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走向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lzjz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改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速;全球互联网的建立,缩小了地球的距离,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为地理教育现代化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展望新世纪,地理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我们要在改革中创造出未来地理教育的蓝图。
  一、用“三个面向”来导向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站在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来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十几年来,地理教育在贯彻、实施“三个面向”中,地理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另外,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甚至盲动、不知所措的状态,对社会的变化缺少必要的反应能力,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地理课程内容落后于迅速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理论与地理教育实践和地理专业知识尚未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因此,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就必须突破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地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和统揽整个社会发展的视野中去认识把握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用“观念更新”来激活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需要有预见性、超前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无论国际形势的变化,还是我国经济的转型,对地理教育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都对地理教育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目前,地理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不够理想,各方面阻力仍然很大,困难也很多,有相当多的问题,属于思想认识和观念方面的。必须摒弃旧的观念,树立新的观念。必须以教育观念的改革为先导。地理教育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面向新世纪,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更需要以改革的精神来推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探讨和研究。当然我们要防止那种远离现实、空对空的纯学术研究的倾向。地理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要有突破性进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力,亟需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不断更新,克服重硬件、轻思想,重近期、轻长远“急功近利”的倾向。如果思想观念上理不清、把握不准,就不可能知道地理教育改革该如何深化。
  地理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文化传统等各方面,必须依靠开展地理教育科研,从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出发,进行系统的艰苦的探索。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地理教育改革中大量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而地理教育研究远远落后于教育改革的形势,它必将影响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地理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必要同时也有可能从理论形态、思想体系上去讨论研究地理教育改革的一般理论框架和理论模型,探讨地理教育改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并由此构建地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由于我国广大地理教育研究者思维空间的拓展,地理教育研究正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由孤立的静止的线性研究转向整体的动态的立体研究,正向健全的完整的地理教育学的科学体系迈进。
  教育仅靠学习过去、重复再现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理教育必须强化“面向未来”的观念,以创新为主要特征,并且逐步取代重复和再现。一种面向新世纪,以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正在形成:摒弃把学科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加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摒弃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强调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培养和训练;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学和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将对下一个世纪的地理教育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三、用“革新内容”来充实
  近年来,由于一些人对教育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作了片面的理解,因而在专业设置,学科课程开设,以及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市场上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社会上刮什么“风”,地理教育就下什么“雨”。这样的地理教育在突出为当前经济建设服务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相对忽视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地理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性。现代化的地理教育,必须把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除了对学生有统一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外,应非常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努力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现代地理教育应该深入认识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主动地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恰当地组织地理教育活动,提供多种有利于发展学生潜在才能的学习锻炼机会,使学生在极富个性化的地理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各自的优势与特长。
  现代科学学科的不断分化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从国外若干国家的改革设想看,主要是打破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和内容结构,实行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以实现教育内容的整体性要求。在各种课程改革设计中,学科的严格界限将被整体组合的课程所代替;在重视“显形”课程的同时,还十分重视“隐形”课程的作用等等。从学习者21世纪新人的整体素质出发做出改革设计,这是共同的出发点。我国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学校在进行不同设计思想的实验,并吸取国内外有益的经验,规划我国未来的地理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世界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其目标是: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更新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建立现代地理课程体系。在改革中必须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实现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重心转移;从“知识中心”向“方法、动机、活动、经验中心”的重点转移;从“教师中心型”向旨在自我教育的“环境活用型”的重点转移。要改革地理教材和教学,要删减陈旧、繁琐的教学内容,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要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下转第21页)(上接第20页)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用“现代武器”来武装
  未来教育过程将会有巨大的变化,教育个体化将使教育愈益成为学习过程。加之电脑、视听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将大大扩展教育方法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由于现代化手段在地理教育上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使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加强,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育方法的综合化将使教育过程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习者的需要,使教育更能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的中国地理教育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理教育,这是需要艰苦探索的开创性事业。我们要从未来变化的趋势中把握现实,明确改革目标,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贵州省雷山县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虚假浮夸风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减弱的迹象。一些人为了捞政绩,替自己铺设升迁的台阶,不惜牺牲群众利益,虚报产值产量,虚报小康达标水平,虚报人口出生率,瞒报农民负担,甚
瞧,我的画!我是如此兴奋!我飞上了蓝天。我可以触摸到白云。我遇到了可爱的鸟儿们。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我们一起玩有趣的游戏。看!我们多么快活! Look, my painting! I’m s
怎样才能把《小溪流》越办越好呢?溪流姐姐真犯愁呀!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她,一起把《小溪流》越办越好吧!你只要把下面的表填好后寄给我们或是登陆我们的博客http://blog.sina.c
原本把3月22号开始的中国之行,当作例行拜会客户、伙伴和员工的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戴尔,在结束了厦门的行程后,3月24日出现在上海,此时的他兴致颇高,宣布戴尔将在厦门建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大凡初到甘肃的人,对甘肃的印象是淳朴和雄奇,在甘肃工作时间愈久,印象又变成了神秘和深邃。原因何在?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是由于地理上和历史上的原因所造成的。甘肃地处
五月天、F.I.R……这些都是我们青少年众所皆知的乐队,但我们只能在电视里或者电脑里欣赏他们的音乐,根本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些super star(超级巨星),怎么办呢?那就让
旧中国没有职业安全有资料表明,旧中国由于战乱、生产力落后等诸多原因,广大劳工的劳动条件非常差。尤其是东西列强在其国内劳工地位、劳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争先恐后来到中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工业炉窑的耗能现状及(?)的问题.第二部分按照综合节能的观点详细阐述了工业炉窑的节能措施和途径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元素符号的出现远远在现代化学独立之前,它的演变过程包含着人类对化学知识从感应思辨到理性认知、从经验想象到科学哲学层面整体思维的转化,其中蕴含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