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孩子插上多彩的翅膀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siyue520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课文的教学,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这三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一些老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其他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以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教师在重视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会。同时,应加大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自读中——策马扬鞭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很多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学生变成一个个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犹如让他们驾驭着骏马,在草原上自由驰骋、欣赏。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对他们的读书所得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创新意识的体现,应给予全面的评价。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发现字发音准确了,发现用了很恰当的语气,发现停顿又合理了一些……一句真诚的赞语,可以使他们欣喜很多天,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我在教《蘑菇该奖给谁》时,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我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句子划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解决。正因为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很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如“小黑兔得了冠军,小白兔落在后面,为什么妈妈却把蘑菇奖给小白兔呢?”“小黑兔不服气,后来为什么不争了?”等等。正因为如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深刻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以读促识的能力。普通的阅读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养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精读中——寻根探源
  阅读仅停留在自读自悟阶段是远远不够的,“朗读是把文章念出来,是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在学习有些文章或某些片段的过程中,只有反复朗读,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感受领悟到文字中蕴涵的深厚感情。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指导,当然,“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
  如教学《桃花心木》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之后,我问道,种树人是不是个粗心大意之人?学生一致回答不是。但当问到为什么不是时,大多数的回答却仅停留在表面,显然,学生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教师在这时给他们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描写种树人浇水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种树人对“我”说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种树人如果按时按量浇水,小树苗会怎么想?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树苗的角度深深感受到天气变化不定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困扰,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在不确定中,才能培养一颗坚忍的心”,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三、诵读中——情深则境出
  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体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从而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老人和海鸥》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还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老人和海鸥成为好朋友的经过,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老人离世,海鸥悲鸣,则配上忧伤的音乐。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读得极富感情,直到课文读完了,很多学生还沉浸在失去老人的悲痛之中,眼中有点点的泪花在闪动,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四、课外阅读——去粗取精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但教师、家长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必须讲究科学性,而科学地选择并推荐课外读本,必须以三个方面为依据:课外读本的阅读价值;课外阅读的目的和任务;阅读主体即学生的阅读背景(包括阅读经验,阅读水平,阅读兴趣,阅读时间等)”。同样重要的还有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这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此外,阅读还应是有计划地进行的。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收获。
  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而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是这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丰富的阅读量、恰当的阅读方法会为学生插上一双多彩的翅膀,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人生的天空中翱翔!
其他文献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列为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空间观念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缺乏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学习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也是他们学习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发展和突破,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实,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从而更有效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在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胃肠激素、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的老年结肠癌患者142例,依据手术方式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格局,一种精神,已经历史地载入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史册。尽管主旋律电影由于多种因素而有着诸多艺术遗憾,但它和探索片、娱
【正】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构造和特点,在10年改革的实践和理论探讨过程中,已有了比较接近实际的认识和描述。本文拟以这些认识和描述为前提,以交易费用为指标,分析传统
同大国结盟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历史经验主要有四个 :(一 )是否同大国结盟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出发 ;(二 )为保证同大国结盟后既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