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碧:世纪坚守继往开来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漆器对我来说就像吃饭一样,我真是舍不得这个东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思碧说。
  她生于1924年,幼时的她,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初中的图画课,让她一头扎进艺术的世界……“毕业时,其他同学都选择去当老师,只有我选择了上美术学院。”1942年,陈思碧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现四川美术学院)漆器专业五年制本科。“漆器创作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学,生漆从树上割下来,有的同学过敏。还好,我通过了考验。”她说。1947年7月毕业至今,从艺70多年。师从国内外著名的沈福文、李有行、雷圭元、庞熏琹等美院校长,有深厚的艺术理论及实践创作能力,集美术家、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于一身,创作了大量的漆艺珍品,有丰富的设计制作实践经验。
  1942年—1943年,她首创国内漆艺“彩色蛋壳镶嵌”制作技法,是中国漆器“彩色蛋壳镶嵌技法”的创始人和代表人。彩色蛋壳镶嵌,就是采用彩色,如红褐、黄、绿、花、白等各种颜色的鸡、鸭、鸟等各种鸟禽及其他动物类蛋壳(必要时加螺钿)进行艺术镶嵌。该制作技法突破了传统漆艺黑、红、暗的局限,赋予漆艺作品明亮、鲜活的艺术色彩,成为漆艺的重要特征。这种作品从整体上看,黑白对比强烈,轮廓分明,主题突出;而近看时精细美观,色彩丰富。
  1957年,代表作品《蛋壳嵌凤盘》,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竞赛银奖。这是一次国际比赛,有10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参赛。凭借这个银奖,陈思碧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获得国际大奖的艺术家,在国内外漆艺界享有盛誉,原国家轻工部著作《轻工史话选编》评价陈思碧作品“构图严密精整,表现出绝高的艺术造诣”。作品《蛋壳嵌凤盘》中的“凤”是传说中的飞禽,是我国民族遗产之精华的一部分,它象征幸福、富裕。创作时,她将传统加以创新,在整体构图上体现“凤”刚劲有力,造型优美的体态。在制作中,改革前人用单一色蛋壳制作的工艺,使用多种色彩的鸡鸭蛋壳镶嵌,并利用蛋壳的不同色彩分光,体现凤的美丽彩羽。盘边将各种蛋壳按艺术需要进行精细的安排,成为似云非云的效果,衬托出在天空翱翔的凤凰。远看轮廓分明,近看精细美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陈思碧获世界奖后,多批外国艺术家来访,进行艺术交流,其中有当年的保卫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她的艺术讲话录音被国外广播播放。1959年在福州参加全国漆器交流会议时,和沈福文教授一道对相关从业者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漫长的漆艺创作实践中,她创造性的发展了漆艺“研磨彩绘制作技法”,将各种彩绘技法综合运用,提出了“广义研磨彩绘”的学术观点。她的珍品全部由其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并且用于企业的大批量产品的第一件样品全部由其自己制作。
  1962年,《蛋壳凤纹大盘》等3件作品被评为全国优秀美术作品。1990年,《蛋壳嵌孔雀盘》被国家作为“国家级珍宝”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并发表于《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等重要刊物。1961年《银丝百花酒具》作为国家礼品送给外国领袖。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栏发表专版陈思碧作品欣赏。2013年国家图书馆《大漆中的记忆》发表陈思碧漆器髹饰技艺专版作品《一鸣惊人》《蛋壳嵌孔雀盘》漆画《春笋》等。作品《一鸣惊人》《鸟纹梅型盒》及漆画《群狮》《祝寿大盘》《彩色蛋壳黑地镶嵌花型糖盒》《荸荠盒》《腰鼓缸》等作品参加北京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2018年《祝寿大盘》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平边蛋壳嵌孔雀纹大盘》《蛋壳镶嵌祝寿大盘》《蛋壳镶嵌喜鹊闹梅烟具》《镶金漆糖盒》《一鸣惊人》《凤鸣花香》一米大盘、漆画《三峡》等作品發表于《中国》《人民画报》《中国建设》《装饰》《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中日两国合编由日本“美乃美”出版的《四川漆器》等国内外20余种书刊,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工艺美展、全国漆画展、中国工艺美术名家作品展、工信部40周年展、赴美国西雅图、费城、日本、前苏联、法国图卢兹、英国、波兰、捷克、德国莱比锡、香港地区等10余国及地区展览及博览会。
  陈思碧著的专业著作《重庆漆艺彩色蛋壳镶嵌与研磨彩绘研究》由全国第十届政协常委、重庆市原副市长甘宇平及四川美术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罗力题词。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美术学院、DRAKE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收藏本书,美国联邦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美国大学教授收藏本书,赠送给各省市工艺美术行协等,帮助很多不能面授的学生学到了漆艺艺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思碧大师培养了大批的漆艺人才,其中包括东南亚的外国友人等。学生朱华已是“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技师”。
  1993年从重庆美术漆器厂退休后,陈思碧自己成立工作室,设计制作,带徒授业至今。如今,她已是一位95岁的老人,听力退化,腿脚不便,但精神矍铄,仍然坚持漆器创作。
其他文献
美术史及美术考古学家、书法家。  1963年生于成都,四川大学考古学研究生毕业。1985至1995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辑、副编审。1995至2016年任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立任二级研究员。后专致学术,改任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同时任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委副主委,四川大学文物与艺术史兼任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老树桩原本是一棵粗壮茂盛的麻栎树,他用浓密结实的枝杈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为动物们营造了一个游乐园。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有一天,来了一队伐木工人,很快将麻栎树从树洞以上拦腰锯断,他变成了一截光秃秃的老树桩。鸟儿不再来访了,松鼠没了玩耍的地方,老树桩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很安静,静到他有些不适应。  住在树洞里的树洞怪目睹了这一切,他时常能听到老树桩绝望地叹息,一种说不出的悲伤俘获了他,看着真让人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副主任,研究生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王士魁教授。对中国声乐中低声区民族化研究颇有感悟。曾获第九届、第十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四川赛区民族唱法一等奖;四川省首届声乐大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第五届、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半决赛奖;多次荣获“尖子生指导教师”称号;多次担任全国声乐大赛评委,所培
周晓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陶瓷大师联盟执行副主席,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西部陶艺文化中心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陶艺家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西部陶艺》杂志主编。  周晓冰先生是一位在形式与材料上跨度极大、在手法上实践颇丰的一位艺术家,其作品形态以陶器、陶艺、高温色釉瓷板画、现代彩墨画和油画等形式同时呈现。或勾、或顿的线条蕴藏着墨色五法,节律把握上偏重于朱耷的“润笔”
——“你迟到了很多年,可我依然为你的到来而高兴。”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熄了,我也准备走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钟情于旅行?  因为在熟悉的地方,我們往往会熟视无睹,而在陌生的地方,我们总会触景生情。我们不停地读书,积极向上,秉承“时间就是金钱”的格言,希望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后来,这希望变成了一组数据:看了多少书,认识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地方,飞了多少公里,赚了多少钱……  “我们活
陈刚《新居》综合材料 180cm×180cm 2015年  陈刚  藏族。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孜州文化館藏画研究室专职画家。专业从事藏族唐卡风格流派的研究,及唐卡绘制工作,并在传统唐卡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艺术的特点和思想。
赵世源《年画妹妹入画来》  赵世源  生于1954年,四川省绵竹市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國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德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绵竹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画报社特邀摄影师。热爱摄影40余年,作品在中、省、市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
唐典贵《古文三篇》隶书 202cm×106cm 2010年  唐典贵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書法家协会正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什邡市书协副主席。2010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先进个人。
兰承兵《立夏时节》油画 240cm×380cm 2014—2019年  兰承兵  四川省美协会员,中学美术教育创作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市美协副秘书长,蜀都书画院理事,达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成都榜樣·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色粉《春运之夜·2》入选文化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