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坚毅的人格与诚善的品质。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引导学生品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从直观的声、形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作品内容方面帮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经典文学作品思想的精髓,从而达到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阅读目的。
【关键词】高一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经典文学,博大精深,阅读经典,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坚毅的人格与诚善的品质。然而,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社会环境、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知识相对浅薄,视野比较狭隘,对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了解甚少,更难谈得上有深刻的领悟。如何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品味经典,从经典文学作品中了解他人,完善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这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如何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我认为首先可以从直观的声、形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其次,从更深层次对作品内容了解方面帮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经典文学作品思想精髓,从而达到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阅读目的。
一、观经典镜头,听经典乐曲
观经典镜头,听经典乐曲,直观展现经典文学作品之美,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青少年对事物的了解往往是从外在的形式开始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去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阅读的兴趣,从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的形式美再慢慢渗透到对内容把握的美的熏陶。从直观的了解到深层的阅读,这事实上也是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由初级感知到深入感悟的一个阶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美猴王》,是引导中学生对中国四大名著阅读的开始,而电视版的《西游记》却早已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深入人心。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影视作品,从直观的视觉方面引导学生去领略文本中如何从行为美、语言美方面塑造了美猴王的艺术形象。这是借助简单直观的“看”来引导学生品读经典,拉近学生与经典文学作品的距离,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如《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亦可以借助视觉感官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经典作品内容。
鑒赏文学作品,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但影视作品有其不足之处,局限学生的想象力,也局限学生对作品的鉴赏与领悟。对于每一部作品、每一首诗词,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感悟。当然,从感官的认知到深入的领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方面,我尝试从学生感兴趣的绘画入手,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把自己所理解的诗歌画面描绘出来。例如,我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象,把“野渡无人舟自横”“独钓寒江雪”等诗句所描写的场景,以图画的形式把诗歌的意境表现出来。刚开始,由于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只能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因此画出来的也只能是相当表面的东西,没能够很好地把诗句中特有的意境表现出来,当然,这实际上也是由于学生的鉴赏能力的限制决定的。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走进文本,了解诗词丰富多彩的内容,领略作者借意境表现心境的创作艺术手法,增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去培养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习惯与兴趣。现在的青少年喜欢歌唱,诗词鉴赏也可从“听”与“唱”入手。在《高山流水》典雅隽永的琴韵中感受遇知己得知己的深情,从《十面埋伏》忽快忽强的琵琶声中感受四面楚歌英雄气短之悲痛。古典音乐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也能激发他们对经典作品阅读的兴趣。此外,许多的古诗词被谱曲改编成了好听的流行音乐,学生喜欢吟唱,这也符合他们的审美心理。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前,学生早已熟唱了羽泉的《归园田居》,我就让学生伴随着他们感兴趣的这首歌曲去领略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的田园风光美。此外,播放名家诵读经典诗文录音,观看经典朗读节目视频等,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在精致唯美的画面中,感受浓郁的古典之美,从听觉、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也能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了解与热爱。
二、诵经典名篇,读经典诗句
诵经典名篇,读经典诗句,通过诵读感受经典魅力,深入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感受文句之美,更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从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精品入手,可以通过范读、个别诵读、 小组诵读等不同形式来把握节奏,感悟作者的情感。特别是古诗词,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能够背诵,只有不断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才能体会到诗句的妙处,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举办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活动,不仅通过吟诵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展现经典作品的魅力,更让经典浸润心田,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
经典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文字精练,蕴含着深层的美,需要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去挖掘这些美,感悟这些美。然而,高一学生在阅读经典作品时,特别是文言经典作品时,由于基础薄弱,文言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通的字词,这些难懂字词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文言作品产生恐惧心理,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领悟精髓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文言难点,通过诵读发现并及时解决文言文阅读中的这些绊脚石,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读懂经典文学作品,领悟深刻思想的阅读目的。此外,扫除了晦涩难懂的文言字词障碍,化难为易,也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更大的求知热情。例如阅读屈原的《离骚》,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虚实词、文言句式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有读懂了作品,才能实现感悟与提升的目的。
三、品经典精髓,悟经典真谛
品经典精髓,悟经典真谛,品读经典文学作品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从而领悟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哲理,陶冶情操,提升学生个人修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崇高道德的孔圣人就如同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尽管我们不能达到他那样的品行境界,但是品读经典,可以完善我们个人的品德修养,并以之共勉,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例如对《论语》的品读,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师生交流活动来实现对儒家思想的了解。首先,高一第一学期,可以围绕《论语》的核心思想“仁”“礼”归类整理出其中的60句,安排好阅读任务,分配给各组,让学生借助查阅资料、网络信息等手段,弄清楚语句的深刻思想,再结合我们现实,把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与感悟表达出来,与其他各组进行交流,从而丰富自身的学识,提升个人的品行。例如,“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生从孔子强调自己不是天才,只是一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学问的人中明白了好学对于一个人提高自身的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好学就是要淡化物质的追求,主动丰富精神,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有所作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让学生更明确了自己必将肩负的民族复兴、强国富民重任。通过对经典的品读,把知行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学有所获的结果。
能够有效地引导高一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感官认知、诵读经典作品,再到深入感悟经典精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慢慢把学生引入中国经典文学的殿堂,使学生在感知前人留下的智慧中提高个人素养,坚定信念,塑造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高一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经典文学,博大精深,阅读经典,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坚毅的人格与诚善的品质。然而,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社会环境、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知识相对浅薄,视野比较狭隘,对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了解甚少,更难谈得上有深刻的领悟。如何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品味经典,从经典文学作品中了解他人,完善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这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如何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我认为首先可以从直观的声、形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其次,从更深层次对作品内容了解方面帮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经典文学作品思想精髓,从而达到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阅读目的。
一、观经典镜头,听经典乐曲
观经典镜头,听经典乐曲,直观展现经典文学作品之美,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青少年对事物的了解往往是从外在的形式开始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去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阅读的兴趣,从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的形式美再慢慢渗透到对内容把握的美的熏陶。从直观的了解到深层的阅读,这事实上也是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由初级感知到深入感悟的一个阶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美猴王》,是引导中学生对中国四大名著阅读的开始,而电视版的《西游记》却早已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深入人心。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影视作品,从直观的视觉方面引导学生去领略文本中如何从行为美、语言美方面塑造了美猴王的艺术形象。这是借助简单直观的“看”来引导学生品读经典,拉近学生与经典文学作品的距离,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如《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亦可以借助视觉感官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经典作品内容。
鑒赏文学作品,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但影视作品有其不足之处,局限学生的想象力,也局限学生对作品的鉴赏与领悟。对于每一部作品、每一首诗词,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感悟。当然,从感官的认知到深入的领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方面,我尝试从学生感兴趣的绘画入手,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把自己所理解的诗歌画面描绘出来。例如,我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象,把“野渡无人舟自横”“独钓寒江雪”等诗句所描写的场景,以图画的形式把诗歌的意境表现出来。刚开始,由于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只能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因此画出来的也只能是相当表面的东西,没能够很好地把诗句中特有的意境表现出来,当然,这实际上也是由于学生的鉴赏能力的限制决定的。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走进文本,了解诗词丰富多彩的内容,领略作者借意境表现心境的创作艺术手法,增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去培养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习惯与兴趣。现在的青少年喜欢歌唱,诗词鉴赏也可从“听”与“唱”入手。在《高山流水》典雅隽永的琴韵中感受遇知己得知己的深情,从《十面埋伏》忽快忽强的琵琶声中感受四面楚歌英雄气短之悲痛。古典音乐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也能激发他们对经典作品阅读的兴趣。此外,许多的古诗词被谱曲改编成了好听的流行音乐,学生喜欢吟唱,这也符合他们的审美心理。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前,学生早已熟唱了羽泉的《归园田居》,我就让学生伴随着他们感兴趣的这首歌曲去领略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的田园风光美。此外,播放名家诵读经典诗文录音,观看经典朗读节目视频等,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在精致唯美的画面中,感受浓郁的古典之美,从听觉、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也能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了解与热爱。
二、诵经典名篇,读经典诗句
诵经典名篇,读经典诗句,通过诵读感受经典魅力,深入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感受文句之美,更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从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精品入手,可以通过范读、个别诵读、 小组诵读等不同形式来把握节奏,感悟作者的情感。特别是古诗词,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能够背诵,只有不断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才能体会到诗句的妙处,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举办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活动,不仅通过吟诵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展现经典作品的魅力,更让经典浸润心田,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
经典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文字精练,蕴含着深层的美,需要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去挖掘这些美,感悟这些美。然而,高一学生在阅读经典作品时,特别是文言经典作品时,由于基础薄弱,文言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通的字词,这些难懂字词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文言作品产生恐惧心理,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领悟精髓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文言难点,通过诵读发现并及时解决文言文阅读中的这些绊脚石,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读懂经典文学作品,领悟深刻思想的阅读目的。此外,扫除了晦涩难懂的文言字词障碍,化难为易,也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更大的求知热情。例如阅读屈原的《离骚》,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虚实词、文言句式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有读懂了作品,才能实现感悟与提升的目的。
三、品经典精髓,悟经典真谛
品经典精髓,悟经典真谛,品读经典文学作品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从而领悟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哲理,陶冶情操,提升学生个人修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崇高道德的孔圣人就如同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尽管我们不能达到他那样的品行境界,但是品读经典,可以完善我们个人的品德修养,并以之共勉,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例如对《论语》的品读,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师生交流活动来实现对儒家思想的了解。首先,高一第一学期,可以围绕《论语》的核心思想“仁”“礼”归类整理出其中的60句,安排好阅读任务,分配给各组,让学生借助查阅资料、网络信息等手段,弄清楚语句的深刻思想,再结合我们现实,把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与感悟表达出来,与其他各组进行交流,从而丰富自身的学识,提升个人的品行。例如,“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生从孔子强调自己不是天才,只是一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学问的人中明白了好学对于一个人提高自身的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好学就是要淡化物质的追求,主动丰富精神,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有所作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让学生更明确了自己必将肩负的民族复兴、强国富民重任。通过对经典的品读,把知行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学有所获的结果。
能够有效地引导高一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感官认知、诵读经典作品,再到深入感悟经典精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慢慢把学生引入中国经典文学的殿堂,使学生在感知前人留下的智慧中提高个人素养,坚定信念,塑造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