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首阳山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lin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幕下的首阳山,山势巍峨,古松苍苍;参差薇菜,魆魆茫茫。
  清冷的月光斜照进一个不大的山洞里,仰面躺在草铺上的伯夷烦躁地转了个身,似乎更清醒了,没有了一点睡意。他看看身边的叔齐,睡得正香,阵阵均匀的鼾声给死寂的山洞增添了些微的生机。
  叔齐的脸明显又瘦了一圈,菜色愈重。伯夷不忍看下去,他眼里滚出一大滴泪,心里隐隐作痛:都是哥哥不好,是哥哥害了你呀!
  伯夷抓扯着头上乱草一样纷披的长发,把脸埋在树叶里痛苦地哽咽着。他多么后悔,要不是自己出走,弟弟叔齐肯定不会在这里遭罪,即使他做不成国王,起码也可以吃饱穿暖,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吧!哪像现在,堂堂孤竹国的两个王子竟然沦落到吃野菜、住山洞的境地,连草野百姓也不如啊!
  父王是不是老糊涂了?按祖上的规矩,应该立长子为王,父王却执意让弟弟叔齐继位,这就破了老祖宗的规矩,会惹上苍不高兴啊!
  自己当不当国王无所谓,就怕弟弟叔齐碍于和我的情分,左右为难,所以,就选择出走投奔了文王。谁知,弟弟却铁了心不愿当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国王,竟一路打听着追随我而来了。
  还好,文王和姜夔待我们兄弟不薄,我们也养尊处优地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可惜呀,好景不长在。文王尸骨未寒,武王就大动干戈,兴兵伐纣。这种不忠不孝的行为把老祖宗的规矩全都坏了。我们兄弟怎么义正辞严地警告、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都听不进去。
  现在,纣王被推翻了,天下都姓周了。我们原本想回老家去,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走出来的,又觉得再也回不去了。
  罢,罢,罢,我们不食周粟,不是还有野薇吗?不住周居,不是还有山洞吗?一辈子人,好活赖活都是活,过一天算一天吧!
  叔齐在睡梦里磨着牙,还迷迷糊糊地说着梦话:“哥,我不想吃薇菜,我想吃母亲做的细长面。”
  “喔,喔,喔”山下的公鸡打鸣了,伯夷才觉得睡意袭来,他“呼噜呼噜”地沉沉睡去。
  “打野人呀!快来打野人呀!”当伯夷被嘈杂的声音惊醒时,正好看到一群孩子手里拿着土块,呼啦啦涌上来追打着叔齐。伯夷惊慌地跑到洞口,刚刚采摘的薇菜也洒落一地。
  伯夷顺手操起一根木棒,吓跑了那一帮坏小子。他责怪说:“弟弟,你怎么一个人出去采薇呢?”叔齐说:“我出去时天已大亮,看见哥哥睡得正香,就没有叫醒!”
  伯夷说:“记住,以后可不要一个人出去了!”叔齐使劲地点了点头。
  听说山上发现了野人,就有乡民三三两两地跑来看热闹了。他们来到山洞里,果然看见两个长发如蓬草、瘦骨嶙峋、表情木然的男子躺在草铺上。
  窦阿伯上前试探着问他们:“你们是什么人呢,怎么跑到这里了?”
  叔齐看看哥哥,默默地垂下了头。伯夷就把他们兄弟两人的遭遇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窦阿伯的脸色凝重起来,他回头对同来的几个乡民说:“走吧,走吧,什么野人,我看他们还是高人呢!”
  “哥哥,他们不会赶我们走吧?”叔齐眨巴着眼睛问伯夷。
  伯夷说:“不会吧,也许,这,还真说不准呢!”
  傍晚,叔齐看到有一个身影正朝山洞走来,他紧张地说:“哥哥,不好啦,那人又来了,怎么办呀?”
  伯夷无助地安慰叔齐说:“弟弟,不要怕,他不会把咱们怎么样,放心,有哥哥在,大不了一拼呀,六月的狐狸,惜皮呢,还是惜毛呢!”
  兄弟俩说着话时,窦阿伯已进洞口了。他一手提着一只瓦罐,里面盛着水;一手提一只竹篮,里面是几张烙饼。放下瓦罐和竹篮,窦阿伯说:“饿坏了吧,赶快吃一点,人活着,就得吃五谷,谁还能虚活呀?”。
  叔齐看着烙饼,眼里就射出了一道光,喉咙也不自觉地上下蠕动着。
  伯夷漠然地摇了摇头说:“我们躲在这里,就是不食周粟、不住周居呀,怎么好吃烙饼呢?”
  窦阿伯说:“你们的气节我很佩服,但是你们也得睁眼看看现在的情势呀。天下已经是武王的了,再说,这也是纣王自作孽啊,自作孽,不可活,武王伐无道也是应该的!”
  “可是,武王犯上作乱,这是大不忠呀,明明是坏了老祖宗的规矩嘛!”伯夷还是转不过弯来。
  窦阿伯见好话说不进去,就故意激伯夷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野薇不是在王土上生长的吗?难道山洞不是坐落在王土上吗?你们以为真与周天下隔绝了吗?你们这样做,与揪着自己的头发上天有什么两样呢?”
  “这,这”伯夷无言了,他觉得两个自己正在激烈地交鋒:吃烙饼,还是不吃?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在洞外听了半天的贾仁义干咳两声走了进来。他双手抱拳,打着恭说:“义士啊,真是佩服、佩服!不食周粟,这是多么崇高的气节啊!你们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舍身成仁,相信你们的美名定会流传千古。”
  伯夷、叔齐沉默了,他们好像被逼上万丈悬崖,再也下不来了。
  窦阿伯把烙饼取出来放在草铺上,就提了自己的瓦罐和竹篮走出了洞口。他朝后面“呸”的吐了一团唾沫:“贾仁义,你个老财主好狠心呀!”
  伯夷、叔齐拒食周粟,他们终于倒头饿死在首阳山上了。
  老财主贾仁义借机向乡民募集了大把的银子,他说:“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义士我们要修庙供奉。”
  于是,首阳山上一座“伯夷叔齐”庙修起来了,香火很盛,缭缭绕绕。
其他文献
花骨朵儿推开木栏门时,艺人们多在院子里,木门吱呀的声响,仿佛是二胡的吟唱。花骨朵儿这时登场,惊呆了所有的艺人。抽烟的忘了吐纳,扯闲篇儿的忘了下文,背戏文的忘了词儿。    花骨朵儿直奔大辽河,道,俺想跟戏班学艺。唱蹦蹦男艺人居多,女艺人凤毛麟角,稀奇得让人遐想。大辽河尚未回应,咂摸出对方用意,花骨朵儿又忽然改口,仿佛担心大辽河的决定,道,俺不能去学艺!两个极端的变化,愈勾起大辽河的兴致。  大辽河
期刊
周日,李洋到一家餐馆吃饭。新开的餐馆环境不错,菜品也丰富。李洋坐下来,点好了菜,就看起手机微信来。    不一会儿,菜来了。上菜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二十出头,长得眉清目秀,声音也很好听。  菜上得差不多了,这时,那个姑娘端上一盘酸菜鱼。姑娘说:“这是我们店的招牌菜,您慢用。”这菜实在诱人,鱼肉的鲜、酸菜的香气一齐钻进李洋的鼻子,令人垂涎欲滴。虽然李洋没点这个菜,但非常想尝一尝,心想:要不,先吃了再说
期刊
陈朝阳是个小包工头,三个月的工程结束了,陈朝阳找姓朱的大包工头结账,谁知姓朱的居然跑路了。陈朝阳一下子瘫了,手下十几号民工超过十万元的工资他怎么发啊。  姓朱的能跑,他就能跑!不吃不喝三天后,脸色苍白的陈朝阳做出决定:不跑。他无论如何过不了良心这道关。陈朝阳把情况说明之后,大伙儿立时炸开了锅,一时间陈朝阳被大伙推搡得跌跌撞撞,他毫不抵抗,跟木头人一样任大伙为所欲为。  一个上了点年纪的民工看不下去
期刊
一九零一年春上,光绪、慈禧逃八国联军,自西安返京,路经河南巩县,慈禧崴了脚。骨医郭家给她医脚,康家上贡黄金百万两,光绪的师傅井正阳借慈禧医病,回老家登封探亲。  井正阳性情中人,高个、白面、嘴阔,头后的辫子稀疏短小,说话用词短而有力,他自诩“一阔二短”書生。光绪、慈禧西逃,他对光绪说,死守、守死。皇上之大德,逃之夭夭、夭夭逃之、实乃举国之逃,骂名将留万世。光绪只唉声叹气。井正阳又说,此一去,不再回
期刊
笸箩十八岁时,被土匪头子曹大棒槌抢到山上做了压寨夫人。  笸箩不从,整天哭哭啼啼寻死上吊的,睡觉也不脱衣服。开始,曹大棒槌手捧手按地哄着她。后来,笸箩被曹大棒槌捆上手脚强行合了房,生米就成了熟饭。再后来,笸箩生下了小棒槌。  小棒槌五岁那年,曹大棒槌领着山上的弟兄抢了小鬼子两车面粉,与小鬼子结了梁子。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小鬼子摸上山,把曹大棒槌他们端了窝儿。曹大棒槌为救笸箩和小棒槌拉响了手雷和小
期刊
一对夫妻吵架,男的吵不赢女的,直接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女的就問:“你躺床上干嘛?”男的回答:“死了!”女的又问:“死了怎么还睁着眼?”“死不瞑目!”男的回答。女的又说:“那怎么还呼吸?”男的说:“咽不下这口气!”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期刊
姗姗今年30岁,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前年夏天,她和一个小伙子结了婚。在她心里,一直有个结没有解开,那就是长这么大了,还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哪儿。  姗姗的养母告诉过她,她是从浙江萧山抱养来的,抱来的时候,她才三个月大,连名字都没起。她想,自己也要做妈妈了,这个秘密无论如何要在孩子出世前解开!  就这样,姗姗坐火车从上海赶到浙江萧山。可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自己的父母呢?最后,姗姗找到当地的一家
期刊
张老爹爱喝口小酒,逢酒必喝,幾乎不醉,一辈子喝酒,没丢过丑。  但是,常河边走,难免不湿鞋,老爹最后,坏在酒上。  他是跟当官的张局长喝的,俩人斗酒,一家子,喝酒,得劲!  第一瓶二锅头,俩人云淡风轻,谈笑风生,毫不费力。  第二瓶二锅头,张局长有点费劲,但仗着年轻,硬挺过去,还劝老爹,不行就不喝了。老爹吧嗒着旱烟,说,难得来回贵客,喝,你看我,啥事儿没有,来,满上。  第三瓶二锅头,月亮看这一幕
期刊
欧阳修走下朝堂,见枢密副使孙抃正在那儿等他。他想绕道而走,可是已经晚了。孙抃紧走两步,上前扯住了欧阳修的袍带。  孙抃这个人,没给欧阳修留下什么好印象。虽然孙抃也是进士及第,但及第后,他胸中的墨水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变得昏忘而多病。  欧阳修亲眼看见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医官,写了一份简历,交给了吏部的官员,想晋升一下职务。吏部官员拿着这份简历来找孙抃,孙抃正在那儿打瞌睡,见吏部官员穿着紫色的
期刊
将军回湖桥村那天,可谓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几朵几近透明的云彩悬浮在天幕上,自由自在,来回飘荡。将军舒心畅意地笑了,对陪在左右的县领导说,我参加八路军那天,也是这样的好天气。将军叹了口气,一转眼就是好几十年哪!  按照县里安排,将军回乡后的第一件事是参观专为将军修建的纪念馆。将军战功赫赫,是湖桥村走出去的唯一一位将军,是村里的荣耀,也是全县的骄傲。通往纪念馆的道路铺着红色的地毯,两侧,摆满了五颜六色
期刊