字因为“神手”“特等劳动英雄”成为所属部队全体指战员和当地老百姓中无人不晓的响亮存在。
  关键词:武生华;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大生产;双重英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应对财政亏空、边区负担重、国民党停发军饷和断邮的不利局面,领导解放区军民率先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相继颁发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督导民众生产勉励条例》《机关、部队、学校人员生产运动奖励条例》等,鼓励各机关、部队及全边区人民自力更生,“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解决吃饭、穿衣、住屋、用品问题全部或一部,克服经济困难,以利抗日战争”。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由此拉开了大生产运动全面展开的序幕。而武生华就是在大生产运动全面展开后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
  一、武生华其人
  武生华,出生日期不详。但根据资料记载“一九三三年他跟他的舅舅一起参加了陕北红军游击队”“他那时在‘先锋队’才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鬼”,1943年边区英雄代表大会上获得边区“特等劳动英雄”称号时,“他是一个才二十五岁的青年”由此可以大致推算出武生华出生于1918年。假使再将当时人有虚一两岁的习惯作为参考,武生华应该是在1918年以后出生的。
  关于他的身世,一说是“宁夏盐池县籍人,从小被吴子山收养,住在盐池县惠安堡镇狼布掌村”受吴子山这名地下党员的耳濡目染,很早就在心底埋下了革命的种子。一说是“他的老家在山西万泉,父亲在甘肃做生意”,是与舅舅一起参加的陕北红军游击队。笔者认为,不论他是宁夏盐池人还是山西万泉人,他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了解了革命,成为了一名英勇的革命战士。
  他当战士时,英勇战斗;当班长时,冲锋在前,同战士共甘苦,他们班从没有一个人逃跑过。他平时喜欢说说笑笑,爱唱爱拉(胡琴),能和战士打成一片,关心战士的生活,肯帮助别人。1943年,他当了特等劳动英雄,得奖金三万元(边币),他主动拿出了一万元,不仅购买了十几本字典,带回连队给全连每个班送了一本;还购买了许多乐器(胡琴等)和娱乐工具,全部送给本连的俱乐部。他说:“这种光荣应该是大家的,我不能独自享受!”
  他也是当地老百姓心中乐于助人、平易近人的“神手”。他到哪里,就和哪里的老百姓打成一片、亲如一家,他肯帮助老百姓,老百姓也肯帮助他,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武生华请假回家探亲,亲手将他所得的奖状交给家人保存,随后毅然返回前线。后来他又给家里来过两封信,向家人说明他的生产、学习和作战情况。但在解放战争后期,便和家中失去了联系。建国后,家人曾多方打问武生华的去向,但迄今尚无下落。
  二、劳动英雄武生华
  大生产运动伊始,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边区的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农村各界人士,都积极投身到了火热的大生產运动中。刘东社和刘全娥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对当时边区紧张、忙碌、热烈的景象,作了如是描述:“这时的边区,日夜都有动人的景象。黎明时分,东方刚刚露出一点鱼肚白,成群结队的人们,已荷锄扛攫上山了。登高一望,到处是挥汗如雨的垦荒者。山坡上,沟道里,红旗招展,攫锄飞舞;歌声、笑声、口号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引得群山共鸣,飘向远方。夜晚,沸腾的群山安静了下来,一孔孔窑洞的灯火却亮了起来,万家灯火与点点繁星交相辉映。‘白天生产,夜晚工作’,几乎成了所有机关单位的常规;紧张、忙碌,是边区各部门的共同作风”。这不仅是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时的生动描述,也是当时军队生产最为真实的写照。
  而武生华所在的八路军三五八旅大生产,虽没有大生产运动中被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名号响亮,但也屡创佳绩,武生华则是杰出代表之一。
  1939年根据陕甘宁边区党委、边区政府、边区抗敌会、保安司令部联合发出《关于发展生产运动的紧急通知》的精神,武生华所在部队,坚决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广泛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积极组织人员挖甘草,武生华同志主动加入,大显身手,挖得又快又多,被称为挖甘草的模范;背沙蒿柴时,他一个人背的能顶上三个人,在全连无人能敌。
  1940年,部队组织打盐,他不怕苦、不怕累,总是冲到最前面,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也因为他打的盐比别人多,也比别人好,受到上级嘉奖。“有一次打盐挖井,是十月的天气,塞上的风真是冷得太,别人不敢下井,犹豫的说:‘冷的吧?’可是武生华却毫不犹豫,把衣服一脱就下到井里去了,这样别的同志也跟着下了井。”
  他热心生产,有担当的精神是一贯的。不论是用沙蒿柴圈井时,他能够办到别人所不能办到的——一天圈两个;还是他为了提早完成任务,圈井一直圈到半夜;亦或是1943年开荒伊始,连里开荒的情绪提不起来,连长和指导员提议组织一个突击小组,武生华第一个报名参加,勇于站在最前头,作为突击组的组长,埋头苦干、积极探索。
  起初,突击组每天每人开四五分地,虽比一般的成绩好些,但比起当时南泥湾有人一天开一亩五的成绩,还略有差距。为此,武生华提议跟南泥湾竞赛,他对突击组的人们说:“他能挖一亩五,咱们也是人,毬也不少,为啥不能?明天试试看!”
  于是,他的突击组十三个人,总结经验、奋起直追,很快就完成了一天挖十七亩地的惊人成绩。之后,逐日增加到一日挖二十五亩、三十一亩多,最快的一人一天平均挖二亩五。这一惊人的成绩,很快轰动了全团,别的营别的连纷纷向他们发出了挑战。因此,在5月3日这天,团里特意举行了一次劳动英雄大竞赛。全团参加比赛者共十四人,其中有七人是武生华他们连的。武生华以四亩二分的成绩荣获冠军,他的名字、他的四亩二分的光荣记录,就“像一声春雷似的,立刻鬨动起‘勇敢’部全体指战员,也鬨动起当地的老百姓。”5月4日,“勇敢”部最高首长通令全军,嘉奖武生华等同志的劳动精神与惊人成绩,并号召全体同志向劳动英雄武生华等看齐。同时,当地政府也组织老百姓开大会,向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保卫边区,自己开荒的八路军学习,尤其是向一天开四亩二分地的劳动英雄武生华。一时间,“学习劳动英雄武生华!”的口号和“啊!一个武生华,能顶上两条半牛!”的赞语响彻了边区的每个角落,大大提高了军队开荒的热情,当地老百姓亲切地赠给了武生华一个“神手”的名字。   在武生华他们突击组的带领下,参加生产的36人和4头牛,在完成全连开七百亩地计划的基础上,还多开了一千亩地,并全部种上糜子等谷物。其中,“种糜子六百亩,谷子六十亩,蔴子豆子四百亩,芸苔一百五十亩,洋芋白菜四百五十多亩。”他们种的糜子长势特别好,有的可达七尺高。最终,在秋收时节,超额完成了四十五石细粮的任务。他们还主动帮助老百姓:锄草六十亩,收割八十亩。
  武生华同志不但对生产十分积极,干活时总是比别人走得快、到得早、干得多,而且对学习也一刻不放松。开荒期间,他和别人的竞赛条件中就有一条:保证利用开荒的休息时间,每天认识三个生字,他把生字写在纸条上,带到地里去认。
  同时,他还是一个极为谦逊和有胆识的人。1943年,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上,当张治国同志向大家挑战,提出学习和冬季整训的计划时,武生华便立即、率先站起来,跟张治国应战,谦虚的说:“我愿意学习张治国同志的个人学习计划和冬训中的学习计划!”
  三、战斗英雄武生华
  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党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从群众中、工厂中、部队中、机关学校中选举出来的男女劳动英雄,以及在生产中的模范工作者会上作《组织起来》的报告。他说“我们有打仗的军队,又有劳动的军队。打仗的军队,我们有八路军新四军;这支军队也要当两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产。我们有了这两支军队,我们军队有了这两套本领,再加上做群众工作一项本领,那么,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垮。”这既是对过去大生产中人民军队的总结和赞许,也是他们未来继续奋斗的方向。武生华作为这支军队的一员,可以说是上得了战场,下得了田的模范代表之一。
  在他还是“先锋队”的小鬼时,打起仗来就十分凶猛。1936年甘肃山城堡战斗中,他十分勇敢,在和敌人冲杀时,右脚受了伤。1939年年底,他们一个连在洪德城(环县属)附近和土匪赵老五遭遇,当时赵老五有六七百人,而他们只有几十人。面对敌兵力远胜于他们的不利局面,营协理员机动的带着一个班迂回到敌人的侧翼去,一排长带一个班,时任一排二班班长的带着自己的班,相互配合、出敌不意、猛打猛冲,把敌人拦腰切断,用手榴弹和刺刀消灭了敌人一半以上,打垮了土匪。武生华也因为坚决执行命令,表現了特有的勇敢精神,受到了上级的奖励。
  因此,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双重英雄”“八路军的模范”。笔者认为他之所以被称为“双重英雄”还在于武生华同志于1944年12月22日至1945年1月14日,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第二次当选为劳动英雄。
  综上,关于“双重英雄”武生华的记载虽然极为简单,但他的事迹却是大生产运动中人民军队全体指战员的真实缩影,而他不怕苦、不怕累,有担当、有责任的“勇敢”精神并不会因为文献对他的简单描写和记载而褪色或者缺失。毛泽东曾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中对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所说的:你们是带头人,你们是骨干,你们是桥梁。你们也是人民的领袖,“希望你们回到关中去,回到陇中去,回到三边去,回到绥德去,回到延属各县去,回到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去,领导人民,领导群众,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既是毛泽东对当时诸如武生华的一个个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期许,也是武生华等人对自己的人生要求,他说“不论干什么,上级给了任务,只要有信心有决心,一定完得成!”
  “读史以明志”,当我们翻开当年的报纸,翻开一本本时人对劳动英雄和大生产运动的记载,默读他们的事迹,一个“东山上、西山下,军民一起开荒种地、纺线织布,信天游、劳动号子此起彼伏”的激情燃烧岁月,一个依靠双手、克服困难、创新生活的热烈景象便会跃然纸上。反观我们当下过着的富足安康、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精彩纷呈的生活,惟有铭记、感激和奋发向上,才足以实现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富裕。
  参考文献:
  [1]《一九四三年的劳动英雄(第四分册)》收录的《双重英雄武生华》
  [2]留守兵团政治部编:《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丛书:双重英雄武生华》,1944年4月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5]刘东社、刘全娥著:《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
  [6]米晓蓉、刘卫平主编:《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4月
  [7]树林:《大生产时期的劳动英雄 武生华》,《宁夏画报》1996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需要加强企业政工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文简单分析了企业政工和人力资源工作的难点,并提出了一些列解决企业政工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点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政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点和对策解析  引文: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政工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互作用。企业
期刊
摘要:为了全面的提升党校教学课堂质量,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时应培养培训人员的思考能力,同时提高培训人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调动培训人员学习积极性,创新课堂教学途径和方法,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党校;教学  一、关于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自从国外引进后就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其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使教学效果更
期刊
摘要:财务管理是进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它在企业管理中是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营销管理则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另一项核心,它能够让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得以实现。在一个企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两个职能,那就是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它们两者之间不仅相辅相成,同时也互相制约。本文分析了财务管理与营销策略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在营销时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出了财务管理视角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营销策
期刊
摘要: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商标法对其加以保护,是将其归入知识产权范围模式的必然选择,它具备多方面优势,有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实现其经济价值;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限问题的有效解决;商标法中的证明商标以及集体商标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遺产中权利主体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商标化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商标的开发、保护及应用,更加有益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
期刊
摘要: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大学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的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要促进大学良好健康的发展,大学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关键词: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逐年递增。要想制作一档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要拥有丰富的新闻素材,技术高超的视频拍摄技术,流畅的节目制作活动等等,都是新闻编排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在编排上从一个画面,一个声音到有很多段落的视频来不断精剪编排组成。通过对新闻素材的分类,组合,筛选编排出一个高质高量的新闻节目。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新闻节目要经过层层把关,层层筛选,才能制作出精良上乘的电视节
期刊
摘要:本文在探讨了创新国有企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基础上,分析了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指出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着无法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以及无法处理好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现状。因此,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当代经营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从企业管理文化和管理体系两个视角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经济社会效益  引言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不断按照市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产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果还总是把地方文化建设框束在狭小的区域范围内,缺乏广阔和宏大的视野,地方的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突破,必然会影响到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和档次,甚至会窒息地方文化。以我市的文化馆建设为例,要进一步向前和向高处发展,就必须放开眼界,在更为广大的区域找寻文化资源,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文化馆;需求
期刊
摘要: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平衡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成为当下社会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纵观时代发展的轨迹,只有当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达到相协调的程度,社会系统才会运转的更加稳定。用协调性的视角进行社会管理工作的研究,需要认清当下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分析社会管理存在的瑕疵,明确经济因素与社会要素在社会系统中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就协调性的事
期刊
摘要:“1+X”证书制度下,相应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本研究讨论了“1+X”证书制度下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分析了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最终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课证融通建设几方面对建筑工程类专业校企协同共建课程体系进行论述,为“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  自2019年教育部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各职业高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