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經濟世界中,理性總是勝過熱情,然而,對於李秀恒先生來說,理性與熱情卻並駕齊驅,他不僅熱烈地去追求夢想,更是準確地把握命運,在全球鐘表容量,每10只中就有7只來自香港的時代,他的大膽嘗試,成就了香港“鐘表大王”,並相繼有了科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利嘉酒店有限公司、永倡集團有限公司。
李秀恒先生很忙,忙着事業,忙着做决策,根本停不下來。他的身份决定着他視覺的高度,從鐘表到科技、地產、酒店、投資,每一步,他都走得謹慎,卻又不失大膽,他似乎一直都那麼清晰,清晰地知道當下應該怎麼做,下一步該如何走?
從創業到發展,從鐘表到多元化,從事業到服務,李秀恒先生都能從中看到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存之道。
他理性,也很感性,事業是他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他成功的標誌,然而,他也知道事業不是生命的全部,還有社會責任,那是事業的延續,也是人生的重要分支。他知道人生的價值在哪裏,並用盡全力去追求它。
在行走過的半個多世紀時光中,李秀恒先生做的最問心無愧的事情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如同鐘表的指針一般,永恒如一的轉動,用不變的滴答聲,演繹着人生的精彩
結緣鐘表——榮獲“鐘表大王”之美譽
李秀恒先生與鐘表的緣分是從嶺南大學畢業後便開始的,那時,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家鐘表公司的招牌廣告,便去應征,在那裏工作了兩年,後轉到日本著名的鐘表公司工作,主要負責在香港的銷售業務,歷時十年。為中國員工中薪水最高的人。在這時,他做了一個讓眾人意料之外,對他自己而言情理之中的决定——離職創業,從此,有了一段不一樣的經歷。
記者:就當時的工作環境来說,您那個時候創業舆現在創業有些什麽不同?
李秀恒先生:我們出生的年代,香港的經濟還没有蓬勃發展,找工作比較困難,我的父母從内地過來,首先要找份工作謀生。我們也是一邊讀書,一邊幫家裏做些事。我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後能夠找份好工作,多賺點錢,减輕父母的負擔。
畢業之後,我在一家日本鐘表公司打工,十年之後開始創業。激起我創業念頭的是,在日本公司打工,能夠給予中國人的最高職位是經理,再往上便没有了。所以我便出來了,利用積累下來的十多年鐘表行業工作經驗,成立了“金宣”公司。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鐘表業蓬勃發展,市場一片大好,我們趕上了這個時機。那時鐘表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時尚型,一類是機械型,後來有了些改變,增加了電子鐘表。我們也隨着市場的需求一级级提升,產量也隨之提升。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將工廠搬遷至内地,克服機械不配套等問題,一步步熟悉内地市場,發展内銷,“金宣”也一天天壯大起來。
記者:您的經營理念是什麽?
李秀恒先生:三個字——快、美、變。香港是一個很靈活的城市,所謂靈活就是指做事有效率,要很快地把握時代的脉脈,要很快地與時俱進。我時常跟同事們說:“做任何事情,要做就要馬上做,如果你今天不做,等着明天再做,就很難做了,到那時候,也就不用做了。”
第二是“美”
,我們力求完美,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這是我們的一個原則。我對公司同事的要求是99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101分。我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
第三就是“變”,世界在變,時代在變,什麼都在變,我們不能不變,而創新就是一個改變,所以我們不能固守傳統,要順應時代,在原有的基礎上,配合現在的環境,有所改變。在變化的驅使下,多元化發展,是一條必經之路。
多元化之路——在新地圖上發現新大陸
於是,在繼鐘表業之後,李秀恒先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跨界經營,科技、地產、酒店、投資等,他知道時代的變化太快,環境的變化太大,無論自己是主動,還是被動,都離不開一個必然的動作,那就是——變化。在生意場上浸淫這麼多年,他早已經摸清了市場的脈絡,更深知“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則並不適合經濟市場,甚至在現代社會中並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記者:科技国際投資有限公司是在什麽情况下成立的?
李秀恒先生:鐘表在内地的發展迅速,作為第一批進入内地的鐘表廠商,我們享受了便宜的勞動力等優势,但是隨着北上内地的商家增多,内地的企業家也培養出來了,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在同一平台上,我們的這個優勢也逐漸式微,競爭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意識到單獨做鐘表已經不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應該走多元化的發展。我們成立了這個科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專做一些高科技產品,如LED彩屏投資,鐘表的精密零件等,也將有關鐘表的科技引進香港。另外,我們成立了一個地產公司,在香港購買一些物業,如香港曾經的廠房,將其改變成商場、批發中心、寫字樓、酒店等,實行一些投資計劃。利嘉酒店是我們的項目之一,正在策劃、改造中。永倡是一個物業投資公司。
記者:在當前“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對您所從事的领域帶来怎樣的契機?
李秀恒先生:大時代背景下,香港也在轉型,從最初的漁農業為主,到在工業的催動下,以第二產業為主導,至如今以第三產業為主。十五年前,我在修讀博士學位,我的論文題目是——二十一世界服務競技的年代。科技的發展,讓產品的更新换代所需的時間縮短,市場上對於經濟起着主導作用的是服務業,旅遊業、健康產業、文化產業、金融業等等都是服務業。這幾年,佔據GDP比例最高的是服務業,香港未來的發展,也應該從服務業入手,發展更多的項目,如多拍一些電影,多發展旅遊。
其二,隨着内地辦廠成本的提高,可以借助“一帶一路”的踐路,將一些生產轉移至柬埔寨、越南、泰國等地區;此外,在金融方面,可以借助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亞投行融資上提供一些幫助,進行一些國際性的投資,香港也可以為企業走出去搭建平台,為走出去企業做一些資產管理,同時吸收高级學生來港就讀,畢業之後輸送至中亞地區做一些服務。我們也計劃朝着這方面開發新的項目。 大格局——成就人生大氣象
格局,是心靈裏的山高水闊,是精神深處的天地證明。李秀恒先生的胸懷裏盛有世界,他的心底還裝着他人。除了擔任經濟公民,他還是政治公民,如今他正努力讓自己成為社會公民、文化公民。
記者:您如何看待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貴任?
李秀恒先生:企業家最基本的責任就是發工資,赚錢納税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簡單來說,企業家最大的責任就兩個,一是做好企業,二是為社會培養下一代,為社會做貢獻。企業家們在賺了錢之後多回鴒一些社會,這是應該的。
記者:早在1991年,您因真在工商界的成就,以及為鐘表行業的提升和推動所做的貢獻而被評選為香港十大僳出青年,追個榮譽對您来說,有着怎樣的意義?
李秀恒先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榮譽,能夠得到社會的肯定我心懷感激。於我個人的事業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我站在更好的層次、更高的領域來為社會服務。
記者:您還參加了許多社團,2015年,您擔任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畏,您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李秀恒先生: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是香港四大商會之一,成立至今已有80年歷史,2015年是第81年,作為當届會長,我希望能在這個平台上,更好地服務香港的上商界,為香港市民多做一點服務,也希望通過商會為國家發掘、創造多一些投資、合作的機會,以聯合會為橋樑,幫助我們國家的一些企業走出去,將中國的產品推介出去。
香港中華廠商會現有會員3000多人,分為34個行業委員會,以及青年委員會、婦女委員會,囊括34個行業。每一年,我們都會舉辦一些活動,來推動香港商業發展。每年我們會對香港的品牌進行選舉,推選一些品牌。另一方面我們捐建了中學,培養人才。會務中所有的工作幾乎都是為工商界服務,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而努力。
記者:您也經常往来於香港舆内地之間,舆内地不少商業人士有過交往,您覺得兩地間的文化有何差翼?如何做到文化交融,促進經貿往来更加繁榮?
李秀恒先生:香港是一個金融開放的城市,與國際接軌,發展領先一步,環境成熟,法律健全,管理系統先進、完善,技術領先,可以將這些引進至内地,幫助内地發展。
但是在文化方面以及文化產業方面,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之後,應該將我們的軟實力,也就是人的文化、人的思想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
在文化方面,香港與内地各有千秋,内地文化之長在於對歷史的認識,對藝術的品味;香港之長在於對國際文化、現代文化、金融文化的熟識,兩地互為引薦,互相交流。
對於文化產業,如字晝古董等文物在香港的買賣不受管制,可進可出,十分開放。香港可成立一個世界文化產品交易中心,讓文化產品在這裏流通,促進商業發展。由文化帶動產業,由商業帶動文化,二者互為影響,互相作用。
藝術品市場需要解放與發展。
記者:您的夢想是什麽?
李秀恒先生:我有兩個夢想,一是希望健康長壽,二是希望社會融合。社會是人的社會,互有來往,互相融合,才有趣味。人是這樣,文化是這樣,商業也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開開心心地在地球上生活,互敬互愛,這樣才好。社會的發展給了我們豐衣足食的生活,友好有愛的幸福感,應該是我們新的追求。
結語:
李秀恒先生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個世界有興趣的東西是無限的,人生的要義就在於用我們有限的時間去做無限的、有意義、有價值且自己愛做的事。而他也一直在做這樣的事,讓自己的生命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都折射出光芒。
李秀恒先生很忙,忙着事業,忙着做决策,根本停不下來。他的身份决定着他視覺的高度,從鐘表到科技、地產、酒店、投資,每一步,他都走得謹慎,卻又不失大膽,他似乎一直都那麼清晰,清晰地知道當下應該怎麼做,下一步該如何走?
從創業到發展,從鐘表到多元化,從事業到服務,李秀恒先生都能從中看到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存之道。
他理性,也很感性,事業是他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他成功的標誌,然而,他也知道事業不是生命的全部,還有社會責任,那是事業的延續,也是人生的重要分支。他知道人生的價值在哪裏,並用盡全力去追求它。
在行走過的半個多世紀時光中,李秀恒先生做的最問心無愧的事情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如同鐘表的指針一般,永恒如一的轉動,用不變的滴答聲,演繹着人生的精彩
結緣鐘表——榮獲“鐘表大王”之美譽
李秀恒先生與鐘表的緣分是從嶺南大學畢業後便開始的,那時,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家鐘表公司的招牌廣告,便去應征,在那裏工作了兩年,後轉到日本著名的鐘表公司工作,主要負責在香港的銷售業務,歷時十年。為中國員工中薪水最高的人。在這時,他做了一個讓眾人意料之外,對他自己而言情理之中的决定——離職創業,從此,有了一段不一樣的經歷。
記者:就當時的工作環境来說,您那個時候創業舆現在創業有些什麽不同?
李秀恒先生:我們出生的年代,香港的經濟還没有蓬勃發展,找工作比較困難,我的父母從内地過來,首先要找份工作謀生。我們也是一邊讀書,一邊幫家裏做些事。我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後能夠找份好工作,多賺點錢,减輕父母的負擔。
畢業之後,我在一家日本鐘表公司打工,十年之後開始創業。激起我創業念頭的是,在日本公司打工,能夠給予中國人的最高職位是經理,再往上便没有了。所以我便出來了,利用積累下來的十多年鐘表行業工作經驗,成立了“金宣”公司。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鐘表業蓬勃發展,市場一片大好,我們趕上了這個時機。那時鐘表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時尚型,一類是機械型,後來有了些改變,增加了電子鐘表。我們也隨着市場的需求一级级提升,產量也隨之提升。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將工廠搬遷至内地,克服機械不配套等問題,一步步熟悉内地市場,發展内銷,“金宣”也一天天壯大起來。
記者:您的經營理念是什麽?
李秀恒先生:三個字——快、美、變。香港是一個很靈活的城市,所謂靈活就是指做事有效率,要很快地把握時代的脉脈,要很快地與時俱進。我時常跟同事們說:“做任何事情,要做就要馬上做,如果你今天不做,等着明天再做,就很難做了,到那時候,也就不用做了。”
第二是“美”
,我們力求完美,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這是我們的一個原則。我對公司同事的要求是99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101分。我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
第三就是“變”,世界在變,時代在變,什麼都在變,我們不能不變,而創新就是一個改變,所以我們不能固守傳統,要順應時代,在原有的基礎上,配合現在的環境,有所改變。在變化的驅使下,多元化發展,是一條必經之路。
多元化之路——在新地圖上發現新大陸
於是,在繼鐘表業之後,李秀恒先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跨界經營,科技、地產、酒店、投資等,他知道時代的變化太快,環境的變化太大,無論自己是主動,還是被動,都離不開一個必然的動作,那就是——變化。在生意場上浸淫這麼多年,他早已經摸清了市場的脈絡,更深知“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則並不適合經濟市場,甚至在現代社會中並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記者:科技国際投資有限公司是在什麽情况下成立的?
李秀恒先生:鐘表在内地的發展迅速,作為第一批進入内地的鐘表廠商,我們享受了便宜的勞動力等優势,但是隨着北上内地的商家增多,内地的企業家也培養出來了,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在同一平台上,我們的這個優勢也逐漸式微,競爭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意識到單獨做鐘表已經不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應該走多元化的發展。我們成立了這個科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專做一些高科技產品,如LED彩屏投資,鐘表的精密零件等,也將有關鐘表的科技引進香港。另外,我們成立了一個地產公司,在香港購買一些物業,如香港曾經的廠房,將其改變成商場、批發中心、寫字樓、酒店等,實行一些投資計劃。利嘉酒店是我們的項目之一,正在策劃、改造中。永倡是一個物業投資公司。
記者:在當前“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對您所從事的领域帶来怎樣的契機?
李秀恒先生:大時代背景下,香港也在轉型,從最初的漁農業為主,到在工業的催動下,以第二產業為主導,至如今以第三產業為主。十五年前,我在修讀博士學位,我的論文題目是——二十一世界服務競技的年代。科技的發展,讓產品的更新换代所需的時間縮短,市場上對於經濟起着主導作用的是服務業,旅遊業、健康產業、文化產業、金融業等等都是服務業。這幾年,佔據GDP比例最高的是服務業,香港未來的發展,也應該從服務業入手,發展更多的項目,如多拍一些電影,多發展旅遊。
其二,隨着内地辦廠成本的提高,可以借助“一帶一路”的踐路,將一些生產轉移至柬埔寨、越南、泰國等地區;此外,在金融方面,可以借助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亞投行融資上提供一些幫助,進行一些國際性的投資,香港也可以為企業走出去搭建平台,為走出去企業做一些資產管理,同時吸收高级學生來港就讀,畢業之後輸送至中亞地區做一些服務。我們也計劃朝着這方面開發新的項目。 大格局——成就人生大氣象
格局,是心靈裏的山高水闊,是精神深處的天地證明。李秀恒先生的胸懷裏盛有世界,他的心底還裝着他人。除了擔任經濟公民,他還是政治公民,如今他正努力讓自己成為社會公民、文化公民。
記者:您如何看待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貴任?
李秀恒先生:企業家最基本的責任就是發工資,赚錢納税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簡單來說,企業家最大的責任就兩個,一是做好企業,二是為社會培養下一代,為社會做貢獻。企業家們在賺了錢之後多回鴒一些社會,這是應該的。
記者:早在1991年,您因真在工商界的成就,以及為鐘表行業的提升和推動所做的貢獻而被評選為香港十大僳出青年,追個榮譽對您来說,有着怎樣的意義?
李秀恒先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榮譽,能夠得到社會的肯定我心懷感激。於我個人的事業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我站在更好的層次、更高的領域來為社會服務。
記者:您還參加了許多社團,2015年,您擔任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畏,您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李秀恒先生: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是香港四大商會之一,成立至今已有80年歷史,2015年是第81年,作為當届會長,我希望能在這個平台上,更好地服務香港的上商界,為香港市民多做一點服務,也希望通過商會為國家發掘、創造多一些投資、合作的機會,以聯合會為橋樑,幫助我們國家的一些企業走出去,將中國的產品推介出去。
香港中華廠商會現有會員3000多人,分為34個行業委員會,以及青年委員會、婦女委員會,囊括34個行業。每一年,我們都會舉辦一些活動,來推動香港商業發展。每年我們會對香港的品牌進行選舉,推選一些品牌。另一方面我們捐建了中學,培養人才。會務中所有的工作幾乎都是為工商界服務,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而努力。
記者:您也經常往来於香港舆内地之間,舆内地不少商業人士有過交往,您覺得兩地間的文化有何差翼?如何做到文化交融,促進經貿往来更加繁榮?
李秀恒先生:香港是一個金融開放的城市,與國際接軌,發展領先一步,環境成熟,法律健全,管理系統先進、完善,技術領先,可以將這些引進至内地,幫助内地發展。
但是在文化方面以及文化產業方面,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之後,應該將我們的軟實力,也就是人的文化、人的思想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
在文化方面,香港與内地各有千秋,内地文化之長在於對歷史的認識,對藝術的品味;香港之長在於對國際文化、現代文化、金融文化的熟識,兩地互為引薦,互相交流。
對於文化產業,如字晝古董等文物在香港的買賣不受管制,可進可出,十分開放。香港可成立一個世界文化產品交易中心,讓文化產品在這裏流通,促進商業發展。由文化帶動產業,由商業帶動文化,二者互為影響,互相作用。
藝術品市場需要解放與發展。
記者:您的夢想是什麽?
李秀恒先生:我有兩個夢想,一是希望健康長壽,二是希望社會融合。社會是人的社會,互有來往,互相融合,才有趣味。人是這樣,文化是這樣,商業也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開開心心地在地球上生活,互敬互愛,這樣才好。社會的發展給了我們豐衣足食的生活,友好有愛的幸福感,應該是我們新的追求。
結語:
李秀恒先生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個世界有興趣的東西是無限的,人生的要義就在於用我們有限的時間去做無限的、有意義、有價值且自己愛做的事。而他也一直在做這樣的事,讓自己的生命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都折射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