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物之物性”的历史性道路——海德格尔《物的追问》中“形而上学基本问题”的切入点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德格尔在《物的追问》一书中开篇指出,“物是什么”这一问题既是古老的,却又是根本没有被完全触及和回答的“新问题”。所以说是古老的,是因为这一问题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经被提出来,并奠定了迄今一直作为主流哲学对此问题回答的基本理念。
其他文献
建设福祉社会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目标。教育作为社会福祉的一部分,既是实现福祉社会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成员共享的一种幸福生活方式。教育福祉化虽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却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福祉日益发达的必然结果。教育福祉化时期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周易·系辞》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①这段话在魏晋时期引起了一场激烈的关于言意之辨的讨论,此后,这个问题一直被争论不休。梳理众多典型论说所讨论的语境、所争论的目的、所处的立场,可以发现和分析他们的分歧所在。
一、马西和斯密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约瑟夫·马西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也起过重要作用。
期刊
王一帆,1988年3月6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2007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2009年素描作品《男人体》收藏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年《大学时代》获得中国时代杯青年写实大赛优秀奖;2010年作品《世界》入选嘉德国际拍卖会。
司马承祯是道教学者,也是养生家,他对养生有精到的论述,撰写了《坐忘论》、《修真秘旨》、《修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天隐子》等养生专著,创建了一套以三戒、五渐、七阶为内容的养生理论体系。在《坐忘论》与《天隐子》中,他以《老子》、《庄子》和其他道教经典为依据,并吸收了儒家正心诚意和佛教止观、禅定等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修炼方法,自称为“安心坐忘之法”,其中心思想是“守静去欲”,对后来的道教理论和宋明理学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道教养生思想的发展,并为此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化具有德治的意蕴,德治是治国的一种方略;教化具有社会化的意蕴,是社会化的手段和过程。教化自从西用时起就一直成为社会实践的一项内容,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曾间断,但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它在社会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朝代,受重视的程度和实际效果有所不同:西周是社会教化雏形阶段,西汉是教化的成熟时期,宋朝是教化的发展时期,明朝是教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四个朝代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兴教化,这与各个王朝建立的背景有关;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四代兴教化也同样有各自的特殊原因。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开国帝王
文章以胡锦涛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和“三个没有变”的概括性提法为选题背景以及问题提出的原因,尝试对“四大考验”的概括性提法进行展开式分析阐释。就当今中国发展实质,提出中国下一步将要面临着以“中等收入陷阱”为集中表现的“能否调整发展心态、能否跨越发展阶段、能否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改善发展环境和能否突破发展瓶颈”等五个方面巨大挑战,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并积极正视这“五大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在经过艰苦卓绝探索后,逐步迈上康庄大道并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冷战对美国社会造成的诸多影响中,官智合流是最为深刻且最具争议性的社会现象。出于冷战需要。联邦政府大力扶助社会科学研究,客观铸就今日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地位;出于保卫“自由”的观念,美国学术界积极投身于冷战的战略研究与政策实践,并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冷战的进程。冷战危机下形成的“政治一学术复合体”随形势发展而不断变迁,迄今仍是主导美国国家安全决策的主要力量。
文章从类型概念与作品数量全面性、类型数量、审美个性之间关系入手,揭示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认识文学艺术领域特性的必要性。基于弗莱分类理论个案的批评分析,文章提出类型概念不可去除,类型研究必须不断地满足两项指令的要求:实践的和理论的、经验的和抽象的。类型的解释将会持续摇摆于现象描述与抽象理论之间。任何类型理论都是基于一个作品的概念,基于一个作品的想象;作品研究无法做到严格地证实或否定一种类型理论。“历史类型”是文学现象考察后的结果;“理论类型”是由一种文学理论演绎出来的结果,其又可以划分为:“简单类型”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