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作为高职院校必修的公共学科英语,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应当如何进行调整与建设。作者分别从五个不同方面以及三个联合来提出了建议,不仅是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重要议题,也对高职英语学科的未来发展有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 高职英语 学科调整与建设
一、引言
作为高职院校必修的公共学科英语,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尤其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它作为一种必备的语言工具,其作用就显得愈发重要了,可以说英语己经成为现代人才的必备工具,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对培养新世纪的技术型人才非常重要,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全面发展和全民素质提高的大事。对于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而言,能否熟练地掌握外语已经成为能否获得事业成功和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工具。而高职英语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及挑战,虽已推行教学改革多年,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育的状况仍不容乐观。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不足,教师课堂仍以单向讲授为主,学习环境固定单一,学习资源匮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强等等。这一现状更难以适应“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新形势需求。因此,解决高职英语方面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整与建设高职英语这块“短板”,使其转化为高职院校的优势,为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一流学科而发挥其作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英语“五分三合”调整与建设研究
高等教育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今非昔比,高校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而“双一流”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 ,就有了对“双一流”建设特别是一流大学研究比较系统的讨论,也有学者提出了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和重中之重。然而,从国家层面提出“双一流”建设,还是第一次。事实上近10年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成为一种全球潮流。各国力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高等教育系统和科研体系,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例如,俄罗斯、日本等相继提出建立几所世界100强的一流大学,同样,2015年底我国政府在颁布的方案中,也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而对于高职院校英语学科的调整与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抢占制高点,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是目前摆在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重要议题,高职院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分五个方面三个联合来调整与建设英语学科。其中五个方面分别是:(1)重视英语学科的科学创新,体现跨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要求,前沿性、交叉性的发展趋势,以领先世界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立校。大学之所以为“一流”,就是因为在知识创新方面做出了持续的贡献,不断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高职院校英语学科也要大力加强科学创新建设,不仅在理论基础方面,更要体现在应用方面,加强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科技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要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尊重科学规律,秉承学术自由。(2)推进多元化、双师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世界一流高职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所在。必须学习其它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引进高标准人才,选拔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原有的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优胜劣汰。(3)高度重视“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坚持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为学生配备高水平的教师,提供优越的学习、研究与成长环境,善于发现学生特长,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种种支持与帮助。把基础英语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引领学生和谐发展。(4)结合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智能化发展,持续为英语学科乃至学校发展注入资源和信息。当今世界是一个物质、信息、人才全球流动的全球化世界。英语学科也必须自觉适应当今国际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国际化、全球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确定发展坐标,寻求发展路径。(5)关注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融合,通过英语学科把本土文化推向世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高地。随着近年来国家愈加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英语学科应当也一改以往文化输入与输出不平衡的现象,通过这门世界性语言的工具,把更多本土文化、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此外,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联合发展,分别是:(1)高职英语的发展需遵循“产教融合”办学理念,面向行业教学;(2)高职英语需结合“跨界交叉”多元化发展,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3)高职英语需联合“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理念,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高职英语的发展需与“产教融合”、“跨界交叉”、“协同创新”相联合,来进行英语学科的调整与建设,突出内涵发展,准确合理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三、结语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全面崛起的迫切要求,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学科调整与建设研究,是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对高职英语学科适应新形势、 更好地服务地方、国家经济和行业、社会发展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高职院校英语学科自身发展突出问题、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其研究成果在一流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担当着关键角色,具有骨干引领和模范带头的榜样作用,是一流高职学院教学建设的领跑者,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他学科的建设与调整研究,也有着借鉴与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 (2015-11-0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南佐民,范谊.论外语学科的研究范式创新[J].外语界,2007.
[3]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11).
关键词:“双一流” 高职英语 学科调整与建设
一、引言
作为高职院校必修的公共学科英语,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尤其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它作为一种必备的语言工具,其作用就显得愈发重要了,可以说英语己经成为现代人才的必备工具,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对培养新世纪的技术型人才非常重要,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全面发展和全民素质提高的大事。对于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而言,能否熟练地掌握外语已经成为能否获得事业成功和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工具。而高职英语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及挑战,虽已推行教学改革多年,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育的状况仍不容乐观。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不足,教师课堂仍以单向讲授为主,学习环境固定单一,学习资源匮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强等等。这一现状更难以适应“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新形势需求。因此,解决高职英语方面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整与建设高职英语这块“短板”,使其转化为高职院校的优势,为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一流学科而发挥其作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英语“五分三合”调整与建设研究
高等教育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今非昔比,高校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而“双一流”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 ,就有了对“双一流”建设特别是一流大学研究比较系统的讨论,也有学者提出了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和重中之重。然而,从国家层面提出“双一流”建设,还是第一次。事实上近10年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成为一种全球潮流。各国力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高等教育系统和科研体系,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例如,俄罗斯、日本等相继提出建立几所世界100强的一流大学,同样,2015年底我国政府在颁布的方案中,也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而对于高职院校英语学科的调整与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抢占制高点,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是目前摆在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重要议题,高职院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分五个方面三个联合来调整与建设英语学科。其中五个方面分别是:(1)重视英语学科的科学创新,体现跨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要求,前沿性、交叉性的发展趋势,以领先世界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立校。大学之所以为“一流”,就是因为在知识创新方面做出了持续的贡献,不断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高职院校英语学科也要大力加强科学创新建设,不仅在理论基础方面,更要体现在应用方面,加强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科技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要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尊重科学规律,秉承学术自由。(2)推进多元化、双师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世界一流高职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所在。必须学习其它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引进高标准人才,选拔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原有的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优胜劣汰。(3)高度重视“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坚持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为学生配备高水平的教师,提供优越的学习、研究与成长环境,善于发现学生特长,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种种支持与帮助。把基础英语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引领学生和谐发展。(4)结合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智能化发展,持续为英语学科乃至学校发展注入资源和信息。当今世界是一个物质、信息、人才全球流动的全球化世界。英语学科也必须自觉适应当今国际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国际化、全球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确定发展坐标,寻求发展路径。(5)关注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融合,通过英语学科把本土文化推向世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高地。随着近年来国家愈加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英语学科应当也一改以往文化输入与输出不平衡的现象,通过这门世界性语言的工具,把更多本土文化、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此外,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联合发展,分别是:(1)高职英语的发展需遵循“产教融合”办学理念,面向行业教学;(2)高职英语需结合“跨界交叉”多元化发展,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3)高职英语需联合“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理念,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高职英语的发展需与“产教融合”、“跨界交叉”、“协同创新”相联合,来进行英语学科的调整与建设,突出内涵发展,准确合理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三、结语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全面崛起的迫切要求,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学科调整与建设研究,是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对高职英语学科适应新形势、 更好地服务地方、国家经济和行业、社会发展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高职院校英语学科自身发展突出问题、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其研究成果在一流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担当着关键角色,具有骨干引领和模范带头的榜样作用,是一流高职学院教学建设的领跑者,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他学科的建设与调整研究,也有着借鉴与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 (2015-11-0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南佐民,范谊.论外语学科的研究范式创新[J].外语界,2007.
[3]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