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偶测血压已达标的患者,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实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方法对60名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偶测血压已达标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60名社区高血压管理偶测血压已达标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的21例、占35%,24小时平均血压控制正常昼夜节律异常的19例、占31.67%,24小時平均血压未控制正常的20例,占33.33%。结论社区高血压管理不仅要以偶测血压作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的指标,还应重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实现真正的血压控制达标。
【关键词】24小时动态血压;高血压管理;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43-02
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所以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管理,作为方便经济的偶测血压仍是判断血压控制及达标的常用手段,但效果如何,我们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管理偶测血压已控制达标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6月在我社区已进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且偶测血压已达标的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9岁。高血压控制目标符合2011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1]。
1.2方法采用江苏万达计算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的无创伤携带式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多参数动态监测仪,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监测仪与水银柱血压计进行读数校队,两者的血压平均读数小于5mmHg,袖带固定患者左上臂,下缘距肘窝2CM,每次监测间隔时间窗设置24小时,每次30分钟,有效记录次数必须达到总监测次数的80%以上,每小时至少有一个血压有效读数,监测期间正常服用降压药,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酒,情绪激动等。
1.3监测指标根据监测的原始数据,采集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及清晨时段血压的增高幅度(晨峰)。正常值采用2011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推荐的国内参考标准[1]。高血压诊断:24小时动态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20%的为杓型即正常血压,昼夜节律<10%,为非杓型即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以收缩压为准。血压晨峰:起床后2小时用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收缩压的最低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升高。2结果
60例经社区高血压管理血压已达标的患者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各项指标控制正常的21例占35%;24小时平均血压控制正常但昼夜节律异常19例,占31.67%;24小时平均血压未控制正常的20例;占33.33%;其中昼夜节律异常8例;血压晨峰12例,占20%。3讨论
自从高血压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来,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进行规范化管理。目前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是否控制达标,仍然采用偶测血压的方式来进行判断,但偶侧血压本身有不少局限性,已不能完全反应高血压患者真实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于监测血压次数多,无测量者误差,可测量夜间睡眠的血压,即可更准确地测量血压,也可评估血压短时变异和昼夜规律,有效地弥补了偶测血压的缺陷。2011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如果能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见24小时动态血压为诊治高血压的依据[1]。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之间的正相关系在动态血压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这些研究还出现不仅血压平均值很重要,血压的昼夜节律以及血压变异也可独立于血压平均值预测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显示:60例经社区高血压管理血压已达标的患者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各项指标控制正常的仅21例、占35%;24小时平均血压控制正常但昼夜节律异常19例,占31.67%;24小时平均血压未控制正常的20例,占33.33%,其中昼夜节律异常8例;血压晨峰12例,占20%。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社区高血压患者在规范化管理中,血压是否控制达标,仅靠偶测血压是不够的,更要加强24小时动血压监测,通过监测可测到偶测血压不能测到的平均血压、血压变异及血压昼夜节律等基本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有效的高血压管理方案,使患者血压做到真正意义的控制达标,以降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所以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提高血压达标率有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年版[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
【关键词】24小时动态血压;高血压管理;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43-02
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所以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管理,作为方便经济的偶测血压仍是判断血压控制及达标的常用手段,但效果如何,我们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管理偶测血压已控制达标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6月在我社区已进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且偶测血压已达标的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9岁。高血压控制目标符合2011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1]。
1.2方法采用江苏万达计算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的无创伤携带式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多参数动态监测仪,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监测仪与水银柱血压计进行读数校队,两者的血压平均读数小于5mmHg,袖带固定患者左上臂,下缘距肘窝2CM,每次监测间隔时间窗设置24小时,每次30分钟,有效记录次数必须达到总监测次数的80%以上,每小时至少有一个血压有效读数,监测期间正常服用降压药,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酒,情绪激动等。
1.3监测指标根据监测的原始数据,采集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及清晨时段血压的增高幅度(晨峰)。正常值采用2011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推荐的国内参考标准[1]。高血压诊断:24小时动态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20%的为杓型即正常血压,昼夜节律<10%,为非杓型即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以收缩压为准。血压晨峰:起床后2小时用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收缩压的最低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升高。2结果
60例经社区高血压管理血压已达标的患者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各项指标控制正常的21例占35%;24小时平均血压控制正常但昼夜节律异常19例,占31.67%;24小时平均血压未控制正常的20例;占33.33%;其中昼夜节律异常8例;血压晨峰12例,占20%。3讨论
自从高血压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来,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进行规范化管理。目前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是否控制达标,仍然采用偶测血压的方式来进行判断,但偶侧血压本身有不少局限性,已不能完全反应高血压患者真实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于监测血压次数多,无测量者误差,可测量夜间睡眠的血压,即可更准确地测量血压,也可评估血压短时变异和昼夜规律,有效地弥补了偶测血压的缺陷。2011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如果能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见24小时动态血压为诊治高血压的依据[1]。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之间的正相关系在动态血压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这些研究还出现不仅血压平均值很重要,血压的昼夜节律以及血压变异也可独立于血压平均值预测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显示:60例经社区高血压管理血压已达标的患者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各项指标控制正常的仅21例、占35%;24小时平均血压控制正常但昼夜节律异常19例,占31.67%;24小时平均血压未控制正常的20例,占33.33%,其中昼夜节律异常8例;血压晨峰12例,占20%。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社区高血压患者在规范化管理中,血压是否控制达标,仅靠偶测血压是不够的,更要加强24小时动血压监测,通过监测可测到偶测血压不能测到的平均血压、血压变异及血压昼夜节律等基本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有效的高血压管理方案,使患者血压做到真正意义的控制达标,以降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所以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提高血压达标率有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年版[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